出生自南投縣竹山鎮的孩子,長大後決定建一座圖書館,回饋這塊養育自己的土地,提供下一代更好的學習與生長環境。欣榮紀念圖書館於是誕生了。
館長高瑞錚是家中六兄弟裡排行最小的,自小家境過得很辛苦,幾個孩子放學回到家要寫作業,只能統統擠在客廳的桌上。
「有時候我年紀最小搶不到位置,只能坐在地上,拿小凳子當桌子用,」高瑞錚回憶,當年畢業考進台中師範學院,學校圖書館寬敞明亮的閱讀環境讓他十分驚喜,從此以後天天到圖書館報到,幾乎都待到最後一個、要閉館了才離開。
從小苦過來,長大回饋鄉里
他笑說自己是在圖書館長大的孩子,很能體會讀書環境的重要。 早年受過師範教育,高瑞錚曾在國小教了兩年書,儘管後來轉換跑道,當了律師,但「教育為重」的觀念早已根深柢固。
為了替竹山鄉親建一座大書房,高家六兄弟決心回饋鄉里,從事教育推廣,先是成立福田文教基金會,接著在2006年2月欣榮紀念圖書館正式開館。
基於回饋的精神,館內一切的服務,像是辦借書證、借閱書籍和視聽片、報名研習班、使用各種設備等,完全免費,不希望民眾因為經濟壓力而失去學習的權利。
廣開大門吸引民眾來閱讀,除了硬體環境的新穎舒適,軟體更是關鍵。在這裡,新書上架速度非常快,「新書上市一週內我們這裡就可以借到,」主任賴秀芬說。
形容自己是很小氣的人,但對於花在買書的錢,高瑞錚卻說「這是沒得商量的事,」每年至少編列250萬的購書經費,是許多鄉鎮圖書館的10、20倍。
倘若加上購書費用,圖書館一年光是經常營運的費用就上千萬,全都由基金會自行吸收,慷慨付出的善行影響了許多當地人,紛紛自願來當志工。尤其高瑞錚重視教育的理念,讓來這裡當志工的教師特別多,現今的209位志工中,九成以上是學校退休老師和在職老師。
「館長出錢、我們出力,」開館時就是志工一員的退休教師廖春熹表示,能做好事是最快樂的事,他的太太,同樣是這裡的志工。
12小組志工,完成九成行政
圖書館主任賴秀芬透露,館內的書籍編目、上架、借還書、安全維護等各種活動,九成以上都是仰賴志工。 志工組織分設為12小組,像是負責借還書的流通組、書籍歸位的上架組、編目組、多媒體組、電影組、加工和捐書組等,各司其職,偶爾也相互支援人力。團長張錦輝還說,不少人都在這裡和多年不見的同事、老友相聚,一個拉一個、愈來愈多人走進圖書館,也不乏有夫妻檔、母子襠一起來當志工。來當志工儼然成為當地人另一種社教活動。
出錢蓋完圖書館,高瑞錚實踐閱讀教育的動作還沒結束,他堅持圖書館營運的部分要自己跳下去做,仍在台北律師事務所執業的他,每月還是抽空回南投開會,掌握館內的工作進度,時常與志工團團長、館員交換意見,提供最好的服務。
推動四年多,欣榮紀念圖書館不僅提供閱讀的空間,高瑞錚更期許做為地方教育、文化推廣的基地。
除了讓孩子愛上閱讀,透過開辦研習班,大人也有再學習、成長的機會,約三個月開辦一期的研習班課程,每次有十多個班次,課程包含電腦、語言、繪畫、攝影、書法等,往往都是一週內就報名額滿。
隨著館務營運上了軌道,圖書館逐年擴大服務範圍,結合國小舉辦晨讀活動,將書籍出借到校園,頒發圖書獎金給借閱數第1名的班級,也辦理各種閱讀和學科競賽等,提供大量獎助學金給學生,四年多以來,已經發出超過300萬的金額。
去年的借閱量有17萬冊,今年藏書量即將突破8萬冊,一樓的書櫃區不夠放了、還要再擴充到二樓……。細數著各項成果,高瑞錚的心願其實很簡單,「哪怕只改變一個孩子,讓他的生命因為有圖書館而變好,花再多的錢,就連利息都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