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我的熱情像太陽

藝術類

黃漢華
user

黃漢華

2010-08-02

瀏覽數 24,950+

我的熱情像太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10 / 8月號雜誌 新台灣之光100

今年6月,俄羅斯最盛大的藝術活動——契可夫國際劇場藝術節在莫斯科舉行,雲門舞集第四度受邀前往表演。這是總統夫人周美青第二次擔任榮譽團長,為台灣做了成功的藝術外交。

被視為台灣之光的雲門,在1973年成立,在台灣成長,走向國際,顯示台灣的藝術表現,有實力深受世人肯定。 台灣的藝術發展和社會環境、經濟成長、政策支持有很大關聯。

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朱宗慶認為,台灣其實是很有條件讓藝術文化「百花齊放」的,因為台灣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兼容閩南、客家、原住民等文化,又受到日本殖民文化及西方思想影響,面貌豐富、包容。 尤其在1987年政治解嚴之後,社會變得自由開放,創意體現在戲劇、音樂、電影等方面,展現多彩多姿的生命力。

從2009年的世運開幕表演節目,便能一窺台灣藝術能量。當電音三太子戴著LED墨鏡,伴隨南北管的國樂、交響樂和伍佰的流行歌曲,大跳台客舞時,不僅充分展現台灣的多元特色,也贏得國際好評,「這是外國人學不來的!」朱宗慶這麼認為。

在這樣的環境下,台灣已經新人輩出,並引起全球矚目,近年崛起的客家樂團拷秋勤便是代表之一。

他們以南北管、客家八音、歌仔戲及1930、1940年代的台語原創老歌,結合西方嘻哈樂,獲得美國JPF獨立音樂獎(Just Plain Folks Awards),成為台灣之光。 有趣的是,跨界、跨領域的藝術,已經成為台灣藝術發展的新趨勢。例如,朱宗慶打擊樂團以京劇結合西方的打擊樂、心心南管樂坊結合京劇,呈現現代歌劇、國家交響樂團融和京劇表演,都讓人耳目一新。

藝術團體從台灣迎向國際 事實上,經過百年文化孕育,一步一腳印傳承而來,已經有愈來愈多台灣的藝術活動,走出台灣,迎向國際。

回溯民國初年,出現小西園掌中戲、明華園歌仔戲、亦宛然等民俗藝術團體,至今仍是台灣本土重要的藝術團體。

日據時期,從日本傳來的膠彩畫成為主流,吸引林之助等第一代畫家前往留學。1950年代,受西方抽象主義影響的畫家成立東方畫會、五月畫會,推動現代美術運動。

1955年,政府成立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培育音樂、舞蹈、戲劇等人才,已經在國際間擁有一片天的導演李安、侯孝賢、指揮家簡文彬等都來自該校。

直到1960、1970年代,經濟起飛後,藝術活動更是開始蓬勃發展。海外留學人士返國,帶回新的觀念,成立蘭陵劇坊等藝術團體、經紀公司如新象文教基金會,民間有了西方現代化的表演,畫家融合傳統民間和西方現代的藝術,例如,李錫奇就在國際大展屢獲獎項。

政策作多,做大藝術市場 1980年代,政府興建文化中心、音樂廳、博物館,成立文建會、兩廳院,更讓藝術有跳躍式進展。加上宣布解嚴,創作環境更自由,表演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當代傳奇劇場、漢唐樂府、表演工作坊等,相繼在國際爭光。

這時,台灣的畫廊、美術館也漸漸增加,在行銷國際扮演吃重角色。蔚龍藝術公司總經理王玉齡分析,全盛時期台灣有300多家畫廊,他們將朱銘等藝術家行銷海外藝廊,而聖保羅、威尼斯雙年展也是台灣打知名度的機會。 由於藝術團體陸續在國外闖出名號,文建會於1992年實施「扶植國際藝術團隊計畫」,1990年代因而出現無垢舞蹈劇團、無獨有偶等團體,紛紛進軍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在國外大放異彩。

進入21世紀的網路世界,資訊快速流通,藝術家只要才氣夠,參加國際展覽,經由網路披露,更容易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王玉齡分析,過去的藝術家如果不留學國外,就得等國外伯樂發現,才有可能出頭天,如今靠著網路與國際展覽,機會比以前多,甚至30、40歲就能成名。

以影像藝術家陳界仁為例,去年得到國家文藝獎的他,在近年國際藝術雙年展曝光最多,作品年年在國外展出。紐約亞洲協會美術館為他辦過個展,在現代藝術占一席之地的西班牙蘇菲亞皇后美術館也以6萬歐元製作費,委託創作。

展望未來,朱宗慶認為,國內師資、設備,能和國際接軌,加上政府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五年內投入200億國發基金,各縣市正興建表演場所,藝術市場會愈來愈大。

儘管政策作多,蔚龍藝術公司總經理王玉齡認為,台灣的藝術作品愈來愈達國際水準,卻還不到驚艷地步,如何展現原創力和台灣特色,考驗藝術界智慧。

向台灣之光致敬

除了本期藝術類介紹的10個新台灣之光以外,從過去到現在仍有許多知名但本刊未報導的台灣之光,請見右表。 製表:黃漢華 資料來源: 藝術團體及網站

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 呂紹嘉

●獲貝桑頌、佩卓地、孔德拉辛等指揮大賽首獎,曾任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

張敏敏老師《 策略執行力實戰班 》6 天班・用 OGSM 2.0 串聯策略與行動,台北、台中開課,最後報名!

京劇演員 魏海敏

●獲亞洲傑出藝人獎,獲北京頒發京劇演員最高榮譽的梅花獎,獲選世界十大傑出青年,創中國女性之先

雲門舞集創辦人 林懷民

●獲選第一屆世界十大傑出青年,2005年獲選《TIME》雜誌亞洲英雄,德國舞動國際舞蹈節終身成就獎

無垢舞蹈劇場創辦人 林麗珍

●有台灣舞蹈界編舞奇才之稱,獲歐洲文化藝術電台ARTE遴選名列當今最具代表性的八位編舞家

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朱宗慶

●創辦台北國際打擊樂節,獲頒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傑出貢獻獎、終身教育成就獎

拉芳舞團創辦人 許芳宜

●獲《DANCE》雜誌選為全球最受矚目的舞蹈家,曾任瑪莎葛蘭姆舞團首席舞者 導演 李安

●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美國導演協會最佳導演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最佳導演獎、英國影劇學院最佳導演獎

台灣現代版畫會創辦人之一 李錫奇

●獲日本國際青年藝術家展評論家獎、菲律賓第二屆亞洲版畫展第二大獎

現代水墨畫之父 劉國松

●作品獲全球50餘家美術館和博物館收藏,被列入美國名人大辭典、世界名人錄等

朱銘美術館創辦人 朱銘

●1977年在日本舉辦首次海外展,1997年應邀至巴黎的梵登廣場展出,奠定世界藝壇地位

漢唐樂府創辦人 陳美娥

●南管經典劇目《艷歌行》在法、英、丹麥演出,大獲成功,走遍世界高等學府,參與國際重要藝術節

當代傳奇劇場創辦人 吳興國

●英國《泰晤士報》喻為勞倫斯.奧立佛,日本讀賣新聞讚賞作品深厚有力

表演工作坊創辦人 賴聲川

●《亞洲週刊》喻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BBC喻為現今中文最頂尖的劇作家,日本NHK電視台喻為台灣劇場最燦爛的一顆星

攝影家 張乾琦

●獲邀加入馬格蘭攝影(Magnum Photos),成為終生會員,獲全美年度攝影比賽,最佳攝影書首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