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蕭青陽絕對是唱片包裝界的第一把交椅,他入行26年,設計過近千張唱片。 在國際,他則是第一位華人入圍葛萊美唱片包裝獎,還破天荒四年入圍三次,而今年以前,他也只有那三張作品在美國發行,命中率幾乎百分之百。今年5月他又在廣州以《故事島》榮獲華語傳媒唱片封套設計獎。
走進蕭青陽位於中和的工作室,不只塞滿他設計的近千張唱片,還有他從小學買的第一卷卡帶《北海小英雄》,以及近幾年到美國取經逛唱片行買的戰利品,不管是黑膠還是卡帶,都被他小心翼翼地收藏著,甚至連塑膠膜都捨不得拆。 小時候,蕭青陽就展現對音樂與設計的天賦。他總愛往家附近夜市的唱片行跑,喜歡被聲音圍繞的他,看著琳瑯滿目的唱片封面,有時會忍不住從父親開設的麵包店,偷拿零錢買唱片回家聽。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買了一張喜多郎《飛天》專輯,就躲在麵包店樓上,一邊聽音樂,一邊看封面,彷彿走進唱片封面的情境裡,「就像抽大麻般的神遊,」他依稀記得那種感覺。 蕭青陽也愛畫畫。從小學一年級,他的第一張畫被老師貼在布告欄開始,父親店裡裝麵包的油紙袋,就全被他拿來素描,不愛念書的他考上復興美工,父母一度擔心他畢業後只能去畫電影看板。 但蕭青陽心裡卻一直有個想法,如果可以結合兩種興趣,做設計唱片封面的工作,該有多好?
現在他不但完成兒時夢想,而且還順利走出台灣,成為華人之光。
俊男美女很無趣 成立工作室
蕭青陽出道時間很早,18歲就如願進了上格唱片當美工,設計唱片封面,只不過當時整個公司只有他、宣傳和歌手高勝美,老闆交待他好好照顧公司後,就當兵去了。
就像大多數創作者,蕭青陽的第一次也是從模仿開始。即使那是張給計程車司機聽,貼上明星沙龍照就能完工的唱片,蕭青陽卻把它當成全世界最重要的一張唱片來設計,不但加班到半夜3、4點,還焦慮到失眠,最後模仿他最愛的英國新浪潮電子團體Simple Minds的唱片封面,把高勝美的照片做畫面分割,做成很有質感的樣子。
當時的他心境很單純,「光是可以做唱片封面這件事,就讓我興奮到不行。」後來蕭青陽也替主流唱片歌手設計唱片,像是王菲、巫啟賢、張清芳、林憶蓮、孟庭葦等,但俊男美女的寫真集包裝,卻讓他覺得失去創作樂趣,於是他成立工作室。
很難想像,三度入圍葛萊美獎的蕭青陽,曾經四度想放棄這一行。
工作室草創初期,原以為可以一展所長,卻因為知名度不高,一年只接到一個案子,他只好拚命接機車目錄、電器產品設計貼補家用,過著有一頓沒一頓的生活。
當時唱片圈正值香港四大天王當道時代,唱片都請香港人設計,輪不到蕭青陽,而他設計的豬頭皮、羅百吉、陳珊妮等非主流歌手唱片,都被塞在唱片行角落的貨架,很少被人瞧見。
徹底失望之際,為了維持生計,他轉行賣自助餐、肉羹麵,不過一年後他又重回唱片設計圈,原因是到另一個領域,才發現隔行如隔山,「我的定價很便宜,生意很好,但沒想到學生太會吃,把錢都賠光了,」他不好意思笑著說。
轉行的失敗,反而讓蕭青陽更腳踏實地,就算設計冷門唱片也不擔心,沒有登上排行榜更無所謂,既然堅持唱片設計是創意重於明星,就要接受市場對他的考驗。
就這樣,過去20年來,台灣流行音樂市場上絕大多數非主流的音樂,都是先經過蕭青陽梳妝打扮才登場。每一張蕭青陽所經手設計的唱片封面,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以及他對歌手獨特的觀察。
例如陳綺貞第一張專輯的內頁,就是他拿老婆的孕婦裝掃描而成,因為他看到挺著大肚子的老婆,就把「懷第一個女兒」和「出第一張專輯」聯想在一起,如今每當陳綺貞看到蕭青陽,總問他女兒年紀,因為那正是她出道的年份。
又例如,翻開胡德夫出道30年的第一張專輯《匆匆》,映入眼簾的是他躺在石頭上的畫面,靈感來自於胡德夫在一次表演結束告訴蕭青陽,他要到新店溪旁找一顆石頭睡覺,因為每當夏夜躺在留有白晝餘溫的石頭上,總會讓他想起台東故鄉的溫度。
「當音樂人講出讓你感動的故事,身為一個設計師,就得讓買到唱片的人看到,」蕭青陽說。
既然被稱為另類主流,預算當然不如主流充裕,但只要有些專輯的音樂或創作人的故事觸動他,幾乎都是半幫忙式地接設計案。 像客台語雙聲道饒舌樂團「拷秋勤」,當初丟下一疊像是剛從口袋掏出來湊齊的2萬元,就拜託蕭青陽幫他們設計專輯封面。後來蕭青陽看著他們在美國的獨立音樂大獎JPF Wards大放異彩,帶領台下163個國家的樂團大喊「Taiwan」,心中的悸動絕非金錢所能衡量。
「這些唱片對台灣很重要,」蕭青陽舉例,有時候他到台東原住民部落,發現孩子們課堂上唱的歌,竟然是陳建年、紀曉君專輯裡收錄的母語歌。 熱愛台灣這塊土地的蕭青陽,最近十年的作品,展現出各種不同的風格和技巧,但唯一不變的,就是對台灣強烈的視覺印象。例如,他為已逝的原住民耆老歌手郭英男設計專輯封面時,就讓穿著阿美族傳統服飾的郭英男站在大草原間,閉眼傾聽大地的聲音。
投入製作 沒設計費無所謂 「他是貼著土地長大的走獸,」12年前就認識蕭青陽的野火樂集總監熊儒賢形容,同樣置身於流行視覺的環境,他不像那些愛遠行的飛禽類美術工作者,而是藉著在土地上匍匐前進來充電。
比如說,電音歌仔戲《我身騎白馬》或是吳晟詩歌集《甜蜜的負荷》,就激發了蕭青陽創作的腎上腺素,不但替他連續兩年贏得葛萊美獎的門票,還因為兩次入圍成為會員和評審。
每次出國領獎,都覺得自己背了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在背後的蕭青陽記得,一位美國朋友好心勸告他,作品千萬不要過於表現愛國情操,「如果你一心一意在別人的國家表達愛國,人家會覺得你很土。」
但他根本不在乎,反而變本加厲,花了整整一年四個月,製作李欣芸的《故事島》,「我決定帶團隊做一件表達土地情感的作品,就算沒設計費也在所不惜」。
一位採訪蕭青陽的北京記者,在聽完他陳述每件作品的創作理念後,告訴他,「我以為你是自由藝術家,原來你是愛國藝術家。」 每次看到蕭青陽,胡德夫總是緊緊握住他的手,語重心長地提醒他,「美國人從太平洋那一端鋪了一條紅地毯讓你走過去,你應該做更多事。」
6月底原本有三件作品入圍金曲獎、獲獎呼聲最高的蕭青陽,竟全都中箭落馬,跌破不少人眼鏡。也是在金曲獎公布當晚,《故事島》已經在美國上架,「我可能沒有台灣眼光,但我有國際眼光,」他為年底的葛萊美獎留下了伏筆。
台灣之光〉蕭青陽
年齡:44歲
光榮成就:
● 2009年,以吳晟《甜蜜的負荷》入圍第51屆葛萊美獎,現任葛萊美獎協會委員
● 2008年,以《我身騎白馬》入圍第50屆葛萊美獎
● 2005年,以《漂浮手風琴》入圍第47屆葛萊美獎
勵志格言: 不要忘記自己18歲時候的夢想
蕭青陽
想對台灣說的話
設計終於成熟了,要開始了,要啟動了,當電腦準備好了,桌子準備好了,大家全力以赴,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