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馬彼得 讓世界聽到原民孩子歌聲

廣受國內外邀約 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團長

林讓均
user

林讓均

2010-07-28

瀏覽數 123,450+

馬彼得 讓世界聽到原民孩子歌聲
 

本文出自 2010 / 8月號雜誌 新台灣之光100

「Kipahpah ima,kipahpah ima, muskunta kipahpah ima⋯⋯」純淨悠揚的歌聲從玉山腳下的羅娜國小飄向山谷,微雨的天際彷彿抹上一道虹彩。

尋訪歌聲的源頭,更叫人發自內心喜悅。教室中、站在合唱台上的30幾位小朋友,一邊引吭高唱,一邊配合節奏興奮拍手,每張漾著笑意的小臉都專注望向同一個人,那是羅娜國小校長馬彼得,也是「台灣原聲童聲合唱團」的團長。

引領不一樣的純淨原聲

很難想像,學體育出身、至今還是看不太懂五線譜的馬彼得,居然有辦法帶出被暱稱為「台灣維也納」的世界級童聲合唱團。

在玉山腳下久美部落長大的他,從小只聽過「中央山脈」、卻不認識鋼琴上的「中央C」,讀師專時一度羞赧到不敢碰音樂。

15年前,時任久美國小主任的馬彼得機緣巧合被指派帶領學校的合唱團,不懂音樂的他只能土法煉鋼,讓孩子用最純樸的方式演唱。

當時,久美國小參加南投縣比賽,小朋友一聽到城鎮學校的美聲唱法,居然嚇到不敢唱:「主任,我們的聲音怎麼不一樣?我們錯了,他們才是對的!」

那次比賽,久美國小拿到分組冠軍,但那一幕卻讓馬彼得太震撼了,「直到現在,原民的孩子還是自信心不足。」他開始思考怎麼幫孩子們,發現最直接的方式是搭舞台讓他們從掌聲中逐步建立自信。

「合唱可以參與的小朋友比較多,平常沒有比賽也可以出去表演!」然而,面對音樂,一開始他只有軍歌教唱的經驗。

通常,他最常請教音樂的對象就是伴奏老師,但伴奏老師不是每週都能上山協助練唱,馬彼得就把鋼琴伴奏曲錄成MP3檔,然後在譜上標記幾分幾秒。練唱時,將筆記型電腦往桌上一放、重複播放MP3,就克難練起合唱。

「我的合唱經過很多調整,現在是介於美聲與流行音樂間,屬於比較自然的原聲唱法!」他表示。

守規矩才能參加合唱團

15年來,這位滿頭白髮、全身散發傳奇色彩的校長所帶領的原住民兒童合唱團曾經四度登上國家音樂廳、拿下2009年金曲獎評審團特別獎,也曾受邀到「世界童聲合唱節」表演,國內外邀約不斷。

與台灣有關的國際活動,馬彼得與他的布農族小朋友也不缺席,例如去年的高雄世運,而今年5月11日,馬彼得也才帶小朋友們在上海世博台灣館的舞台演出。 儘管肯定紛至沓來,但馬彼得總是對孩子說:「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所得到的肯定,都是意外的火花,高興一下子就好!」他認為,煙火再燦爛,總是要歸於平靜,但教育可以百年樹人,培養出原民精英,帶動原民社會向上流動。

因此,馬彼得特別重視孩子的紀律、態度與榮譽感。對每個要參加合唱團的小朋友,馬彼得提出兩項要求,一項是要準時寫功課;一項是要準時練唱。沒達到上述要求,就算孩子有天籟之音,也會遭到撤換。對於紀律,馬彼得總是「玩真的」,但其實他是孩子的大朋友,可以談心,也可以一起做夢。

2008年,東埔合唱團要錄製紀念CD,沒想到製作團隊的規格這麼高,16首歌全部錄完居然花了45天。錄到後期,孩子們紛紛累癱在台上,嚷著「校長,不要錄了!」馬彼得因此輕聲提醒「小朋友,雖然很累,但我們要一起做夢,共同完成這個夢想喔!」「而且,當初跟你們說錄音很累,你們都說沒關係,既然沒關係,那我們就沒關係到底喔!」

東埔國小的《唱歌吧!》CD,那年終於在校長的鼓勵與吃麥當勞的「利誘」下錄完了,2009年還獲得台灣金曲獎評審團特別獎。

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號召眾人創「原聲學校」

但校長的大夢才正要起飛。 從帶合唱團的第四年起,馬彼得就有一個心願,希望籌建原住民合唱學校,十多年來他到處宣揚理念,終於有人聽進去。

原在台北建國中學任教的廖阿貫老師就是知音。2007年,曾參與原民服務的她屆齡退休,剛好有位學生願提供她一筆基金,阿貫於是找上馬彼得,一群人浩蕩築夢。

2008年6月,「台灣原聲音樂學校」開學,招收信義鄉11所原民國小孩童,目前已有近百位學生。除了唱歌,這些假日清晨從各部落趕來羅娜國小的孩子,還要上別的課,包括原聲學校自己編纂的數學、英文與藝文教材。

為了選拔今年5月的世博演唱,馬彼得與原聲的師長,光是要發出35張機票給獲選上台表演的孩子就已經很頭痛。「我們把每個環節都賦予教育意義,發機票就發了近三個月,每週只發個幾張,就是要激勵孩子更努力!」身兼原聲學校校長的東埔國小校長洪春滿說。

四年級的史譯萱就火力全開,為了拿到機票,全家都拚了。每天清晨4點出門工作的史爸爸,會交代阿嬤5點50分把譯萱姊妹喚醒,由已經拿到機票的姊姊教譯萱唱歌;晚上爸爸回家了,還得聽女兒唱一遍才准她睡覺。

最後,譯萱大爆冷門、連續PK掉四個人,為自己掙得一張機票。 「大家以為原住民天生就會唱歌,但這把孩子的努力抹煞了,這些孩子之所以唱得好,是因為他們都經過苦練!」台灣原聲教育協會理事長廖阿貫說。

許多合唱曲目都是馬彼得採集、編曲的母語歌謠。在唱這些歌時,馬彼得總是一個字一個字教孩子發音,並講解歌謠背景,讓孩子可以把布農文化傳承下去。

這些已經展露自信的孩子,他們都相信馬彼得常說的:「天下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他們的明天勢必更美好。

台灣之光〉馬彼得(布農族名字:Bukut)

年齡:52歲

職稱:羅娜國小校長

光榮成就:

● 2009年,東埔國小《唱歌吧!》專輯獲第20屆金曲獎傳統藝術音樂類評審團獎

● 2005年,帶領新鄉國小赴香港參加世界童聲合唱節

勵志格言: 贏了固然很好,但追求目標的過程中,任何獎勵都只是意外的火花,高興一下就好

馬彼得

想對台灣說的話

希望政府能經營一個人才培育學校,讓具有不同潛能、專長的原民孩子,都能接受更完整、更具原民文化觀點的教育。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