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在加拿大長大,六、七年前回到台灣,他透露剛回台工作時,確實有過那一段日子,但現在的他,不僅天天晨跑,還時常參加馬拉松和鐵人三項等活動。
幾年前接觸跑步,其實是斯紹華正遭遇一段家庭挫折,「會去跑步是因為想要排解內心的痛苦,」這成了推著他去跑的動力。
他還記得第一次透過友人介紹見到林義傑時,還好奇地以為對方是不是有過什麼打擊,否則哪來的動力撐下去? 當時未解的疑惑,如今斯紹華自己找到一種解答,「為什麼要跑步,就跟為什麼要吃飯一樣,」簡單純粹,不需要講理由。
因失意而跑,得到的卻是滿足與欣慰。儘管當初斯紹華一頭掉進跑步世界,帶著的是負面情緒,現在他卻自認跑步讓自己改變很多,活得比以前快樂且健康。
「我車上隨時都放一雙鞋子,有時間就去跑,」他笑著說,跑步已經影響到他生活很多層面,現在連買衣服都會不自覺留意起是否能排汗、快乾,飲食會注意脂肪攝取量、多吃高蛋白的食品,還準備不同的慢跑鞋,配合跑不同地形和路段之用。
參加過10多次鐵人三項和大大小小的馬拉松,已經算是「跑很大」的斯紹華,幾乎一、兩個月就跑壞一雙鞋。
在結識了林義傑等一票好朋友後,因為對生命和跑步的熱情,相處起來更惺惺相惜。
去年11月,斯紹華和林義傑、跆拳道國手朱木炎、田徑選手李清言四人,組隊到香港參加100公里馬拉松,活動和慈善做結合,跑得健康、又有意義,讓內心更充實。
停不住 用跑步傳播健康
對於擁抱絲路計畫,「我想都沒想,」斯紹華第一時間就答應要擔任絲路大使。曾在加拿大電視台工作,到非洲、北極等地協助拍攝紀錄片,斯紹華走過不少資源匱乏、沒水沒電的地方,看到當地居民克難的與生活搏鬥,體會珍惜和助人關懷的意念油然而生。
今年10月,斯紹華決心要先挑戰撒哈拉超級馬拉松賽,「義傑一直勸我不要去跑,怕我太早完成,以後會失去目標,」但斯紹華並不擔心這點,因為他相信自己不會輕易放棄。沒有宗教信仰,跑步就是斯紹華在心靈上抒發和獲得自我滿足的依靠。
包含林義傑在內,4、5位跑友之間還有個夢想,想要推廣運動健康、做更多公益的事,讓大家都活得健康快樂,「快要跟傳教差不多了,」他希望自己的一小步,未來能跑更遠、感染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