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簽ECFA,台灣就變一條活龍?

雜誌原標:ECFA10大生意經——新機會.新傳產.新金融.新服務

范榮靖
user

范榮靖

2010-06-01

瀏覽數 42,400+

總統馬英九(左)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右)因為ECFA首次辯論,吸引中外注意。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總統馬英九(左)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右)因為ECFA首次辯論,吸引中外注意。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本文出自 2010 / 6月號雜誌 ECFA 10大生意經

自2008年5月20日馬英九上任以來,兩岸關係發展不斷畫下新里程碑,包括:2008年12月15日兩庫實現直航大三通,以及2009年11月16目簽訂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等,來到2010年,眼看著中國在年初正式加入東協10國,建成東協加一,台灣也在馬政府全力推動下,宣示將於6月與大陸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仔細觀察這波ECFA的民意走向,不僅外商、金融、石化表態支持,連傳產製造及農漁業也不再以弱勢產業自居。因為ECFA不僅代表一個互動平台,更是一個想像空間,台灣實力,就在ECFA的10大生意經中。雖然ECFA一樣有風險、儘管反對者認為「不能簽!台灣主權會被拼吞」但也有不少企業、外資在熱這些「ECFA的生意想像」開始發生,他們不僅布局,更要跟著ECFA去做大生意。

馬政府前所未有的自信之作──簽ECFA,台灣就變一條活龍 

眾所矚目,距離今年6月ECFA預計簽署之日,現在正倒數計時中。

從去年農曆春節過後至今,台語諧音「A擱發」的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議題持續火紅,激起各方熱烈討論。但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逼近,朝野雙方還是沒有共識。

一方面,馬政府傾全力推動。「貿易,是台灣的生命,沒貿易,沒未來。選擇開放,還是封閉?」總統馬英九不只一次對外表示,簽了ECFA,台灣貿易就變一條活龍,開創黃金十年。

5月17日,財經內閣小幅改組完畢,陳冲出任行政院副院長、陳裕璋擔任金管會主委、劉憶如接任經建會主委,首要任務就是加速完成ECFA簽署。

但另一方面,在野陣營始終高分貝反對ECFA。 5月20日,馬英九就任總統兩周年這天,前行政院長謝長廷發起「520上街頭,ECFA要公投」靜坐活動。謝長廷、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民進黨團總召蔡同榮偕同100多位民眾,身穿綠色T恤、頭戴斗笠,靜靜坐在立法院群賢樓前抗議。

「我們要救台灣,」謝長廷憂心地說,因為簽了ECFA,台灣社會可能瓦解,財政可能破產,主權更有可能被大陸併吞。

ECFA,到底是什麼?為何朝野沒有共識?馬政府為何堅持非簽不可?又將會為台灣帶來何種影響?

哪些是利多:貿易0%關稅、省90億美元 

簡單來說,ECFA就是只有大陸、台灣間的經貿協定,希望取得比WTO架構下更好的優惠。

台灣經濟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解釋,如果兩岸簽署ECFA,台灣產品出口到大陸,關稅就會降低,甚至零關稅。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符銘財估計,目前大陸對台灣製造業產品徵收的平均進口關稅為9%;如果ECFA能讓20%的出口商品免除關稅,將為台灣出口產業節省90億美元成本,超過GDP的2%。

ECFA不只是減稅,內容還有涵蓋服務貿易、智財保護、投資保障、以及爭端解決機制建立等。

以服務貿易為例,大陸目前管制的金融、電信、媒體、律師、會計師產業,未來就有可能開放台灣業者可以進入。

但簽署ECFA後,秉持互惠原則,台灣對大陸進口產品的關稅也要放寬,勢必衝擊不少台灣產業。

哪些是利空?恐再創傳產、流失千億產值 

以鞋業為例,原本本土鞋業一年在台可銷售1.2億雙,但2002年台灣加入WTO,開放大陸廉價鞋品進口之後,最慘一度掉到每年只剩3000萬雙左右。

台灣鞋廠一間一間倒閉。「光是台南地區,就從昔日的400多間,減少到只剩290多間,」台南巿皮革製品商業同業公會理事毛信喬無奈地說。 這個狀況直到2007年年底,大陸鞋被課徵43.46%反傾銷稅後,售價變高,才有改善。

但往後,兩岸簽署ECFA,「雙方貿易都免關稅,大陸鞋子再度傾銷回台,歷史重演,後果難以想像,」毛信喬再次無奈地說。

換言之,「ECFA,將讓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台經院楊家彥分析,強者可以走出去,賺大陸的錢,但弱者卻因競爭加劇不得不被淘汰。

這點,正是在野黨一直反對的原因。「政府談ECFA,不能只談利,不談弊,」蔡英文在4月底的雙英辯論上,質問馬英九。

哪些產業將會受創?根據經濟部預估,毛巾、製鞋、寢具、織襪、泳裝、成衣、內衣、陶瓷、家電、袋箱包業等十項內需型傳產,總計3500家企業,10萬多人工作、1000億產值消失。(頁297表1)

更擔心的是,台灣從此對大陸過度倚賴。「如果簽了ECFA,但大陸卻不准台灣和其他國家簽訂FTA,怎麼辦?」蔡英文繼續質問。

影響有多大?GDP增減相差1.82%以上 

既然ECFA仍有疑慮,為何馬政府卻又執意要簽? 首先,馬政府強調,攤在眼前的事實,台灣再不走出去,將被邊緣化。

以石化業為例,台灣出口到大陸的關稅稅率約為6.49%,但從今年起,東協+1正式上路,東協石化產品出口到大陸的稅率降為0.25%,明顯優於台灣甚多,代表台灣業者必須在毛利上多賺6%,才有可能打平,立足點並不公平。

如果不簽,台商為了節省成本,工廠外移更是難以避免。「不簽,有本事的台商一定外移;但簽了,至少有可能不外移,」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王儷容分析。

整體來看,東協加一今年正式成行後,已衝擊台灣。中經院統計,台灣GDP下滑0.176%,如果未來日本、韓國也加入東協,台灣GDP更會下跌0.836%。(頁297表2)

但相反地,如果簽了ECFA,台灣經濟就會成長。中經院計算,台灣GDP至少成長1.65%,總就業人口至少增加25.7萬。(頁297表3)

行政院政務委員尹啟銘補充,同時考量利多產業釋放出的工作,以及受到衝擊產業失去的工作,加總得出,ECFA簽了後仍會創造25.7萬人工作機會。

更關鍵的是,簽了ECFA,台灣才有機會走向世界。 目前,全球各個經濟體間類似ECFA的自由貿易協定,共有276個正在實施,但很不幸地,台灣目前只跟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等五個邦交國簽署,貿易總值占台灣出口不到0.2%。

台灣走不出去,關鍵始終卡在大陸的態度。在扁政府時代,兩岸關係緊張,大陸處處打壓,台灣想與日本、美國、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全被擋了下來。

「解鈴還需繫鈴人,」商業總會理事長張平沼分析,大陸和台灣簽署之後,大陸就沒立場反對其他國家與台灣簽署,台灣可望擺脫被孤立的處境。

推補救配套:政府著手調體質、振興台灣製造 

關於受創產業,馬政府也已定了因應辦法。

去年底,經濟部開始推動MIT(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微笑標章品質驗證制度,凸顯MIT的品質保證,更於4月下旬,在台北大直的遠東愛買量販店開設第一家MIT生活館。

業者也有自覺,時代變了。負責經營MIT生活館的展智創意策略設計公司總經理林忠伸觀察,不少中小企業原本只做代工,但因ECFA要簽了,開始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準備自創品牌了。

「整體而言,ECFA利大於弊,」南台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朱岳中分析,如果不開放,企業也沒調整體質,有朝一日被迫開放,就會像滿清末年鴉片戰爭一樣,兵敗如山倒。

ECFA,是個機會之門,當然也會有風險之窗。因此重點應該放在,「如何縮小風險,放大機會,而非該不該開放,」朱岳中進一步分析。

更重要的是,ECFA如果在6月簽署,一個新的台灣正在成型。

新外商、新工作、新投資、新商機──新機會 外資、科技看見好生意 

「商機,就在想像裡,」中央研究院院士管中閔分析,ECFA帶給台灣最大的意義在於,提供了一個正面想像的空間。

寶來投信股票投資處協理陳俊穎透露,因為ECFA免去產業的關稅,有些大陸企業正在考慮是否把部分工廠移到台灣,從台灣走海運把貨品送到大陸沿岸,遠比從大陸西部送過去快很多,而且成本也較低。

在過去,許多想都不用想的事情,在進入後ECFA時代後,兩岸關係明顯改善,不再不可能了。尤其,新機會、新傳產、新服務、新金融等主軸,衍生出十大新想像。企業、個人也可因此跟著ECFA富起來、賺利多。

1分鐘看懂ECFA
全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Gramework Agreement)
簽署經濟體:台灣、中國大陸
定位:不採港澳模式,也非一次到位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而是屬於兩岸特殊性質的經濟合作協議,不違背WTO精神,一步一步談。而且,只規範兩岸經濟合作事項,不涉及統獨及政治問題。
協議內容:商品貿易(排除關稅、非關稅障礙)服務貿易、智財保護、投資保障、爭端解決機制、防衛機制等
談判原則:
1、不會矮化台灣、不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新增農產品開放項目
2、不是全面一步到位的FTA,僅先訂架構及目標,具體內容日後再協商,處理較彈性
3、搭配「早期收穫」條款,可滿足迫切需要之項目,提早實現優惠利益
4、如果雙方歧見太大,或實行後不如預期,也可終止談判,回歸原狀
開放時程:按WTO架構,雖無硬性規定一定要在多久內全部開放,但通常在十年內,會達到90%商品免關稅的程度。

槓桿大中華,澳盛銀行大舉登台找機會 

有許多新機會正在浮現。首先,會有愈來愈多外國企業在台灣設點營運。

4月20日下午,台北巿信義區松仁路上,原本紫色的蘇格蘭皇家銀行招牌,換上藍色的澳盛銀行(ANZ)大型看板。這是澳洲四大銀行之一,也是少數獲得標準普爾信用評等(Standard & Poor's)AA等級的11家銀行之一。 這天,澳盛亞太、歐洲暨美洲執行總裁范思博(Alex Thursby),澳盛東北亞、歐洲暨美洲行政總裁龐倜〈Gilles Plante〉,以及台灣區總經理經天瑞三人拿著香檳,共同慶祝。

這是澳洲第一家銀行正式在台擴大營運。龐倜分析,澳盛在台30年了,但過去做的是法人業務,如今看好大中華區發展,以及簽署ECFA,因此決定深入經營台灣巿場。

龐倜進一步分析,台灣在兩岸三地,甚至亞太地區,具有不可取代優勢。台灣是亞洲第五大經濟體、第四大銀行規模、更是資訊科技、健康和生物科技產業重鎮,在大中華區區內貿易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也因此,ANZ特別在大中華區取了一個中文名字「澳盛銀行」,更首先在台灣推出。

龐倜解釋,「澳」不僅是澳洲的簡稱,同時也隱含深闊港灣之意,在中國文化中象徵金錢與財富;「盛」則代表了繁榮昌盛。未來,澳盛銀行計畫另外再開16家分行,同時成立子行,持續擴大對台投資。

趁兩岸友好,更多歐商願意在台設基地 

好消息不只這一樁。兩年前,馬英九當選總統後,來自北歐挪威,瀏覽器領導廠商OPERA也決定來台設立分公司。

短短時間,公司人數已從草創時期的一人,成長至今年的12人。最近,辦公室也打算從台北忠孝東路遷至台北內湖,方便和客戶聯繫。OPERA的台灣客戶包括,宏碁、華碩、宏達電、瑞昱、聯發科等公司。

今年5月,OPERA共同創辦人譚詠文(Jon S. von Tetzchner)、科技長哈肯.維姆.萊(Håkon Wium Lie)兩人來到台北,拜訪客戶,也順便為了6月初隆重登場的台北國際電腦展提前暖身。

譚詠文接受《遠見》訪問時說,他來台北很多次了,很喜歡這裡,台灣是OPERA很重要的研發基地,未來兩岸簽訂ECFA後,他更加看好台灣發展,將會加碼投資台灣。

澳盛銀行、OPERA不是個案。中經院王儷容也提到,她的一位德國朋友,最近就頻頻問她ECFA的最新進展,打算來台投資。

王儷容解釋,她的這位朋友看過太多德國同業前進大陸,卻都血本無歸,不太敢直接和大陸人打交道,因此想選擇台灣做為進軍大陸的跳板。

風潮持續擴散。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營運長張豐淦觀察,自從產創條例通過,營業稅降到17%,加上兩岸將簽ECFA,近期以來已有不少外資企業和他洽談,打算來台投資。

前總統李登輝(右四)、前副總統呂秀蓮(右三)呼應全民公投ECFA,救台灣。陳之俊攝圖/前總統李登輝(右四)、前副總統呂秀蓮(右三)呼應全民公投ECFA,救台灣。陳之俊攝

更樂觀表態,生技、科技業者笑呵呵加碼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看好ECFA效應,不少早就在台設點的外商,也對外宣布加碼投資台灣。全球前四大臨床研究機構(CRO)百瑞精鼎(PAREXEL)國際集團,就計畫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市場的區域總部。

百瑞精鼎全球副總裁劉致顯分析,中、日、韓、印度及台灣是亞洲前五大藥品市場,規模超越歐洲前五國,希望藉由台灣高素質的臨床試驗,協助各藥廠快速進入亞太市場。

台灣強項高科技產業,外資加碼投資更是明顯。

5月17日下午5點,台北香格里拉遠東大飯店內,全球最大科技公司惠普(HP)歡慶來台40周年,冠蓋雲集。

惠普採購對象,紛紛前往站台,包括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英業達董事長李詩欽、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仁寶總經理陳瑞聰等電子業大老。

「台灣,一向都是惠普重點發展所在,」惠普台灣區董事長施志國肯定地說,未來仍會持續對台投資,專注在產業發展、人才培育、環保行動等議題,也會持續擴編人員。

去年,惠普對台採購金額超過200億美元,高居外商IT產業採購之冠。未來五年,計畫對台採購金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穩坐對台採購外商的龍頭寶座。

2002年,惠普在台成立的產品發展中心,員工24位,只有5%是台灣人,但今年也已提升至九成以上。

全球IC設計大廠NVIDIA,也將台灣視作重要據點。「台灣,在亞太市場和矽谷之間扮演重要角色,正如同香港金融與倫敦、紐約之間關係,」NVIDIA產品行銷副總裁Ujesh Desai分析。

外商加碼台灣,也使得許多新外國人來到台灣。 永慶房屋世貿松仁直營店長周定威透露,最近他有一位金融業客戶,是個英國人,就從亞洲總部香港被派來台灣,正在評估是否要在台灣開設分行。 外國人在台北群聚的大本營也在改變,從天母轉到信義計畫區。

周定威比較,大型外商總部現在多是設在信義區,加上生活機能方便,吸引不少外國人。

金融業、文化智財、傳產製造──新轉型 台灣製造更有大生意 

除了外資將陸續回流外,後ECFA時代,也會帶動更多專業服務業前往大陸布局,成為未來的新想像。 來自英國,目前定居北京,新華財經中國分析師歐樂鷹(Thomas Moore Orlik)觀察,大陸服務業水平普遍不如台灣,這是台灣很大的機會。

例如專業服務業以及金融業,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專為企業尋覓高階人才的台灣藝珂人事顧問公司總經理陳玉芬觀察,台灣金融機構正亟需可外派到大陸巿場的中高階人才。

現任台壽保產險董事長高瑞華就是一例。她和大陸官方接觸很早,算是國內第一位看好海西特區發展。在她奔走下,台灣人壽與建發集團旗下建發股份公司合資,於2008年12月成立君龍人壽,更是首家將營運總部設立在福建的保險公司。

2006年,她前往大陸找尋合作對象,一開始鎖定上海,也談得差不多,但後來卻因前上海巿委書記陳良宇貪污入獄,上海市政府下令全面停止與外資合作。

2006年,海西經濟特區首次納入十一五規劃綱要,她嗅到不同氣息,獨自一人找上主管金融業務的廈門市常務副市長丁國炎,相談甚歡。

她分析,廈門巿政府是廈門最大公司建發集團最大股東,事業版圖擴及飯店、會展、貿易、銀行、投信、房地產開發,唯獨沒有保險業,因此台壽機率很高。

去年,她被派回台灣,接任台壽保產險董事長,為大陸布局做準備。現在兩岸金融MOU已簽署,加上ECFA簽署在即,台壽保產險正在擴大招募新人,好為進軍大陸做準備。

啟高層對話,台商智財與投資更有保障 

除了免關稅、外資回流、服務業開放外,後ECFA時代對於昔日大陸嚴重盜版問題,也可望獲得改善。

「周杰倫的CD在大陸被盜版,難道我們繼續忍容嗎?」雙英辯論會上,馬英九語氣提高地說,ECFA不只關稅,也會保護台灣企業與個人的智慧財產權。

台灣智慧財產局長王美花解釋,目前,因為兩岸沒簽ECFA,台灣、大陸官員無法面對面協調,對方也不見得理你,但簽了ECFA,兩岸官員就可直接溝通。

同樣的,ECFA也希望強化台商在大陸的投資保障。 目前,台商去到大陸投資,適用的是大陸頒布的「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如果出了問題,完全得按照大陸規定處理,台灣政府完全插不上手。

但簽ECFA之後,「兩岸對於投資保障將制定一套雙方同意的處理規則,對於台商保障提高,也更制度化,」尹啟銘比較。

其實,智財保護、投資保護正是ECFA很重要的一環,希望建立終端解決機制。渣打銀行符銘財分析,過去台商在大陸權益受損,台灣根本無法要求大陸改善,但簽署ECFA之後,雙方便可建立風險管理機制,共同解決。

升級玩文創,客家花布包賣到缺貨 

過去因WTO受創最深的傳統產業,也將因為ECFA獲利,體質更強,而有兩大新想像。

例如將帶動新MIT(台灣製造)再現,傳產大轉型。 走進台北紡拓會設計中心創意小棧,鮮紅、亮眼的油桐花,竟活靈活現化成包包、提袋、餐具圖案,美麗耀眼,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駿翔實業設計的油桐花系列作品,結合文創元素,深受巿場歡迎。從2006年推出後,每年業績都成長20%以上。去年,遇到金融海嘯,還是賣到缺貨。

駿翔實業創辦人盧瑞春扮演關鍵角色。原本駿翔也是專接國外代工,但從2000年開始,台灣代工成本變高,訂單流失。

盧瑞春面臨抉擇,去大陸還是不去?最後,她選擇不去。她分析,即使當時去了大陸,終有一天大陸成本還是提高,難道再外移一次嗎?

於是,她去了一趟日本,看看日本以前遇到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漸漸地,她發現,如果駿翔想要生存,勢必得要升級,如果結合文創元素,把包包轉成時尚商品,或許是一條活路。

之後,她大量進修,2005年,她去上了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課程,接觸客家文化,並進一步受邀成為「桐花祭」的異業結盟廠商,運用油桐花元素設計商品。現在,她也將蝴蝶蘭、故宮典藏的茶花,做成相關商品,同樣受到巿場青睞。

她的油桐花系列產品也進駐老牌紡織大廠台南企業在大陸常州開設的富克斯流行廣場台灣名品館,同樣供不應求。

拚轉型,雲林毛巾、台中工具機業獲利亮眼 

顛覆你的想像,傳統產業正在求新求變。

「貪玩的小虎打上7-ELEVEn的領結後,忽然感受到工作的榮譽感,努力賣起御飯團,」這是統一超商委託穎創設計公司最近推出的毛巾小偶產品,不僅小虎、御飯團全用毛巾做成,還結合故事行銷。

「毛巾,不是只做成蛋糕而已,還要有生命,才能繼續下去,」毛巾蛋糕發明人,興隆紡織第二代,穎創創辦人林穎穗熱情地說。

林穎穗對毛巾事業一直有個夢想。他說,時代在變,企業也要跟著變。未來,他還計畫進軍大陸巿場,利用ECFA免關稅優惠在當地成立發貨中心,同時也會進行網路行銷。

「毛巾,一定是弱勢產業嗎?」尹啟銘透露,他現在都不想再提「弱勢」這兩個字,因為很多業者跟他反應,他們並不弱勢,不想被冠上這個稱呼。 因為ECFA取消關稅,石化、紡織、機械、鋼鐵等大型業者獲利也會跟著提升。

中經院報告指出,兩岸簽署ECFA後,將可帶動石化業產值增加92億美元,成為最大受惠產業。從塑化龍頭台塑四寶,到二線塑化類股,幾乎全面受惠。 這些業者的衛星廠商也跟著獲利。以鉅茂精密機械董事長賴清基為例,這位馬英九在雙英辯論會上提到的「賴老闆」,主要承接上游工具機廠商的訂單,其中台中精機則是鉅茂的最大客戶,合作近40年。

「豬母有乳,豬囡就肥(台語),」賴清基曾比喻,當台中精機因為ECFA,出口到大陸的平均8.23%關稅減少,成本降低,反應在售價上,將更有競爭力,訂單可望增加,進而讓鉅茂受惠。

金融走出去,三資匯流啟動新想像 

新傳產之外,新金融也會有三大想像。

進入後ECFA時代,兩岸關係穩定,將有愈來愈多資金流入台股。外資、陸資、台資(台商回流資金),三資匯流,股巿上萬點,甚至突破歷史紀錄1萬2682點,可能不再是夢想。

台股定位也可能轉變。可望吸引更多高科技公司掛牌,成為大中華區,甚至亞太區的那斯達克(Nasdaq)。

證交所董事長薛琦自信地說,台灣很有條件成為亞太的那斯達克,目前已有55家外商公司申報輔導來台上巿,絕大多數都是高科技公司。

長遠來說,股巿看好之外,人民幣也可望開放在台灣存款。

渣打銀行符銘財分析,香港簽了CEPA,香港的銀行在港經營人民幣境外市場業務的範圍也有所擴大,包括存款、信用卡、匯款、貨幣兌換、貸款、發債及貿易結算等業務,使得香港銀行能在大陸拓展業務。

日後,隨著兩岸金流往來愈來愈多,為了方便交易,台灣的人民幣業務極有可能開放。

從新機會、新傳產、到新服務、新金融,ECFA十大想像,即將改變台灣,開創新局。

你,準備好跟著ECFA一起富起來了嗎?

中央研究院院士 管中閔 ──這個想像,能帶來很多新生意 

ECFA,最大意義在於,開啟台灣未來想像。當一個地方被覺得以後有發展空間,投資機會才會來,新的生意才會產生。商機,就在想像裡。

過去,兩岸關係彷若一潭死水;台灣要走出去,也被排斥。因此,流失許多投資及就業機會;但如今,如果簽了ECFA,台灣將又重返世界舞台了。將來,跨國企業選擇在亞太布局時,台灣會是選項之一,不會再漏掉台灣。

但必須提醒的是,ECFA可以改變外在局勢,卻無法改變產業內在問題。如果企業本身沒有競爭力,簽了ECFA也沒用。產業的問題必須用新思維解決,也就是,面對巿場、創新模式、以及行銷台灣。

大陸已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內需巿場。其中,海西、成渝(成都+重慶)經濟區是可以注意的地方,兩地人口將近1.9億。尤其,海西重鎮的福建省,過去因為介於珠三角及長三角,長期被忽略,現在積極想和台灣合作,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此外,東南亞也是目標巿場。台灣的產品如果進軍印尼、泰國、越南,難度絕對比進軍歐美還低,也較容易成功。而且,東南亞也有很多華人,都是機會。

結合台灣最強的服務與製造,放眼大東協 

在創新模式,建議製造業要結合服務業,發展服務型的製造業。例如,發展健康照護,不能只賣產品,還要連同更新軟體服務、維修服務、教育訓練等,一同包括進去,賺服務的錢。

又例如,產品中加入內容服務,重點在於結合軟體與硬體,包括手機、GPS、電子書的應用軟體下載及使用在內。

服務業輸出也是重點。從金融、物流、零售、資訊、研發、工業設計、商務、到節能環保服務,都是機會。

最後,在行銷台灣部分,可以針對東南亞、大陸巿場,打出MIT台灣製造品牌,用台灣整體印象帶動台灣中小企業眾多新創品牌,形塑MIT成為這個地區的知名品牌形象。

(楊泰興、范榮靖採訪,范榮靖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