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由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以及張震嶽四人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縱貫線」,在台北舉行最後的巡迴演唱會。就在當天,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國際競圖的最後結果也揭曉,由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系教授Jesse Reiser領軍的RUR團隊得到競圖的首獎。兩件事情恰巧發生在同一天,剛好同時見證台灣流行音樂產業歷史發展的一刻。
縱貫線樂團的四位成員,都是台灣流行音樂的傳奇人物。每一位都有大家耳熟能詳、膾炙人口的代表性歌曲。他們四人破天荒共同組成一個樂團,每一次演出都讓喜歡他們的樂迷感到瘋狂。這次的巡迴演唱會為他們的傳奇再創造新的紀錄:總共52場演唱會、25萬公里的飛行距離、逾136萬名觀眾、以及43億的票房。在最後的演唱會上,縱貫線宣布解散不會再合體演出,為自己留下美好的句點。
然而,台灣流行音樂的傳奇絕對不會因為縱貫線的解散而後繼無人。新的傳奇早已經出現,例如伍佰、林生祥、張惠妹、陳綺貞等,還有更多可能的傳奇正在形成,例如新一代的五月天、盧廣仲等。搖滾音樂是台灣音樂產業發展的競爭力來源。不像韓國致力於量產偶像型的音樂歌手,例如Rain、Super Junior、少女時代等,想要尋找亞洲最具原創力的音樂一定要來台灣。
縱貫線是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的最佳範本。在制定流行音樂產業政策時,縱貫線也是政府一定要參考的最佳教材。想要振興台灣的流行音樂,興建一座流行音樂中心只是基本的工作,真正核心的關鍵是讓音樂人得到最充分的支持。文化創意產業最大的資產一直都是軟體,而不是硬體;一直都是創意人才,而不是廠房設備。
推動流行音樂,創造文化圖騰
政府必須全力推動流行音樂產業的發展,因為它具有強烈的經濟發展戰略意義。流行音樂產業是創造台灣文化圖騰產品的重要推手。在現今的消費市場上,文化圖騰的產品具有高階的競爭力。台灣的業者往往以為,只要發明最新最先進的科技,就可以主宰消費市場。然而,創造文化圖騰,一樣具有巨大的市場影響力。事實上,如果沒有具有強烈圖騰意涵的《阿凡達》電影作品,3D科技市場能否有爆發性的成長,這將會成為一大疑問。
如Douglas B. Holt在《從Brand到Icon:文化品牌行銷學》(How Brands Become Icons: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Branding)一書中強調:文化圖騰(cultural icons)主導了我們生存的世界。消費者文化圖騰的崇拜,無所不在。深受現今消費者所熱愛的商品,一定都具有文化圖騰的意涵。文化圖騰商品可以是品牌符號,例如Apple、Nike、哈雷機車等,也可以是傳奇人物,例如麥可.喬丹、歐普拉、哈利波特、甚至是歐巴馬。
近年來,台灣的業者愈來愈瞭解如何以心靈分享的訴求創造市場利基,如何運用病毒行銷創造消費的風潮,以及如何打造高感性品牌的產品魅力。然而,如何開發文化圖騰的商品,是台灣必須積極去經營的新領域。期待未來的流行音樂中心成為台灣文化圖騰產品的最大生產製造基地。
(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本專欄由姚仁祿、劉育東、劉維公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