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大肚山上,原本荒蕪的雜草地,目前已成了巨型面板生產基地。
在友達光電帶頭下,中科已成為全球光電產業重要聚落。高聳矗立的8.5代面板廠,占地廣達5萬平方公尺,相當於7座標準足球場,不僅是台灣最先進的下世代廠房,規模更能與韓國強龍一較高下。
走進中科在內的友達全台七座廠區一看,跟一年前比起來,景況完全天差地別。
2009年初,是前所未見的市場低谷,友達各個偌大工廠只能養蚊子,但現在連農曆年都在加班趕出貨。除了大尺寸產能滿載外,預估今年第一季,友達總產能利用率將達九成以上。
帶隊參觀的是五年二班的友達執行長陳來助、還有一票六年級的廠長與高階幹部。年輕的他們,臉上滿滿朝氣。
悶!這一年,真的很抱歉
過去四年,明基友達集團董事長李焜耀官司纏身,讓友達的世代傳承比別的科技集團早了許多。
這幾年李焜耀與前執行長陳炫彬逐漸退居幕後,陳來助在2008年擔下執行長重任。雖然一上任,就遭遇前所未見的景氣低潮,但他提前革新財務體質,使負債比降至35%上下的健康水位。至今每個月雖然還要付出多達9億利息錢,但比起已被鴻海併購的對手奇美電子,大大勝出。
只是去年不景氣,友達稅後虧損總額達272億,等於賠掉了半棟台北101造價,是成立以來最難看的數字。「我們真的感到抱歉!」友達財務長楊本豫,苦著一張臉說。
根據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PIDA)統計,受到金融風暴影響,原本台灣顯示器產業2009年產值目標為新台幣2兆元,但最後僅達1.23兆元,較前年減少約16%。做為光電主力的面板產業,同樣陷入負成長窘境,去年產值僅約新台幣8098億。
敗!被新奇美搶走老三寶座
金融風暴這一役,是陳來助的震撼教育第一課。
「非常shock,簡直是從問號開始的!」陳來助微笑著比喻說,「就像是走進不見光的雪山隧道裡!」他因此一直跟同仁說,要耐心等待不遠處出口的大太陽。
另一虎——奇美電,一年來則是在黑暗中重重摔下。一度衝破100%負債比、裁員負面新聞不斷,還有臨危才換將、讓總經理王志超隔代接班。最終,乾脆下嫁給鴻海集團群創。
友達與奇美電也曾多次洽談合併,但始終沒有送作堆。在極端重視規模經濟的面板產業中,失去了挑戰世界第一,一步到位的機會。
摩根士丹利證券執行董事王安亞,最近就語帶惋惜地對陳來助說,「新郎不是你,新娘跑掉了!」
陳來助則幽默回應,很高興新郎不是我,要不然坐在法人說明會總經理大位的,將會老上十歲!這位娃娃臉總經理言下之意,一是自豪他的年紀,一是顯露友達交棒順手。這也確是友達競爭優勢之一。
不過,3月18日將是一個關鍵日子,給友達的另一個震撼。這一天就是新奇美的合併基準日。在這之前,友達仍居世界第三大面板廠,略遜於韓國三星與LG Display(LGD)。但過了這一天,友達就落居第四。
新奇美合併完成後,全球面板市占率將達18%,超越友達的16%!不僅躍居台灣首大,更將取代友達,成為世界第三。
當老四的確不容易。郭台銘多次公開說,他的經營哲學是:市場中只有第一名能賺大錢,第二名有點錢賺,第三名有時賺、有時虧,第四、五名都已是小賺大賠。
前奇異(GE)總裁威爾許(Jack Welch)也曾明言,「如果我們不能在一個領域裡坐到第一或者第二把交椅,GE就會乾脆退出,或賣掉這個事業。」
搶!再與奇美纏鬥中國市占
當了十年的模範生,一夕卻成了D咖?面對規模不如人,友達目前的策略是深耕中國大陸。
每一個禮拜,從台中港出發,有數以萬計的面板出了台灣家門,抵達對岸廈門。
這裡占地廣達82萬平方公尺的LCM模組廠,是中科8.5代廠的16倍之大,加上液晶電視組裝廠景智,代表友達從面板、模組、到液晶電視整機,一條龍的生產方式,能夠一次性地滿足中國電視品牌客戶。
預計到2012年,中國就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市場。友達想緊緊抓住這樣的商機。
2008年,大陸市場僅占友達總出貨量3%,去年已飛奔至25%,預計今年將輕鬆衝破30%大關。友達全球業務執行副總彭雙浪,就三天兩頭勤跑大陸電視品牌客戶,連問候語都大陸化了,回台逢人打招呼,總是「早上好」「下午好」。
彭雙浪分析,全球去年銷售1.4億台液晶電視,較前年上揚30%,今年預計達1.7億台,「但在中國大陸,去年較前年成長了100%!」
友達於2008年,在中國的面板市占率僅8%,到了去年成長到25%,雖然還遜於奇美電的30%,但預計到了今年,友達就可以突破三成。
衝!因應內需,面板買氣湧現
「家電下鄉政策,讓大尺寸液晶電視普及更快!」彭雙浪說,中國政府補助從3500元人民幣,拉升到7000元人民幣後,就已涵蓋40吋以上的高端價格帶。
李焜耀則說,車子跟房子是大陸當下最熱門的商品。買了新房,自然就要買新電視!農曆年前,液晶電視還因為缺貨,悄悄喊漲。
的確,就算是三、四級城市,甚至是更貧瘠的大西部農村,現在家家戶戶最想要的就是添購一台液晶電視,讓客廳發光發亮。
友達的晶片供應商、類比科總經理劉紹宗舉例說,將來大陸每個城市每一棟大樓,每一部電梯裡外,都會有好幾個不斷播放廣告的液晶螢幕,「計程車裡,也都會放上一、兩台,想像空間真的很大!」
彭雙浪強調,過去中國本土液晶電視品牌,因為沒有足夠面板貨源支持,所以市占率不到30%,被日、韓品牌吃得死死的,但這一年來兩岸積極合作、家電下鄉推行順利以來,「中國本土品牌的市占率已經突破七成!」
「兩岸沒有選擇,必須共榮共生!」王安亞說得直接。無庸置疑,未來一、兩年內,如此的互補模式將會更密切。根據中國國務院的統計數字,去年大陸採購台灣面板,就從原定的22億美元,暴衝至34億美元,今年設定的53億美元目標,同樣顯得相當保守。
走!不能再輸中韓日廠商
當然,中國是機會,也是威脅。兩、三年後的市場光景就很難說。
劉紹宗一語道破,大陸現在是舉國之力支持面板產業!規模首大的面板廠京東方,就號稱是「中國友達」。
除了京東方外,龍騰、上廣電、TCL等大廠也都積極設置大尺寸面板生產線,初估已有8條8.5代面板產線,規劃上路中。1月中旬,深圳華星光電投資245億人民幣的8.5代廠剛動工,就為中國本土面板軍備競賽,揭開了序幕。
這些中國面板廠,都想要縮短學習曲線,複製台灣經驗。過去的廣輝,現在的奇美電,已經被挖角不少業務與研發人力,因此面板業不能說的公開祕密是,開放友達、新奇美登陸後,「中低階人才流通更會加速!」
同時間,韓國政府已經大幅開放面板廠西進,LG Display就在廣州投資近5兆韓圜,設置了第三座8代廠。這將是短期內中國最先進的面板廠,預計今年下半年正式投產後,將對友達帶來極大壓力。
「他們真的一舉多得!」拓墣產業研究所研究員李秋緯分析,韓廠布局中國順利,今後不僅可向大陸液晶電視品牌提供低價面板,還可以一條鞭生產自有品牌液晶電視,就近在中國市場銷售。
磨?兩岸廠區上線問題多
雖然近來傳出韓國設廠進度,在貿易保護大傘、拉攏台灣大旗下,受到中國政府打壓,但台灣面板廠要西進,雖然已經宣布有條件開放,但挑戰仍多。
「再困難,都必須去!」李焜耀就說,大陸不僅市場大、崛起快,更關鍵的是,正在制訂全世界都不得不從的產業規則。
現實面來看,從台灣出口到大陸還要付3%進口關稅,也是墊高成本的一環。「當然是愈快愈好!」陳來助期待馬政府盡快完全解禁。
李秋緯分析,友達與大陸昆山的龍飛光電關係良好,奇美電也投資廣新光電,在在表示台灣面板廠磨刀霍霍,都已經準備好了。令人焦急的是,等到中國地頭蛇、韓國強龍都開出產能,台灣若腳步太慢,就可能被夾殺,接不到訂單。
另外,除了中國設廠還在緩步外,友達在台灣本土的產能,進展也有疑慮。
同樣在台中,友達原定下半年能夠裝機的第二座8.5代廠,受到后里地方與環保人士的反對,並遭最高法院撤銷環評,相當於無法取得營運許可,是嚴重的產能危機。「我們都蓋好了快要完工!」陳來助語氣顯得無奈。
至於在中科二林園區,友達已經圈了200公頃用地,並預計砸下4000億啟建更先進的11代廠。11代廠任一片面板,可以切割出8片70吋液晶電視所需的面板。雖然預料也有環評問題,但可看出友達於產能上的布局:兩岸雙管齊下。
無論兩岸開放程度如何,未來可以想見,一直扛著台灣面板龍頭大旗的友達人,面對更嚴峻的大環境,將有一場硬仗要打。
正如甲骨文(Oracle)總裁暨執行長艾利森(Larry Ellison)說得白:「我今天就要打倒你,我不睡覺也要打倒你,這是甲骨文的文化!」
李焜耀曾經貼切形容,明基友達是一票「聰明老實人」的組合。不過,這溫潤企業治理風格,比起不怕死的韓國強龍,還有不怕難的鴻海大軍,似乎在拚鬥狠勁上,恐怕還要再磨一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