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搭上司、微軟執行長鮑默爾(Steve Ballmer)的私人飛機,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再次抵達寶島。
陪鮑默爾旋風式訪問台灣一天後,張亞勤獨自留下來,全程參加兩天的華人企業領袖高峰會。
其實這位43歲的山西小子,對台灣非常熟悉。2004年起,他一年要跑台灣七次~八次,是為了跟宏達電深度合作,力推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
「亞勤真的絕頂聰明!」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微笑著形容。
頭腦好,助宏達電成股王
張亞勤當時擔任微軟移動式與嵌入式系統業務(Windows Mobile and Embedded system)負責人,面對的是Windows Mobile市占率不到1%的窘境!但在他操盤後,不僅宏達電一舉攀上台股股王,Windows Mobile也成功突破三成市占率大關。
在他帶頭下,原本無人聞問的Windows Mobile,全球合作廠商最多達50家,幾乎攻下了所有的手機品牌。
張亞勤強調,視窗作業系統在電腦上跑,很多細節都很輕鬆;但拿到手機環境,就成了複雜的問題,「所以更要跟供應商、客戶,清清楚楚地合作!」
周永明回憶,有一次半夜遇到一個沒辦法解決的研發問題,他顧不得時間晚了,立刻心急地撥電話給張亞勤,兩人還熱線好幾個小時。
這可以看出,微軟當時是宏達電唯一的依靠,張亞勤更是宏達電的恩人。
「現在Google打響Andriod,就是在學我們Windows Mobile的路子!」張亞勤一語道破。
把微軟最弱的一環,救了起來,張亞勤自認是「洋插隊」:在不到兩年、非常短的時間內,把自己插進舊組織裡,成功振衰起弊。Windows Mobile與宏達電一次次重重出拳,讓張亞勤深深贏得比爾蓋茲與鮑默爾的信賴,之後他也曾暫代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超過一年,可說是微軟大宅門內,權力最高的華人。
卸下了Windows Mobile重任後,張亞勤回歸他最愛的研發體系。從中國出發,他現在負責整個微軟亞太區的研發重任。
晉升快,31歲成IEEE院士
的確,張亞勤習慣的是,一個插隊的人生。
12歲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就取得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電氣工程博士學歷。不到而立之年,張亞勤已經發表了上百篇論文,並取得多達70項專利,受到美國資訊科技學術界及業界的矚目。當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協會(IEEE)授予他院士(Fellow)殊榮時,張亞勤才31歲,打破了協會成立超過100年來,最年輕院士的紀錄。創新工場總裁李開復,曾是微軟亞洲研究院的開山院長,張亞勤則在36歲時擔下第二任,當時已是微軟中國研究體系的最高職級。
師父李開復讚賞這個徒弟說,「說實話,他的研發能力,遠超過當時的職位,當院長都是屈就了。」
永遠比同年齡的人領先好幾大步。38歲就當上微軟全球副總裁,即是蓋茲肯定張亞勤的科研功力,這個年紀,在微軟內部也是極為罕見的。圓圓臉龐、待人極和氣,強調柔性管理,從不對下屬發怒的張亞勤,以技術服人,以實力坐噴射機飛越一批批同儕。
華人多,軟體多中國DNA
現在,不論是「Xbox Natal」「Windows 7」「Windows Mobile 6.5」「Bing」,一個個微軟征服世界的創新產品中,都看得到張亞勤,以及他手下3600個亞太研發團隊的成就。
電視遊樂器Xbox的Natal計畫,最近才剛獲選為《TIME》雜誌「2009」前五大最佳發明。Natal的訴求是,玩家將來不需要使用搖桿,玩家只要站在螢幕前,透過電視上的影像感測器,就可以操控遊戲進行,企圖要把Wii比下去。
10月才剛上市的Windows 7,則是有史以來包含最多「中國DNA」的電腦作業系統!像是上海的團隊,就順利完成了WDAC、MSXML等核心軟體的開發。
另外,急起直追的搜尋引擎「Bing」,也是由北京團隊操刀。張亞勤認為,雖然微軟在搜尋領域上犯了不少錯,走過許多彎路,現在市占率也僅僅7%,但在目前緩步上揚的前提下,「如果將來每個月能夠成長0.5%,一年就可以成長6%。」「金融風暴對微軟長期戰略沒有影響,唯一影響的是,研發預算又更多了!」張亞勤微笑著說,2009年微軟總計投入95億美元的研發經費,比IBM、Google都還要來得高。
今年峰會期間張亞勤接受《遠見》雜誌專訪,暢談對科技創新,以及微軟今後策略的分析,以下為專訪摘要:
Windows 7 創造用戶優體驗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Windows 7從10月底上市以來的成績如何?
張亞勤答(以下簡稱答):我想跟過去的Windows系統相比,Windows 7有明顯的改進。
首先,是更簡潔。我想從Windows Vista的市場表現,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就是成功的產品不僅要包含一流技術,還要能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 所以這一次我們在設計人機介面與功能時,就「做減法」,把所有複雜的系統功能藏在背後,讓用戶可以更簡單上手。 其次,是更安全。在網路環境日趨複雜的前提下,Windows 7使用了新的安全模式,讓用戶在無線上網時,有更可靠的保障。
最後,是更豐富。在簡單易用的基礎上,Windows 7的功能比以往都來得豐富、來得強大。
例如對雲端計算,Windows 7就有很好的響應。我們讓「雲」與「端」的互動更加簡便;也支援多點觸控螢幕、多核心中央處理器、數位娛樂等新技術。
我認為Window 7不僅是一個新的作業系統,更是一個很大的平台,能夠同時帶動軟體、硬體、服務三個產業發展。IDC最新分析就指出,Windows 7在中國的輻射效應高達27倍,將是整個資訊產業復甦的重要引擎。
雲平台 需有客戶端才能成就
問:雲端運算是新顯學,但大家都說以後軟體都在「雲」上了,大家的電腦都不需要軟體了,這對像微軟這樣賣作業軟體為主的公司,有何衝擊?
答:鮑默爾曾經不止一次地對我說:Windows是微軟的氧氣!這是因為在「雲+端」的時代中,基於Windows的「端」,依然很重要。
未來的走向會走向兩極。
「雲」的服務會愈來愈多,但是「端」的功能也要求愈來愈強。例如居家中所有的上網遊戲娛樂等服務,是個人化「端」的需求。不需要統統都儲存在遠處的「雲」。 舉例來說,一般人會把自己的家庭錄影,上傳並儲存在電視台嗎?我想不會有人這樣做。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頻寬、存儲、計算都不可能是完全免費的,因此完全基於「雲」的服務,絕對不會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
從網路基礎建設來說,雖然頻寬不斷增長,但影音等各種資料的儲存量,也同步增長。比如說,一部1080P的高畫質電影,在現有的頻寬條件下,就不可能在網路上即時播放。因此技術角度來說,「端」的計算能力強,才能給用戶更多元的應用。
所以我認為「雲服務平台+客戶終端」的架構會更可靠,也更靈活,未來的計算和服務會分別存在於雲和客戶端之中。
雲布局 微軟深入每個環節
問:微軟在雲端的布局如何? 答:可能很多人不瞭解,微軟是全世界最大的雲端運算公司!
我在這邊提出一個公式:雲端計算=(數據+軟體+平台+基礎設施)╳服務 微軟在這個公式當中的每一環,都深深參與。舉例來說,就算是Google的雲端運算研發團隊,也是在Windows架構的開發環境下進行研發的。
微軟目前在「端」的技術也很完備,有各種作業系統支援電腦、手機等移動裝置、Live網路應用平台、數位娛樂(遊戲與數位電視)等平台。
另外,我們也研發「Windows Azure」作業系統,特別針對雲端服務的未來開發的。Windows Azure是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讓各個產業的不同客戶,可以通過微軟的資料中心,在雲上頭,來管理各類網路應用。
問:智慧型手機是重要的「端」,你怎麼看未來發展?
答:我想現在智慧型手機的CPU,已經進入1GHZ時代,和五年前的PC一樣強大。如果從產業來看,無庸置疑是已經起飛(take off)了! 現在一支好的智慧型手機,也比一台PC的價格還要高。但我認為,低價是應該的,未來一年~二年,可以看到這個趨勢慢慢成真,會看到一台智慧型手機的價格約5000元台幣。
問:經歷全球金融風暴後,你現在對科技創新,信心如何?
答:科技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因此科技創新成了無庸置疑的「主旋律」,是推動經濟增長相當重要引擎。
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後,現在科技創新的特點,是愈來愈多元,不僅是技術而已,更包括市場、管理流程、業務模式的創新,所以好的公司要把這些創新的因素都結合起來,增加企業的競爭力!而且創新周期愈來愈短,創新範圍也愈來愈全球化。還有幾個創新特徵是:技術與人才全球化、產品多樣化,市場區域化,服務客製化。這些都是成功企業不能不多著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