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若想聽故事,就得到藏傳佛寺。除了草原和沙漠,召廟文化也是塞外的另一種精采。
在蒙古語中,召就是寺廟。蒙古人信奉喇嘛教,藏傳佛寺蘊藏的文化與歷史,厚重深遠。一般遊客都把呼和浩特的大召當成宗教之旅的起點。接著參拜內蒙第一名寺五當召,最後在成吉思汗陵緬懷一代天驕。
每一座歷史名剎,自然少不了鎮廟之寶。過了三道檻,便能見到大召寺的三絕。第一絕,是大殿內供奉的釋加牟尼佛像,用1.5噸的純銀製成,大召寺也因此被稱銀佛寺。
第二絕龍雕,是盤在佛像前兩根柱子上、高10米的兩條龍,全用糯米和黃泥等手工雕成,龍體是空心的,裡面並無支架,足見古人技藝的高超。這件藝術品歷經400多年,龍爪剛勁,如今仍栩栩如生,無一絲裂縫。
第三絕,是壁畫。壁畫布滿佛像後面和兩旁的牆壁,用金箔粉,配合牛膽汁、蛋清等珍貴材料繪製而成,遊人無不歎為觀止。
三寶為康熙御賜的孔雀龍鳳傘、珍珠八寶宮燈及九龍供桌。「這些可值錢了,別生歹念哦,」蒙古族導遊寶音圖笑著說:「一生歹念,便會被眾神佛看在眼中。」
成吉思汗陵 99階上長存英靈
看完了大召,就可到距離鄂爾多斯市65公里的成吉思汗陵,簡稱成陵。
成陵由三座鑲嵌有彩色琉璃瓦的蒙古包式殿堂組成,之間彼此相連。三大座水泥蒙古包內,還藏有八個小間的白布蒙古包,保留著成吉思汗一族的遺物。
通向大殿的是一條長而寬大的石階,共有99階,正隱含著蒙族獨有的典故。在成吉思汗的年代,蒙古人信奉薩滿教,認為主宰人間一切的是99個天。而成吉思汗為了奪得天下,曾以99匹白馬的鮮奶酒灑祭蒼天,這個儀式一直保留到今天,蒙古人始終認為9是很吉利的數字。
很多人不知道,成陵只是衣冠塚,其實成吉思汗的金身並不在此處。
這位蒙古王究竟埋身何處,成為數百年來考古學上的一大謎團。
在《蒙古祕史》書中,記載了蒙古皇族如何進行「祕葬」:蒙古皇族入土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道內情的人最後都被殺死,從此沒有人知道真正的埋身之處。
成陵有個傳奇,是個正在發生中的現在進行式——有個蒙古部族,世世代代駐守在成陵,為一代天驕守靈。這個部族叫達爾扈特人,傳至今日已經第39代,延續神燈不滅近800年。
依山而建五當召 藏傳佛教三大名寺
位於包頭市西北的五當召,則是內蒙另一處重量級古剎,以氣勢磅礡著稱。
五當召座落陰山山脈的腳下,蓋在深山流澗之中,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並稱中國喇嘛教的三大名寺。
到五當召,其實是爬山。整座廟像是從山壁中「長」出來,要爬1580多公尺。所有建築均採用藏式結構:平頂、白牆、小窗,綴以金色梵文寶鏡。殿內有佛像1500多尊,還有成千上萬幅壁畫和唐卡,藝術價值相當高。在這些精美藝術品的裝點下,說五當召是一座寺廟,不如說是一間博物館。讓這座古剎成為附近喇嘛最多的召廟。
讓人頗感特殊的是,住在五當召的喇嘛,幾乎一輩子都在當學生,想要升一個學級,必須參加藏傳佛教的「聯考」。
初級生先學哲學10到15年,然後在眾目睽睽下參加考試。考試主要是考口才,看誰會辯論、誰的佛法深。升級後,再學7年數學,再學清規戒律學10年,然後是10年苦讀醫學,是名副其實的「活到老學到老」。
無例外地,五當召也有稀世珍寶。清朝的雙耳青花如意尊,身價約100萬美元;用喇嘛頭骨製成的銅鎏金嘎巴拉碗髏器,也是價值連城;曼陀羅銅城宮殿,工藝精巧、雕鏤細膩,飾有金獅、金門、金窗簾,更是法器精品中的精品。為了保護珍寶,五當召特設了24小時警衛及錄影監視器。蒙古大廟,讓粗曠荒漠,也瀰漫著細緻與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