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當格列佛、朱德庸變成城市的創新時

劉育東
user

劉育東

2009-05-01

瀏覽數 17,750+

當格列佛、朱德庸變成城市的創新時
 

本文出自 2009 / 5月號雜誌 新大陸人在台灣

4月初的同一天,大陸和台灣分別有兩件令人開心的事情。在杭州,要為台灣來的漫畫家朱德庸設立一座「朱德庸漫畫博物館」,在台中,建了一座全球兒童都深深著迷的小人國歷險記的「格列佛人體藝術探索館」。

為漫畫家設館,需要十足的創意,也需要勇氣,杭州為了不落後於旁邊的文化大城上海、歷史小城蘇州,必須挖空心思找機會,不能複製上海2010世搏會,也不能複製蘇州美術館(建築師為在蘇州長大的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杭州在三個歷史城市的創新競賽中,必須另尋出路。

台中市也壓力不斷,雖然一直有胡志強市長個人的加持,請到世界級男高音帕華洛帝、波伽利和建築大師伊東豊雄到台中,但也在城市競爭中後有來者,高雄、台北資源本就雄厚,甚至請來男高音多明哥、卡列拉斯的苗栗也虎視眈眈,台中市必須再找出新的創新。

杭州和台中都找到了。坐落於傳統民居邊的杭州朱德庸漫博館,爭取到發行漫畫1000萬冊、改編電視劇160集、改編舞台劇六次的「火紅」漫畫家,要將膾炙人口的《澀女郎》《雙響炮》等故事,融在一棟建築之中,以大陸人民對西湖的喜愛,未來完工後,必將吸引大批人潮。台中的格列佛人體館將真人模擬為「小人」,不僅可以看到巨人外觀,出人意表的,竟可走入巨人體內,體驗平常僅能想像卻無法體驗的器官空間,將童話故事和生理知識做了一次完美結合,排隊人潮不斷。

這兩個例子都啟發了我們,因為它們都有跨越地域的思惟、城市的良性競爭,都是我們台灣當前最需要的軟實力——文化創意,同時,都具備建築與空間的創新,也善用「建築」這個大家熟知的手法來加持「文化創意」。

建築能為文創產業做什麼?

現在中央政府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希望辛苦從事文化藝術相關的創作者與經營者,能由個人工作室與小商業空間,在政府的幫助下,成為創作與通路都龐大的「文創產業」。如何讓鶯歌陶瓷,都成為法藍瓷?如何讓新竹傳統玻璃業者,都成為王俠軍和楊惠珊、張毅?政府與民間的方法與發展方向雖多,但從朱德庸和格列佛的例子,建築應能在文創產業的推動過程中提供助力。

例如,台北的兩大文化創意園區,華山藝文特區請到知名的建築師邱文傑進行創意空間的改造,松山菸廠特區更進行國際招標,請來大師伊東豊雄設計的主體建築與景觀,由於建築在東西方都已有數千年的產業發展經驗,也都有數千年的城市競爭經驗,因此我們可以討論建築如何協助文創產業?或者,文化產業如何善用建築?為了推動文創產業,我認為「文創建築」應該具備四項特質。第一,進入文創商品的入口;第二,襯托文創商品的容器;第三,都市文化網絡的節點;第四,世界建築旅行的停靠站。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政府應盡速獎勵「發揚新舊文化、具備高度創意、提供文創機能」的建築。不為建築,為文創。

(作者為亞洲大學副校長;本專欄由劉育東、劉維公、姚仁祿共同主持)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