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簡稱國航)是全球第13大航空公司,擁有波音及空中巴士各型飛機241架,每週為旅客提供超過6000個航班、100萬個座位。
每當大陸國家元首出訪,或其他國家領袖到訪中國,無一例外都會乘坐國航。
這樣的超級航空公司,將台灣辦事處的成立,視為頭等大事。原因無他,只因在國航所運營的250多條全球航線中,兩岸航線的表現最亮麗,僅次於中國內陸航線。中航集團總經理兼國航董事長孔棟說:「在國航所有的航線中,兩岸航線的收益水平名列前矛。」
國航目前每週從桃園飛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天津五大城市20個航班,載客數量約4000人。
國航副總裁譚植洪表示,金融海嘯使得全球的運輸力過剩,國際航線的客運量掉3%,貨運掉5%,目前唯一增長的是中國國內航運,以及剛起步的兩岸直航航線,既賺錢又穩定,也是一個亮點。
毫無疑問地,兩岸航線已是金融風暴下逆勢成長的黃金航線,是在全球民航界遨翔的鳳凰。
在大陸民航界工作逾30年的孔棟,也積極幫國航在台灣人的心目中塑造出「極有社會責任」的新形象。
來台短短幾個月就認養阿里山茶園,做為國航指定的禮賓用茶供應商;贊助嘉義弱勢小朋友到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和貓熊共聚一堂,種種作風令人耳目一新。以下是孔棟接受《遠見》獨家專訪的精華摘要:
兩岸直航是歷史責任,遊台灣是熱點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台灣辦事處的成立,對於國航是否代表著重大的意義?
孔棟答(以下簡稱答):這是多年來國航奮鬥的目標,能推動兩岸的三通、直航,我們把它當成是一個歷史責任。國航在中國航空業的地位比較特殊,是中國在國際航線上實力最強的航空公司,特別是在我們加入星空聯盟之後。不過目前兩岸航班在國航總體業務量所占的比重,還不夠份量,但是我相信,未來一定會成為國航相當重要的經營方向。
問:據你觀察,兩岸航線會成為黃金航線嗎?
答:從2008年7月兩岸週末包機開始到2009年2月底,國航共執行了客運包機444班,承運了旅客5萬7000多人,平均載客率近75%。
這些數字令人欣慰。在國航所有的航線中,兩岸航線的收益水平名列前矛,對於這條航線的未來,我本人充滿著信心。
兩岸人民之間的交流,是個大趨勢,也是一個非常新的熱點,中國大陸老百姓很嚮往到台灣。
問:為什麼大陸人這麼嚮往來到台灣?
答:我也是第一次來台灣,心中有很多的感概,60幾歲以上的人來台灣,原因可能和年輕人不太一樣。
來台灣,是我的夢想,我這一輩子夢寐以求的就是到寶島,如果此生我不能來台灣,我覺得是一種終身的遺憾,所以每到一個地方,不管是日月潭,還是太魯閣,我都一邊看,一邊想很多事情。
兩岸終於走到一起,能共同的發展經濟,我很榮幸為兩岸的老百姓做了點事情,感到很欣慰。
設辦事處,僱台灣員工瞭解當地需求
問:按照兩岸航線的蓬勃發展,台灣辦事處是不是會雇用更多的台灣員工呢?
答:總共還要再雇用多少台灣員工,具體數字還沒定下來,如果業務發展得更大,自然會做人員的調整,而且我們一定會雇用本地的雇員。
國航在歐洲和美國開航都是這樣,要融入當地社會,要深入瞭解台灣老百姓的需求及習慣,最好的方式就是雇用當地人。
我們的理念非常清楚,就是想好好的服務島內的老百姓。我也要求國航台灣辦事處的總經理張允,要很好地去學習,瞭解台灣這個多元社會。
問:台灣辦事處成立之後,未來的經營計畫是什麼?
答:台灣辦事處的幾大任務,一是市場銷售,二是保障我們的航班正常起降,以及市場調研。現在國航每週有20個航班進出台灣,因為航線剛開通,發展的大趨勢非常好。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國航成為兩岸航線中旅客的首選。比起中國其他航空公司,國航的優勢是,我們是星空聯盟的成員,星空聯盟是世界最大的航空聯盟,能直航世界800多個城市。
現在兩岸直航後,台灣人若要到歐洲及北美的任何一個城市,搭乘國航都可直航,不必透過其他國際航空公司轉航到其他國際城市,這就是國航的樞紐優勢及品牌優勢。
建立CSR形象,做大兩岸航空市場
問:國航的台灣辦事處一成立,便為台灣送上公益大禮,譬如認養阿里山的茶園、讓弱勢兒童參加熊貓節開幕式,這樣做的出發點是什麼?
答:國航在中國,是比較有責任心的企業,相當關照殘障兒童和弱勢群體。像512大地震,第一架飛到成都,跟當地一起投入救災的飛機,就是國航。
現在到了台灣,兩岸本來就是一家,為了向台灣人民表示友好,也表示國航是有社會責任的公司,就想到去阿里山認養茶園。
阿里山在大陸知名度很高,阿里山的茶葉也很受歡迎,透過國航的班機,將阿里山的高山茶以及阿里山的風光,推銷到全世界國航航班所到之處。宣傳了阿里山茶葉,也等於是宣傳了國航,原先是在互利的想法才有這個點子。
問:可否談談你對國航台灣辦事處團隊的期許?
答:從我個人來講,在飛三通的表現上,國航應該比其他大陸的航空公司表現得更優秀一些,因為國航代表著中國的形象,全球元首到中國,統統都是搭國航,他們應該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工作。
其次,兩岸航線是個非常好的市場,當然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坦率地講,我們和華航及長榮也有競爭,但從我踏上寶島的第一天,一直馬不停蹄跟他們交流,因為我尊崇競合的理念,既有競爭又有合作。雙方攜手好好的培育及發展兩岸航線這個市場,讓這個市場愈做愈大,讓老百姓滿意高興,是我們的責任。
第三個期待是市場調查,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消費對象,除了服務觀光客,國航更希望多做商務客。最後當然要廣交朋友,結交台灣有誠信、有影響力的代理及服務商。
千萬不要把兩岸航線做爛了,因為有些公司的市場服務的理念不對,只靠便宜吸引顧客。但畢竟我們是航空公司,應是要有健康市場,這樣才有成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