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鋼鐵專業,99%鋼鐵意志

獨家專訪〉張家祝如何讓中鋼轉虧為盈

楊方儒
user

楊方儒

2009-05-20

瀏覽數 38,800+

1%鋼鐵專業,99%鋼鐵意志
 

本文出自 2009 / 5月號雜誌 新大陸人在台灣

近一個月來,「最牛」的一檔台股,非中鋼莫屬。

在中資入股,以及台塑入主的傳言想像空間下,中鋼股價從底部反轉向上,漲幅超過兩成。原本不動如山的牛皮股,突然成了大盤領銜衝殺的火牛。

但其實中鋼已經連續兩季,陷入史上最嚴重的營運低潮!去年第四季虧損達182.6億,今年第一季預估虧損則為120億,預估上半年仍無法損益平衡,股價飛漲真是「無基之彈」(無基本面的反彈)。

當被問到股價暴升是否與台塑有意入主的傳聞有關時,「想要入主中鋼,可能不容易吧!」第13屆中鋼董事長張家祝站在火線上,接受《遠見》專訪時微笑說。

59歲的張家祝,在交通部次長位子上坐了10年,是大眾運輸專家。四年前從官場退下來後,擔任中華大學校長。

但去年8月,接受了行政院長劉兆玄的一聲號召,從無民營企業實戰經驗、更無鋼鐵專業的張家祝,從此走進了無從規劃起的人生後半場。

張家祝成為中鋼近八年來第六位董事長。中鋼員工們,都好奇:他真是來做事的嗎?

「過去八年,中鋼沒有發展!」中鋼第七任董事長、「王爺」王鍾渝直言,中鋼人勇往直前的衝勁,與「多做不怕錯」的優質文化,都逐漸衰退了。

過去,中鋼一直延續已故創辦人趙耀東堅持的:政治力不能介入中鋼!連國民黨產業黨部,不准在中鋼內部設立,連前總統蔣經國都尊重。但近年在政治任命下,也幾度成了酬庸的象徵。

劉兆玄因此拍胸脯保證,今後不會給張家祝任何政治性任務,他才願意接下中鋼董座,但現在來看,這不是好坐的位子。

因為準備重返榮耀的中鋼,現在有6堂必修課,等著張家祝與8600位員工好好上!

1.成本控制力 轉虧為盈關鍵

張家祝第一個震撼教育,就是金融風暴下,中鋼出現虧損。他上台三個月,就虧掉182.6億,平均每天開門就賠掉2億元!

「他過去吃公家飯,從不用考慮成本!」一位交通部舊屬認為,張家祝過去的經歷,大半都打順手球,「這次挑戰很大!」

過去十年是中鋼的美好時光,1天起碼賺1億,從不是問題。不僅中鋼員工績效獎金領得笑呵呵,董事長一年薪水加分紅上看5000萬,政壇總有人覬覦這肥缺。

然而,中鋼去年每股稅後盈餘2.03元,比起2006年的4.31元,簡直是腰斬。「今年上半年也不會好!」張家祝說得直接。外資圈預估,中鋼今年全年仍有獲利,但每股盈餘應在1元上下。

張家祝最近就對同仁喊話:中鋼高利潤時代,已經過去了!供不應求的好時光,也過去了!因為各國鋼廠都在擴充產能,價格愈殺愈兇,尤其中鋼人力、建廠成本都不低,今後很難再靠成本競爭。

與中國合作 解決料源問題

中鋼近半年本業虧損如此嚴重,關鍵在成本與盤價。

「原料受傷最大!」一位中鋼員工歎了口氣說,成本太高導致盤價壓不下來,加上之前買了過多鋼胚半成品,都是中鋼虧損主因。目前中鋼鋼品合約價,比現貨價高約25%,下游根本買不下手。

義聯集團創辦人林義守直陳,中鋼盤價一定要下來,因為跟世界行情差距太大了!他強調,鋼鐵這類大宗原物料,跟其他國家差距頂多3%至5%,現在中鋼盤價竟高出20%至30%,毫無競爭力。

「中鋼在鐵礦、焦炭等料源,一定要掌握得更好!」這是經濟部長尹啟銘對中鋼的期許,經過這一波,顯見中鋼還有很大的學習空間。張家祝因此勤跑大陸,跟寶鋼等對岸大鋼廠,洽談策略聯盟。「兩岸最重要就是料源的合作!」

2.產能調度力 解決庫存問題

中鋼現有五座高爐,第六座高爐也正規劃中,總產能將從1000萬噸,提升到近2000萬噸,這多出來一倍的產能,誰來消化?

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指出,世界經濟最大的問題,就是產能過剩!張家祝也同意這樣的窘境,在鋼鐵產業產能過剩尤其明顯。

中鋼手頭上仍有49億的庫存,根據元大投顧估計,今年全年鐵礦與焦煤價格,較去年將分別下跌20%與25%,中鋼以較高原料價格製造出來的大額庫存,財報上很不好看,也是上半年難以獲利的主因。

「景氣能見度低,新需求還不確定!」張家祝認為,現在各國鋼廠都在調節產能,減產幅度在20%至40%不等,中鋼則減產25%至30%,也讓高爐提前歲修,為下一波景氣循環做準備。

中鋼總經理陳源成也公開喊話,三號高爐停產後,減產能夠讓接單選擇性更高、內部產銷調度更靈活,對於獲利改善幫助很大。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全球一年鋼鐵需求約12億噸,過去幾年,眾鋼廠一再擴充產能。以大陸來說,所有鋼廠的年產能,就從4億噸擴充到6億噸,將近世界需求的一半;去年上半年市場仍供不應求,但隨著經濟衰退、需求急轉直下後,鋼材成品就跟DRAM一樣,價格直直落。

3.市場開發力 解決競爭問題

「現在大家都在看中國,需求的確恢復很快!」面對各國市場急衰,林義守說出眾鋼鐵業者心聲。

建築與公共工程用鋼,占全球鋼鐵需求約達四成,接下來才是汽車、輪船、家電等,近期在下游產業需求不振前提下,鋼廠產能自然受限。「包括大陸、越南、印度,都還有很大的量!」張家祝強調,很多國家都在開發中,對於鋼鐵需求非常高。

「中鋼將來的市場,絕對不只在台灣!」張家祝強調,中鋼不僅整體產能倍增,外銷比例也將從兩成出頭,目標提升到30%。

台灣有四年5000億公共工程、大陸有4萬兆的基礎建設方案,張家祝強調,各國內需振興方案,約有半年的時間差,才會反映到鋼廠訂單上。目前已經有下游包商預估鋼板、鋼構的需求會上來,向中鋼接觸確保料源穩定。

另外,台灣一直是中鋼的主場,但現在也受到外來強龍侵略。張家祝明白說,包括日本、韓國、甚至大陸的大小鋼廠,品質都已經提升上來,產品也都會銷到台灣來,中鋼面臨更強烈的價格競爭。至於俄羅斯、烏克蘭的廉價鋼材,雖然品質更差,但在目前市場需求低的情形下,也跑出來跟中鋼搶市。

4.利基研發力 建立發展指標

一直以來,中鋼研發部門被戲稱:有屠龍之劍,卻沒有龍可屠!

因為撐起中鋼營收的大柱子,從來就不是高級、特殊鋼品,都是量大的一般粗鋼。

過去中鋼較強調「超產」,只要產能衝上去,在台灣獨門生意前提下,就能獲利,因此利基性鋼材研發自然不受重視。

一般來說,高級鋼材毛利率,較普通鋼材僅高10%。「但是能做不能做,代表一家鋼廠的程度!」

他舉例說,類似北京鳥巢的特殊需求,雖然很久才會出現一次,但全世界只有幾家鋼廠能做,今後任何特殊需求,「中鋼會非常想要進去,因為這是鋼廠發展指標!」在金融海嘯前,中鋼根本沒有產能做高級鋼材,現在在減產情形下,總算有餘裕來重視這一塊。

5.人事活化力 解決老化問題

面對年齡老化與退休潮來襲,王鍾渝直陳,一家中鋼做不好,是整個國家的損失。

2月底,張家祝發布了中鋼建廠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調動,近20位一級主管位子大風吹。

以前中鋼員工要升到經理職,起碼要50歲以上,接下來55歲當上助理副總後,緊接著就要退休。

張家祝發現,中鋼轉投資公司的高階經理人,過去都是採兼任方式。他現在把這些子公司職務釋出,讓年輕經理人外派歷練,不僅讓他們能獨當一面,更活化母公司人才流動。

「年輕人再活化,是對的方向!」林義守肯定張家祝的做法。他也認為,中鴻(原燁隆)近年也吸納了不少中鋼人,這缺口需要年輕人進去補上,人事成本也可以因此下降。

6.清理轉投資 訂20%上限

中鋼有近百家轉投資公司,過去在高獲利光環下,甚少被放大檢驗,以高雄捷運來說,現在來看,無疑就是個資金黑洞。3月下旬,中鋼董事會通過發行上限300億的普通公司債,凸顯資金需求大增。

高捷目前一年虧損約25億,預計將連虧八年!「高捷真是很大的包袱!」一位中鋼員工認為,非本業、配合政策的投資,過去在中鋼賺大錢的時候,問題不會浮現,當時評估也很輕忽。

「以不虧與少虧為目標!」張家祝對高捷的目標說得中肯。他也同步宣示,以後非鋼鐵本業的轉投資,上限將是20%!

張家祝20多年的老同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張新立說,學界、政界出身的企業家,通常缺乏狠勁、少了破釜沉舟的決心,「但張家祝想做的事,一定會做到excellent!」

這樣的精神,面對高捷這艱鉅任務,顯然需要更強的執行力,以及更好的運氣。

同樣是這半年來,也有很多人質疑,張家祝從無鋼鐵專業,怎麼能把中鋼經營好?

張新立強調,張家祝官場行政歷練足,非常懂得用幕僚、資訊來做決策,背景不是絕對,就像他沒有經營過學校,也能經營中華大學。

「他雖然是學者出身,但是很有意志力,也很有自己主張!」王鍾渝也予以肯高度定。

的確,這八個月來,張家祝不只當出一張嘴的老師,更到工廠裡、熔爐邊下手執行!他能不能為中鋼加值,台灣社會都睜大眼在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