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建設董事長林美東熱中文創事業,不僅在九份建立十美藝術村,同樣也在廈門對岸的鼓浪嶼蓋了一個,未來還要延伸到金門中繼點,企圖打造一個建築之外的文創業新藍海。
在兩岸新一波的文化合作中,即將落實以廈門為踏腳石,做為進軍中國,甚至面向全球文化基地的,是素有「新店地王」美譽的江陵建設董事長林美東。
這位行事低調、不喜曝光的建築業者,目前最熱中的新事業就是文創產業。他不僅偕同夫人、還邀請日本合作伙伴全程出席廈門文博會,還在文博會期間邀請了台灣出席貴賓來一趟鼓浪嶼「祕密基地」之旅。
一行十幾人從廈門市坐十分鐘渡輪,來到了對岸著名的歷史文化旅遊景點:鼓浪嶼。鼓浪嶼在100多年前居住著各國的使節,島上均是富裕人家,家家戶戶有鋼琴,因此又有鋼琴島之稱。
當一行人抵達這個全島只能步行,隨時傳來鋼琴之音、眼前蓋滿殖民時代歐風建築的美麗小島時,「乍看之下,我以為我是來到了西班牙,」團員們驚呼大陸竟然有這樣的美景。
的確,如果廈門島是「海上花園」,鼓浪嶼就要被稱為「花園中的花園」。1970年代,前美國總統尼克森踏上鼓浪嶼時,就曾喟歎說:「上帝為什麼這麼不公平?賜給中國這麼美麗的地方!」
20棟古蹟,變身文創園區
走過島內彎彎曲曲的斜坡小徑,穿過熱鬧的各式禮品店,終於來到了外面寫著「觀海園」大字的建築前,這就是林美東的祕密基地。
自從鴉片戰爭後,廈門成為通商口岸,西方列強在鼓浪嶼先後設立領事館,一座蕞爾小島上,竟林立了十幾個領事館。觀海園園區內便有一個外國使節交流聚會的「萬國俱樂部」舊址。
「這裡有20棟樓,建築物大約都100年左右,」林美東介紹說,除了領事館、還有一座毓德女子學院和一座教堂,總面積約一萬多平方公尺。當年王永慶到廈門考察海滄投資計畫時,也曾經入住在觀海園內的一棟歐風別墅。
走進觀海園,沿坡而上,一棟棟西式紅磚建築,間雜於林間,既古色古香,歷史感十足,又令人愜意,行走於其間,既能登高,也能望海。
「這裡是鼓浪嶼風景最漂亮的地方,」受邀參觀的學術交流基金會執行長吳靜吉稱讚說。
園區內20棟建築全部是古蹟,不過很多長年失修,林美東正一座座修復中,未來他計畫讓這裡變成兩岸及國際級的藝術家進駐的文創園區。
藝術聚落:創作 度假 教學
來訪當天,林美東在園區內面海的一棵百年大樹下擺置了位置,一群教授、官員與業者就這樣對話了起來。
笑容靦靦的林美東,站在藝術村內的草坪上,高聳的大樹青青翠翠,身後就是大海,眺望出去,景色特別迷人。海濤聲,樹葉的窸窣聲,林美東談起藝術村藍圖,想像力特別澎湃。
「這裡會變成ISP和IDC,」林美東說,ISP是Innovation Space Provider的縮寫,亦即創意空間的提供者。IDC是Innovation Distribution Center,創意傳遞匯集中心。這裡將建構成一個提供創作交流、養生度假、培訓教學的藝術家聚落。
將來受邀進駐的藝術家們,可以擁有個人工作室,在裡面從事創作、交流,民眾也可以前往參觀並購買藝術品。
採生態工法,建材回收利用
事實上林美東的這塊土地,取得過程也是十分不易,共花了15年,直到去年才取得30年的經營權。
剛開始時,這裡還是個荒廢的古蹟,經過初步的整修,已經變身為環境幽雅、風景怡人的園區。雖然仍有許多建築物的內部頹敗荒蕪,但整體外觀已具備雛形。
「重建採用的是生態工法,」林美東說,這是得自德國來的概念,也就是「從搖籃到搖籃」,所有的東西都能回收再利用。
「這個藝術村有外國的氛圍,因為有德國、荷蘭的領事館,可以邀請德荷的藝術家,讓文化交流跨界、跨行業、跨境,」參與開發園區規劃的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理事長暨法藍瓷總裁陳立恆說。
融入文化,建築業新藍海
林美東的想像力不僅只有如此,他還計畫在台灣的九份也蓋個藝術村,和鼓浪嶼相連接,並以金門做為兩岸藝術村的聯絡中心。
有趣的是,九份和鼓浪嶼的藝術村都叫十美,「一定要叫同樣的名字,才會有加乘的效果,」林美東指出。
九份的十美藝術村,預定地離九分熱鬧市集僅一公里,總面積18公頃,包括11公頃的建地和7公頃的公園和道路,是九份目前唯一的大型合法建地。
林美東將邀請國內外知名建築大師共襄盛舉,打造出台灣第一個民間發起的藝術聚落。經營模式是採取先建後售、先租後賣的模式,提供藝術家安心創作的空間。
在九份和鼓浪嶼之間,金門也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金門是中間的休息站,我會在鼓浪嶼蓋個碼頭,直通金門,」林美東說。
林美東認為,江陵建設在台灣的新店耕耘多年,擁有營建整合能力與企劃能力,未來,若再融入文化藝術元素,便可再造建築行業的另一個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