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五顆星〉前三季EPS達7.82元
川湖少量多樣,做導軌界的賓士
高雄縣路竹鄉一條五公尺寬的窄路上,比人高的雜草旁,偷偷藏著一家五星高獲利公司。
八年來,川湖科技寫下了一個奇蹟。從失去競爭力的家具五金公司,搖身一變,成為全球伺服器產業關鍵零組件供應商,包括HP、DELL、昇陽(Sun Micro)、NEC等四大品牌,都要埋單。
《遠見》本次台灣A+企業調查,川湖近十年平均ROE達25.72%、近五年平均ROE為38.296%,從第44名躍進第22名,今年前三季ROE達26.29%,更再次攀升到第14名,表現愈來愈好。
川湖的主力產品,像是導軌、滑軌、鉸鏈,原本出現在辦公室、你我家中的抽屜裡。2000年以前,順手又好拉的川湖導軌,深得歐美各家具品牌信賴,但在大陸同業打出三成以上的價差後,終結了川湖的好日子。
「危機不代表完了,而是新機會來了!」川湖總經理林淑珍回憶說。
林淑珍是川湖董事長林聰吉的二女兒,畢業後從小專員做起。親身參與這段痛苦不堪的轉型過程,身上感受不到一絲第二代慣有的嬌氣。
砍價超過三成的家具訂單,林聰吉不能接、也不願意接,但是新訂單在哪裡?一票老師傅發現,電腦機房內的伺服器,同樣需要導軌拉進拉出,或許可以嘗試研究看看。
整整三年時間,川湖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一票員工都跑了。「公司曾經到郵局領不到錢!」堅持留下的川湖執行副總王俊強說,高階幹部們那時還自願減薪兩成,共體時艱。
在林聰吉要求下,川湖走進完全不熟悉的IT領域,開發HP、DELL等大廠客戶。川湖資本額僅僅7.8億,這些新客戶的營收規模,均是川湖的萬倍以上,他們對新竹以南的台灣,也完全不熟悉。
用比髮絲還細的精密度衝高毛利
美好故事的結局是,從市占率零蛋,到今天的三成,川湖成功藉伺服器導軌起死回生,成為世界第二大供應商,近三年平均毛利率甚至高達47%。
關鍵,是「少量多樣」策略奏效。川湖迄今已經開發出超過2000種導軌產品,還有500項專利,對於不同客戶的特殊需求,生產線交期快又有彈性。去年營收達20億,預計今年可能衝上27億,前三季每股盈餘(EPS)則達7.82元,法人預估,川湖將可以連續五年賺進一個資本額。
多數科技業者都會遭遇兩難:要衝市占率,不得不犧牲毛利率。川湖卻以創新留住客戶的心,導軌的精密機構,相當一根頭髮的1∕50,技術實力領先各競爭對手一年以上,一套新導軌,生命周期僅兩年半,永遠要給客戶新東西。
「客戶一推就知道了,順暢度跟舒適度真的有差!」林淑珍微笑著說,客戶都誇讚川湖的「KingSlide」品牌,好比是車市中的「賓士」。
投資15億 相信自己就是A+
川湖連年堅持相當於3%營業額的研發支出,最近在路竹科學園區,更耗資15億開發新廠,預計一到兩季內就能量產,為下一波景氣來臨做準備。
「不蓋廠,可以省下15億,但是會有未來嗎?」歷經危難,川湖人現在都很懂得投資自己。也因為新廠投資大,川湖才難得發了10億的CB(公司債),要不然根本不向市場、銀行要錢。
金融海嘯下,各產業普遍縮減IT支出,但川湖一點都不擔心,因為伺服器已經成了基本需求。各行各業公司可以不為電腦升級,但為了處理速度與資料儲存,「買不成高階伺服器,也要買中低階的,同樣要用川湖的滑軌!」林淑珍強調。
川湖另一大堅持,是從技術到生產線,全都根留台灣。
「去大陸第一年,起碼EPS可以多3元,但是之後就很難說了!」王俊強說,同業去了大陸,技術很容易就被學走,下場都不好,「仿冒太多,打假打不完!」
林淑珍透露川湖未來產品的兩大走向,一是將伺服器導軌的高階技術,回推到頂級家具上,目前已有不少歐美客戶買單。另外,則是企圖走進消費性電子產品,類似滑蓋手機之類的導軌原理,「我們可以做大,當然可以做小!」她說得豪氣。
川湖的新廠旁,相鄰的是奇美電子的八代廠,能夠被國科會接受進駐路竹科學園區,代表川湖真正改頭換面了!從面臨倒閉,成為A+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