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沒有背景,沒有資源,卻創下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平台。
他,甚至被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喻為下一個蓋茲,也是近年來前進大陸發展的台灣104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最敬佩的中國網路創業家。
這個人就是45歲、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大陸新一代企業家代表人物。馬雲已允諾將出席《遠見》11月在台北舉辦的全球華人高峰會。
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提到九年前看到馬雲的第一印象,「馬雲跟我有一樣的血統,就是瘋狂(Crazy)。」
即使幾年後見到他,狂的程度也沒有改變。「就是這點,見面不到六分鐘,我拿出2000萬美元投資,」孫正義說,靠著這筆錢,阿里巴巴才度過2000年的網路泡沫危機。
白手起家,靠翻譯社闖江湖
馬雲高中考了兩次,大學考了三次,好不容易才考上杭州師範學院專科外語系。
後來英語竟成為馬雲翻身的主要途徑。馬雲大學畢業後分發到杭州電子工學院當起大學英語老師。英語不僅讓馬雲當上大學老師,也因著大學英語老師的資歷,開始有人找他當翻譯,但他白天要教書,無法兼顧,就想到不如找退休老師來翻譯,因此當起了仲介,幫他們媒合工作。1991年的「海博翻譯社」,就成了馬雲的第一家創業公司。
海博翻譯社第一個月收入只有700人民幣,但房租就要2400元,親友紛紛笑話他,「是不是傻子?」不過,馬雲卻堅持,要做就做到底,不管別人的風涼話。結果,海博翻譯社不僅活過來,甚至成為當時杭州最大的翻譯社。當時20多歲的馬雲,就已經展現出企圖心,他的夢想絕不僅於此,他還想要創造一家上市公司。
抓對時機,轉戰網路公司
1994年,當馬雲與一位來自美國西雅圖的外籍老師聊天時,對方提出「Internet」的新詞,馬雲眼睛為之一亮,雖然馬雲實在聽不懂,卻讓他對「Internet」起了好奇心,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好好搞懂這玩意。
隔年,馬雲到美國旅遊,用1美元在拉斯維加斯賭博贏來的600美元,就買了一台電腦,回大陸後就向校長正式提出辭呈,表示要去創業。「因為我已經30歲了,我要做一家公司,去實踐我的夢想,」他這樣跟校長說。
「海博網路」成了馬雲第一家成立的網路公司,他更因此被冠上「中國網路之父」的美名。
「當時網路在中國大陸還無法開通,唯一能連上網的就只有海博網路,」馬雲回憶著說。1995年5月海博網路上線,上海地區卻遲到8月才有網路。「也就是說,兩個月後,我們才有競爭者。」後來海博網路改名為中國黃頁,開始提供客戶網頁製作服務。但當時網路太新潮,客戶根本不知什麼是網路,也不清楚如何做網頁。
當杭州望湖賓館成為第一批被馬雲說服的客戶時,其實也不太相信網路到底有何效果。
結果不到一個月,在北京召開的聯合國婦女大會貴賓,會後飛到杭州旅遊時,竟然紛紛指定入住望湖賓館。因為他們在國外網站上唯一搜尋到的就是望湖賓館。這才讓老闆體驗到網路的宣傳效應,心服口服地付了錢。
北京受挫,回杭州創高峰
中國黃頁做出了名氣,1997年應外經貿部之邀,馬雲帶著團隊到北京,加入外經貿部旗下企業,開始為外經貿部建立官方網站,同時開設網路交易平台。
「當時我們做得不錯,但做久了發現在政府編制裡面很難做事,」馬雲說,因此他又決定離開北京,帶著一票兄弟回到杭州,重新出發。
回到杭州時,馬雲還是兩手空空,有的只是18位伙伴相挺,1999年9月10日,馬雲生日當天,阿里巴巴正式成立。
俠義管理,免費策略人稱道
馬雲愛看武俠小說,甚至將武俠小說帶進公司文化中,最特別的是每一個員工都取了個武俠小說中人物的別名。
像馬雲自己就特別欣賞「風清揚」,他就以「風清揚」為別名。「原則上只有好人的別名,壞人名字就不能取。」
風清揚是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主角令孤沖的師父,他最厲害的是「無招勝有招,不循常規出劍」。這點也讓馬雲最為佩服。在帶領阿里巴巴時,他就常常思索如何無招勝有招,不按常理出牌。
就像他最為人稱道的免費策略,所有新推出的網路應用都可享前三年免費,「等消費者用習慣,好用之後,再收取費用。」
打敗eBAY的拍賣網站淘寶網推出時,馬雲堅持前三年免費,不少人認為一旦免費成習,未來要收費恐怕會流失客戶,不如一開始就收費。
不過馬雲就是不收費,且講明前三年免費。結果今年淘寶網即將開始收費,已突破1000億人民幣營業額,並成為中國最大零售企業。
體貼客戶,建構最簡單用法
馬雲的狂,也是出了名的。例如他曾說過,「拿著望遠鏡也找不到對手。」這句話乍聽之下很狂,但他說他真正的意思是「我看到的都是值得學習的對象」。
不過後來證實,馬雲的狂言,大多能一一實踐。
當2000年網路泡沫時,馬雲竟說出「要打造出中國第一的電子商務」,「更要把全世界的商人都聯合起來」等狂語。當時大家都認為他瘋了。但事後證明,他一點都不瘋。
其實馬雲有本錢狂,而這個本錢來自很少人比他更瞭解網路。馬雲自己說,「別人可能花一半的時間在經營公司,我卻是花百分之百的時間,吃飯睡覺都在想公司如何經營、管理。」每天都在想著如何服務好客戶,而不是想公司股價或其他雜務。
其實說穿了,馬雲根本不是網路技術的專家。他曾說自己最怕參加資訊(IT)大會,最怕被人稱為資訊人士,因他對資訊技術不太懂。
但也因為不瞭解資訊,他從一開始創辦阿里巴巴時就說明,他要讓中小企業沒有難做的生意,更沒有難用的電子商務,因此阿里巴巴一定要建構最簡單使用方式,最方便使用。
國際務實,預見經濟寒冬
共事八年多的淘寶網總經理陸兆禧就形容馬雲有海歸派(留學海外歸回中國創業者)的國際觀,也有土鱉派(未出國留學者)的務實主義。
例如馬雲的網路觀念是從海外學習回來的。當他預測網路在中國會有發展前途,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時,毅然決定走一條與美國不一樣的路。這就是馬雲的國際觀。
站在客戶使用者的角度思考,阿里巴巴的網站可說是一個大賣場,將所有商品都掛在主頁上,讓消費者在主頁就能找到需要的商品,這點就與百度或Google的首頁力求簡化、單純的做法十分不同。
阿里巴巴不僅提供琳瑯滿目的商品,更幫客戶想好配套服務,如付款功能的「支付寶」、互相推薦的「誠信通」等。
當馬雲發現中小企業沒錢購買軟體,他指示開發阿里軟件,讓中小企業能用每天不到10人民幣,就可租用軟體,來管理財務及貨物進出。
有人說馬雲很像丐幫幫主,而不像不常露臉的風清揚。但他更像是街頭霸王,從過去送報、拉三輪車開始就在大街小巷中打滾,深深瞭解市井小民的心情與需求,因此後來開創阿里巴巴,也以中小企業們為伍。
特別是最近,在一片歌頌中國經濟將因舉辦奧運而持續成長之際,馬雲卻發出「要準備度寒冬」的警告。
這位中小企業幫的盟主,如何帶領中小企業度過寒冬,將是馬雲今年最重要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