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免費報名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醫美變植物人,健保不埋單?病患恐自付數百萬元

醫美之前,做好十項檢查才能保命又保財

彭杏珠
user

彭杏珠

2025-11-28

瀏覽數 1,450+

衛福部正研擬一項重大政策:未來醫美診所若發生重大醫療事故,後續治療費用可能不再由健保全額埋單。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衛福部正研擬一項重大政策:未來醫美診所若發生重大醫療事故,後續治療費用可能不再由健保全額埋單。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愛美人士請注意!衛福部正研擬一項重大政策:未來醫美診所若發生重大醫療事故,後續治療費用可能不再由健保全額埋單,而是改採「代位求償」機制。目前政策雖還未確定,多數專家卻傾向贊同,所以建議民眾接受療程前,務必確認「醫策會醫美認證」的十項安全檢查,方能有效降低潛在風險。

現代人接受醫美療程早已司空見慣,無論是微整形注射,或是割雙眼皮、去眼袋、抽脂、隆乳等外科手術,皆存在一定程度的醫療風險,導致醫療糾紛時有所聞。根據立法院全球資訊網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三年(2018〜2020年)間,醫美相關的醫療糾紛訴訟案件每年約在351至391件之間,堪稱各醫療類別中糾紛案件數量最龐大的領域之一。

每當媒體披露醫美致死、舒眠麻醉意外或術後嚴重不良反應等新聞事件時,總會引發民眾高度關切。以醫美產業重鎮台北市為例,北市衛生局2025年7月所公布的數據指出,2024年度共受理90件醫美爭議案件,其中包含四起死亡案例,令人為之震驚。

醫療改革基金會亦曾明確指出,在該會接獲的民眾申訴案件當中,醫美與植牙糾紛始終占有相當固定的比例,且近幾年更呈現攀升趨勢。

2025年9月,衛福部長石崇良對外透露,衛福部正積極研議醫美診所重大醫療事故的後續處理機制,未來可能不再由健保給付相關費用,轉而啟動代位求償程序。

衛福部長石崇良。遠見資料庫

衛福部長石崇良。遠見資料庫

醫美屬於自費、非必要醫療,風險該由誰承擔?

此項政策轉向的主因在於,重大醫美事故患者如嚴重到必須裝設葉克膜維生,瞬間動用龐大的醫療資源;甚至可能淪為植物人狀態,衍生長期照護的需求。以台大醫院為例,每年總會接獲數起因醫美失敗而後送的案例,部分病患送達醫院時已呈現植物人狀態,所有醫療費用卻全數由健保給付,恐排擠到其他的醫療給付資源。

尤其,預估2026年健保總支出即將突破兆元大關,財務缺口恐將高達700億元。在此沉重壓力下,衛福部正進行內部討論,初步研擬針對後續醫療費用改採代位求償的方案。

重點在於,醫美糾紛並不全然肇因於醫師的疏忽。根據訴訟鑑定結果顯示,認定醫師有疏失的比例竟然不及10%,但後續所產生的龐大醫療費用卻必須由全民共同埋單,對健保財務造成沉重的壓力與負擔。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當前醫美市場呈現「低門檻、高風險」的矛盾現象。他進一步分析,植物人患者於急性期必須在加護病房治療1至2個月,使用呼吸器、抗生素等各種設備藥物;進入慢性期後,無論是長期住院或轉往護理機構,往往長達數年之久,期間必須安置鼻胃管、尿管及胃造口(PEG)等維生設備。若植物人存活3至5年以上,累計醫療費用至少150至300萬元,甚至可能更高。

訂遠見兩年送雙行李箱!25吋+20吋一次到手,總價值16,760元限時29折>>

多數醫學專家認同,醫美本質上屬於自費、非必要醫療,其風險理應由診所承擔,而非轉嫁全民埋單。贊成衛福部研議代位求償機制,但制度設計必須審慎嚴謹。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賴永祥攝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賴永祥攝

醫療風險與醫師疏失存在模糊空間,難以釐清責任歸屬

此舉意味著,未來一旦發生重大醫美糾紛,健保可能將不再全額給付,而是轉為協助患者向診所進行求償。

長久以來,由於醫美醫療風險與醫師疏失之間存在著極大的模糊空間,代位求償制度必須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蒐證以及釐清責任歸屬,耗費許多行政成本,所以一直都是由健保全額支付。

然而,隨著健保財務入不敷出,高額且高風險的非必要醫療項目也逐年增加中,專家特別提醒,若僅將醫美納入規範,恐引發「針對性」爭議,應將其他類似議題也一併納入整體討論。

「健保不能錯的、對的全部都給付,當然會入不敷出!」洪子仁建議,醫療行為本就有不可避免的風險,如果是合格醫師在合格場所,使用合格器材與藥物而發生事故時,就像一般醫療行為都會有風險,這部份健保可能還是要給付;而針對「非具專科訓練、非法場所、非合格藥材」所造成的意外,當醫院接到醫美病患需急救時,健保不能排除給付,但對於後續的長照與復健等龐大支出,可啟動代位求償機制。

值得注意的是,現行《健保法》的代位求償條款僅涵蓋公安事故、重大交通事故、公共衛生危害(如空氣、噪音、土壤汙染)及食品中毒等情形,並未將醫美納入其中。衛福部現正積極研討,未來可能須透過修法或其他行政措施來推動此項政策。

愛美固然是天性,但洪子仁再三提醒,接受任何醫美療程前,務必確認診所是否具備「醫策會醫美認證」,並詳讀所揭示的十項安全檢查項目,方能保障自身權益,將潛在風險降至最低。

從事醫美前,最好確認過這幾件事!

以下為醫策會醫美認證特別強調的「五大類安全重點」與「民眾應注意細項」


一、確認「醫師資格」 

項目說明
合格執照醫師執行醫美• 必須由醫師本人施作
• 不得由助理、密醫、美容師、業務員代打
• 民眾可查詢醫師專科、PGY(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年資
醫師須具備相關訓練紀錄• 皮膚科、整形外科相關專科
• 接受過醫美訓練課程(MAA 要求)
⚠️ 沒有專科、不具訓練的「直美醫師」風險極高。
醫師須具備風險評估能力認證要求醫師必須能判斷:
• 體質是否適合
• 是否有出血、過敏、免疫疾病等風險
• 是否具備麻醉禁忌症


二、確認「醫療環境」是否合格、具備安全設備

根據醫策會標準,醫美診所必須具備:

項目說明
合法設立之「醫療機構」• 顯示診所醫療許可字號
• 不是民宅、美甲店、飯店、攝影棚
手術室與治療室符合醫療標準• 適當照明
• 無菌環境
• 獨立操作室
• 不可在美容 spa 房間打針
必備緊急設備(MAA要求)至少須有:
• AED
• 氧氣
• 急救車
• 心電監測
• 緊急藥物(如 Adrenaline)
器械、雷射、藥材合法、可溯源應具備:
• 合法藥證(正貨)
• 冷鏈管理
• 追溯紀錄
⚠️ 黑市藥材、假肉毒是造成失明、感染的主因之一


三、注意「醫療程序與風險告知」是否合乎標準

 醫策會醫美認證要求——治療前必須做到完整流程:

項目說明
醫師親自諮詢、說明與評估不可以由業務替代諮詢,醫師必須說明:
• 項目效果
• 替代方案
• 手術限制
• 麻醉方式
完整的衛教與風險告知民眾應收到:
• 風險與並發症
• 術後照護
• 可能需要第二次治療
• 不保證效果(MAA明訂不能誤導)
必須有書面同意書內容包含:
• 藥品名稱
• 劑量
• 手術部位
• 施作者姓名
⚠️若診所未要求簽同意書 → 該診所不合格
沒有誇大、誤導、醫療廣告不實MAA要求禁止:
• 「零風險」
• 「一次到位」
• 「保證效果」
• 「限時優惠業績壓力施打」


四、注意「術中與術後」是否有管理與追蹤 

醫策會強調醫美診所須有:

項目說明
術中安全監測如麻醉或侵入性手術,需:
• 心電圖
• 血氧監測
• 術中紀錄
術後追蹤與回診安排民眾應要求:
• 回診安排
• 緊急聯絡管道
• 術後應注意的症狀與異常
若出現併發症,診所須有處理能力• 即時處理過敏、血管栓塞、感染
• 有轉診制度
• 能聯繫支援醫院(MAA要求)
⚠️若診所無法處理併發症 → 風險極高。


五、從「價格與行銷模式」辨別是否安全 

與醫策會認證精神一致,民眾須注意:

項目說明
避免「低價吸引」而造成風險極低價可能意味著:
• 用假貨
• 稀釋藥劑
• 由非醫師施做
• 無設備、無安全機制
避免「一站式銷售、業績壓力」醫策會明訂禁止「以業務為主導」的醫療銷售
確實索取收據• 有收據才有保障
• 也可避免落入非法密醫黑數


總結:依照醫策會醫美認證標準

民眾接受醫美前必須做到的「十項安全檢查」
1️⃣ 確認醫師是合法且具備醫美訓練的醫師
2️⃣ 確認診所是合法醫療機構
3️⃣ 確認治療場所符合無菌、安全、合格環境
4️⃣ 確認診所有急救能力與設備
5️⃣ 確認使用合法來源的藥材與器材
6️⃣ 確保醫師親自諮詢與評估
7️⃣ 確認有完整風險告知與書面同意書
8️⃣ 警覺促銷、低價、保證效果等誤導行為
9️⃣ 確認術後追蹤、回診與緊急聯絡管道
🔟 必要時查詢醫策會醫美認證名單
註:「醫策會醫美認證」是衛福部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推動的自願性認證制度。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