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免費報名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1.5℃命懸一線!COP30在混亂與妥協中落幕,化石燃料、森林砍伐路徑圖全缺席

陳育晟
user

陳育晟

2025-11-23

瀏覽數 400+

1.5℃命懸一線!COP30在混亂與妥協中落幕,化石燃料、森林砍伐路徑圖全缺席。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1.5℃命懸一線!COP30在混亂與妥協中落幕,化石燃料、森林砍伐路徑圖全缺席。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最終以一份「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妥協協議落幕。在各國代表的激烈爭吵聲中,到底有哪些實質進展?

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COP30選在巴西亞馬遜熱帶雨林邊的港口小鎮舉行。今年是巴黎協定簽署十週年,以及逢10的大會,原本各方高度期待,卻不完美登場。

開會前房間不足、物價太貴、地處偏遠等問題,限制了最終出席人數只有約五萬人,遠低於前年的杜拜與去年的亞塞拜然。

到了當地,會場空調不足,各國代表每天汗流浹背開會,快閉幕前還發生展館大火的意外。閉幕當天,天氣變成狂風暴雨,把屋頂吹得轟隆作響。

就在這一連串不完美下,COP30在最終日混亂場面收場。回顧這一屆,COP30就在此混亂與妥協中達成各國「雖不滿意但仍可接受」的共識。

焦點一》「脫離化石燃料」,在最終協議文本中缺席,成為爭議焦點

為期兩週的會議期間,各國原本要討論「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路徑圖,這是在28屆杜拜峰會上的決議,延續至今年,並得到歐盟、拉丁美洲等超過80國支持。

但中東產油國、化石燃料消費大國俄羅斯、印度為首的國家卻堅持此問題不應該出現在COP30最終協議,而協議也不應該明確提及化石燃料。

然而,哥倫比亞代表卻在最後一刻時發動突襲,推動在最終協議中加入關於化石燃料的條文,全體會議因而暫停,而雙方更是吵得不可開交。

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印度代表批評拉丁美洲國家擾亂程序。俄羅斯代表甚至用西班牙語痛批,拉美國家的行為就像不想分享糖果的孩子。

巴拿馬代表則反擊,「孩子們聰明且有遠見。我們希望所有人都像孩子一樣心思純正、機靈行事,為更美好未來而努力,不是像這些缺乏未來意識的成年人一樣。」

最終協議文本後來明顯妥協,妥協下的產物是僅鼓勵各國加強落實現有的國家自主貢獻計畫,以提高其雄心水準,拉近落實與目標的距離,也希望各國集體合作,努力做得更好。但並沒有任何強制性。這點令全球關心氣候變遷的人士與支持淘汰石化燃料的國家,感到失望。

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焦點二》主辦國另闢蹊徑,承諾創建能源轉型的平台,「附文」性質路徑圖

鑑於脫離化石燃料的議題無法取得大會共識,巴西主席國啟動一個自願性平台,供有意願制定擺脫化石燃料與保護森林的國家,分享路徑圖,作為對貝倫最終協議的補充,這也是巴西總統魯拉(Lula da Silva)的要求。

這個附文性質(side texts)的路徑圖,將獨立在聯合國氣候機制以外。COP30主席柯利亞(André Corrêa do Lago)表示,「我們知道,你們當中的一些人對手上的議題有更高的雄心壯志,我會努力不讓你們失望。」因此,他才在最後一刻提出此提議,作為折衷方案。

柯利亞強調,此路徑圖已經得到包括哥倫比亞等國的支持,而哥倫比亞也正在組織首次關於該議題的全球會議。CNN分析,這種非正統的措施,意在強調所有國家關注的議題都在COP30被聽取,也允許COP30在未來談判中可以以此附文措辭為基礎繼續推進。

儘管如此,最終協議文本沒有出現化石燃料,附文也不是所有國家都同意,仍是COP30的一大缺憾。

清華大學永續學院院長范建得就在他的臉書表達遺憾。他指出,最終決議與三天前的草案相比,「逐步克服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盡快淘汰低效益化石燃料補貼」等文字都遭移除,再也看不到化石燃料或反補貼等字眼。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則評論,這項最終協議文本象徵全球朝著化石燃料終結邁出一小步,但遠遠不足以避免氣候崩潰帶來的浩劫。

焦點三》氣候調適資金增加兩倍,但時程延後

最貧困國家提出的氣候調適資金增加兩倍的要求,則在本屆得到同意,但將截止日期從2030年延遲到2035年。

最終協議文本也敦促已開發國家對全球南方集體提供氣候調適資金,並設立為期兩年的氣候資金進程,以及高級部長圓桌會議,討論去年COP29商定的「新集體量化目標」(NCQG),並納入「一起把資金擴大到2035年,每年至少1.3兆美元」用語。

由於COP29的目標是要求富裕國家在2035年以前每年提供3000億美元用在氣候行動上,而在COP30決議的氣候調適資金增加兩倍,將是此目標的一部份。

【免費參加】食安權威顏宗海醫師,用最白話的方式,破解常見的食安疑惑>>

換言之,未來已開發國家每年提供的氣候融資與調適資金將以每年3000億~1.3兆美元為目標。

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焦點四》熱帶森林永續基金未納最終協議文本

COP30在亞馬遜門戶城市貝倫舉行,原本各界期待能在最終協議看見遏止森林砍伐的路線圖,但最終仍因未能凝聚共識而刪除,使不少倡議者深感失望。

但巴西力推的熱帶森林永續基金(TFFF),則有初步進展,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50國簽署啟動宣言,並募集到66億美元。

該基金是創新的資金模型,透過公共與私人資金來補償維護森林的國家,其中20%款項將分配給原住民和在地社區,中期目標是1250億美元,其中250億來自主權國家,另外1000億則來自民間投資,支付方式將透過衛星遙感技術量測森林覆蓋率與變動估算。

焦點五》升溫1.5℃最終協議文本,和《巴黎協定》一致

而在眾所矚目的將全球升溫限制在工業化前水準1.5℃方面,COP30最終協議文本與《巴黎協定》一致,但其力度並不如遭受極端氣候影響最劇烈的國家所期待的強硬。

有鑒於各國在COP30前繳交國家自主貢獻(NDCs)狀況並不理想。「台灣碳權之父」、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李堅明直言,目前進度令人擔憂。他引用一份針對首批60多個國家NDC的綜合分析報告,其減碳力道僅達到維持1.5℃溫控目標所需總量的 1/6。

因此,COP30決議設立「加速器計劃」。各國應在明年土耳其舉行、澳洲主持的COP31報告結果,但最終協議文本也只是敦促各國「充份實施國家自主貢獻,同時要努力做得更好。」

CNN對COP30達成協議的各項措施分析,整體而言只能實現約12%的溫室氣體減排,遠低於控制升溫在工業化水準1.5℃內所需的60%減排量。

倫敦大學帝國學院格蘭瑟姆研究所研究主任羅赫里吉(Joeri Rogelj)不諱言,這是「首次COP承認全球暖化超過1.5℃的前景,已經成為事實。」

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Flickr by Cop30 Brasil Amazônia

焦點六》「貿易」成為氣候議題新支柱,中國成贏家

最終協議文本中,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重點,是「貿易」首度和氣候調適、融資一起,成為應付氣候變遷的三大支柱。

決議提及,「為了應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措施,不應該構成不公正歧視,也不應該成為偽裝的貿易限制。」這一點明顯針對各國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而來,因為有國家擔心,面對碳密集商品,進口國可能濫用貿易工具,以保護自身產業作為環保手段。

其中之一就是以便宜價格出口太陽能板等清潔能源設備、技術至南方國家的中國。《氣候家園新聞》認為,貿易納入COP30決議,可說是中國一大勝利,代表中國可以繼續以有競爭力的價格出口相關產品至南方國家。

亞洲政策研究所中國氣候中心主任洛根(Kate Logan)也強調,「這很可能是中國在氣候機制施加影響力的關鍵領域所在。」

焦點七》「公正轉型」首納最終協議文本,環團歡呼

而環境團體一直呼籲的「公正轉型」概念,在推動減碳、能源轉型和綠色經濟的過程中,確保受影響的產業、勞工與社區不被犧牲,讓轉型的成本與利益分配更公平。它強調政府、企業與社會應提供支持、培訓與保障,使每個人都能在轉型後獲得新的發展機會。

然而,《衛報》指出,關於關鍵礦物開採避免侵犯人權的條款,卻遭到中國和俄羅斯強烈阻撓而刪除。

整體而言,COP30雖在氣候調適資金、貿易、公正轉型上有所進展,但COP28、COP29「未完成的功課」,尤其是脫離石化燃料的路徑圖,至今還是沒有講清楚。

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解釋,COP28各國第一次在正式最終協議文本寫入「從化石燃料轉型」,但何時要做到、具體步驟沒說清楚,COP29原本計劃補上缺口,談具體承諾,卻因為產油國、大型新興經濟體阻力而失敗。如今COP29的戲碼又再度在COP30重演。

這次會議再次證明,在強大的經濟利益和國家對峙面前,全球協作的步伐仍顯蹣跚,明年土耳其COP31將承載更沉重壓力與未竟期望。

COP30最終決議文的七大重點:
一、全面落實國家自主貢獻(NDCs),並展現最高雄心。但未提淘汰化石燃料路徑圖,讓許多國家失望。

二、鑑於對能源轉型的不同觀點,巴西啟動自願性平台,供有意願制定擺脫化石燃料與保護森林的國家,分享路徑圖。

三、氣候調適資金在2035年前增加至少兩倍(相較於2019年水準);並呼籲已開發國家帶頭動員,到2035年每年至少達到1.3兆美元。

四、歡迎熱帶森林永續基金(TFFF)的運作,為創新的融資機制,針對維持熱帶森林覆蓋率提供基於績效的補償,並確保20%的資源直接分配給原住民與在地社區。

五、重申《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升溫控制在低於2℃的目標,並致力於將升溫限制在1.5℃。

六、強調應對氣候變遷所採取的措施(包括單邊措施),不應構成任意或無理的歧視,或變相的國際貿易限制。

七、採取公正轉型機制框架,以確保向低排放經濟的轉型能創造體面工作與優質就業機會。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