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免費報名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COP30為何在貝倫?是氣候賽局,更是轉型契機

陳育晟
user

陳育晟

2025-11-10

瀏覽數 1,200+

身為COP30東道主,巴西今年6月仍將亞馬遜河口附近19個油氣區塊的開採權出售給財團,引發環團與原住民抗議。達志影像
身為COP30東道主,巴西今年6月仍將亞馬遜河口附近19個油氣區塊的開採權出售給財團,引發環團與原住民抗議。達志影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5 / 10月號雜誌 全球熱錢下一站.台灣

COP30將於11月,在亞馬遜門戶城市、巴西貝倫登場,吸引全球五萬人共襄盛舉。住宿飆漲、治安與汙染隱憂交織,巴西卻盼藉此展現雨林保育決心,並重塑國際氣候話語權。

聯合國第30屆氣候峰會(COP30)即將在今年11月10~21日於巴西亞馬遜河岸城市、人口約250萬的貝倫(Belém)舉行。 

但距離COP30開幕倒數不到兩個月,各國政府、企業代表團卻忙著搶飯店房間,原因是參加COP30的人數可能超過五萬人,貝倫恐怕無法容納得下!而供不應求的飯店房間,也使住宿價格水漲船高。 

9月下旬,查閱訂房網站Booking.com,若要在COP30期間入住一間生活機能齊全的雙臥室公寓,11天要價超過新台幣108萬元,等於每晚要價近10萬元。《遠見》也探詢多位想要參加COP30的台灣專家學者,無論是去一週或整個會議期間(約12天),旅費至少100萬元起跳。 

向世人展現保育雨林的努力 

然而,究竟,COP30為何要在住宿容納量可能不足的貝倫舉辦?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環境與社會中心研究員阿伯格(Anna Åberg)指出,貝倫經常被稱為「亞馬遜的門戶」,在那裡舉辦COP,可以吸引人們關注亞馬遜的需求,向世界展示巴西政府為保護雨林所做的努力。 

事實上,巴西總統魯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在2023年第三度就任大位之後,就在當年度6月簽署「零砍伐」文件,誓言保護亞馬遜雨林,響應聯合國在2030年前終止森林砍伐的倡議。 

同時,巴西還可望運用貝倫的氣候戰略地位,加強自然與COP30議程間的聯繫,並在全球範圍內推動減少森林濫伐。 

阿伯格分析,這正是巴西政府關注的議題。巴西也打算在COP30與其他11個國家合作,啟動「熱帶森林永續基金」(Tropical Forest Forever Facility),並將管理森林、海洋與生物多樣性視為其行動議程的核心。 

然而,此刻位居全球氣候政治鎂光燈下的貝倫,另一面,卻是飽受汙染和治安夢魘籠罩的城市。 

1616年,葡萄牙人在貝倫建立一座名為「愉悅的盧西塔尼亞」(Feliz Lusitânia)的防衛聚落,後來又更名為「大帕拉河的聖母貝倫」(Nossa Senhora de Belém do Grão Pará)、「聖瑪利亞貝倫」(Santa Maria de Belém),負責防衛當時在北方發展興盛的法國勢力。19世紀初,這座城市飽受政治動盪,內亂造成大量傷亡,最終在1836年,情勢才慢慢穩定下來。 

《大英百科全書》指出,貝倫的糖貿易在17世紀末以前一直很重要。到了18世紀,畜牧業逐漸取代糖業,而後稻米、棉花、咖啡種植變得有利可圖。但隨著巴西西南部開發,這些作物在那裡能以更合理的成本生產,使得貝倫再次衰微。 

所幸1866年亞馬遜河、托坎廷斯河(Tocantins)、塔帕若斯河(Tapajós)開放通航,才讓貝倫得以成為巴西北部的主要商業中心,以及亞馬遜盆地轉運站地位,繁榮至今。 

即便如此,美聯社卻認為,從一條河的困境,能看出整個貝倫目前在城市發展上所遭遇的瓶頸與挑戰。 

圖昆杜巴河(Tucunduba River)從源頭流出不到三英里,便匯入更大的瓜馬河(Guama River),但在這段路程中,它流經貝倫兩個最貧困的社區,成為大量未經處理的汙水和垃圾匯集處,不只散發惡臭,更可見非法搭建的高腳屋占據河岸。  

第二屆遠見ESG醫療永續獎 說明會現正報名中>>詳細報獎方式、獲獎亮點分析

暴力與汙染一度讓貝倫殞落

這其實和貝倫過去幾十年的混亂城市發展有關。相較於1970年代,大多數亞馬遜人口都住在雨林中,目前的2800萬居民,卻有75%居住在城市裡。這些居民移居城市之後,往往因為技能不足,找不到適合工作,使這些地方貧困相當普遍,與毒品相關的暴力也極為猖獗。 

55歲的金屬工人加西亞斯(João Maria Garcias)還算幸運,憑藉一技之長,得以在城市生存。但他1987年搬到圖昆杜巴河附近後,一開始還能在河邊捕魚、捕蝦,但後來高腳屋占據河岸,也帶來汙水。 

身為六個孩子的父親,加西亞斯目睹貝倫的殞落。「這裡以前非常暴力,現在可以把工作用的工具隨意放在外面,也不會有人來偷。」但諷刺的是,帶來長治久安的不是政府與警察,而是當地犯罪幫派。「如果有人偷東西,他們會射穿小偷的手。感謝上帝!現在平靜多了!」他說。 

事實上,不只飽受汙染,貝倫更被列為巴西與世界上最危險、暴力的城市之一,有組織犯罪、警察相關背景的民兵控制部分地區,居民講述搶劫故事更是家常便飯。  

大興土木能帶來新面貌? 

為了舉辦COP30,貝倫所在地的帕拉州政府卯足全力,不只啟動30個基礎建設專案,涵蓋旅遊業和城市發展,更在市內蓋起占地超過15萬坪的「城市公園」,裡面還設有博物館、餐廳、步道、自行車道。這裡將作為COP30的主要會議場地,而在COP30結束後,它也將轉型成為公共休憩空間。 

不過,令人非議的是,該專案卻由礦業巨頭淡水河谷公司(Vale)執行。該公司曾在過去十年兩度釀成巴西最具毀滅性的環境災難,造成廢料壩坍塌、291人死亡,並汙染數百英里水道。 

帕拉州政府對此表示,當地立法允許礦業公司以公共專案型式支付部分規費;而淡水河谷公司在亞馬遜地區開採世界最大的鐵礦礦區,其營運禁得起考驗,符合環境法規。 

另一項令人詬病的「黑道治市」問題,巴西政府表示,COP30期間維安將會加強,初步計畫動員軍方、巴西情報機構與地方執法機構參與。 

其實貝倫並不是沒有籌辦大型活動的經驗。每年11月,這裡都會舉辦拉丁美洲規模最大的宗教盛事之一——「納匝肋聖母大遊行」(Procession of Our Lady of Nazareth),儘管有200萬人湧入貝倫,但氣氛大致平和,沒有發生過重大意外。 

自2022年獲選為COP30主辦城市以來,貝倫準備的腳步一刻不停歇。市內不少寫著COP30字樣的工地圍籬圍繞建築物,三家主要飯店也如火如荼興建,目前準備大致就緒,以迎接五萬個從世界各地而來的與會者,包括多達150位的國家元首與政要。 

本次COP30,各國將提交國家自主減排計畫(NDC),也會討論已開發國家如何提供資金給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遷,並推動建立全球氣候調適的追蹤指標,進而落實從化石燃料過渡到再生能源的承諾。而巴西作為雨林中的主辦國,也將強調森林保護、生物多樣性議題。 

然而,美國在川普二度執政下再度退出《巴黎協定》,川普也將缺席COP30。籠罩在不確定因素的這場盛會,如果能達成更多氣候目標,或許有機會洗刷貝倫在歷史上的汙點,使其成為氣候史上能與京都、巴黎齊名的國際大城。 

貝倫(Belém)  

.地理位置:巴西帕拉州(Pará)首府,位於亞馬遜河三角洲,是進入亞馬遜河的門戶  
.人口:都會區人口約250萬  
.氣候:熱帶雨林氣候,全年炎熱多雨,無旱季  
.特色:歷史悠久,融合殖民地與現代建築風格,每年10月舉辦巴西最大宗教盛事「納匝肋聖母像大遊行」,吸引200萬人參加  
.在此舉辦COP30的意義: 
1.地理象徵:吸引全球目光關注亞馬遜雨林的需求  
2.連結氣候與自然議題:將氣候變遷與自然保育議程緊密連結  
3.提升全球行動:從「談判」過渡到「行動」,激發氣候行動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