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免費報名 活動免費報名 12/20顏宗海醫師教你避開食安陷阱

大學生被AI養廢?《自然》警示:用AI寫作腦波會休眠

全球高等教育的關鍵挑戰

邱莉燕
user

邱莉燕

2025-11-14

瀏覽數 950+

當AI代勞愈多,學生的大腦可能愈「安靜」。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Milad Fakurian
當AI代勞愈多,學生的大腦可能愈「安靜」。僅為情境配圖,Unsplash by Milad Fakurian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大學生是否已經習慣一卡關就喊「ChatGPT救我」?寫作業、寫報告、甚至腦力激盪都靠AI。但最新《自然》(Nature)期刊敲響警鐘:當AI代勞愈多,學生的大腦可能愈「安靜」。一項腦電圖實驗顯示,用AI寫作的學生,腦內連結竟接近休眠狀態,連自己寫過什麼都記不住!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每個數位原住民和教授都該知道的代價。

自稱「教育革命使者」的AI,正昂首闊步走進世界各地的校園,不請自來,卻已無處不在。

長庚大學校長湯明哲在「2025第23屆遠見高峰會」,分享了眼下教學現場的一個詼諧現象:由於生成式AI的普及,老師出作業,學生就用ChatGPT去做,然後老師又用ChatGPT來批改作業,最後學生們的成績都很好。問題是,學生畢業了學到什麼?「什麼都沒有。」湯明哲說。

誰來定義「什麼叫學會?」的焦慮,正在席捲全球教育界。無獨有偶,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近日一篇〈大學正在擁抱人工智慧:學生會變得更聰明還是停止思考?〉的報導,也指出許多令人不安的情況。

首先是,AI 已全面滲透全球大學校園。開學第一天,北京清華大學的新生遇到的第一批輔導員並非真人,而是一位AI助理。每封錄取通知書上附有邀請碼,邀請學生使用AI助理,解答學生關於課程、社團活動和校園生活的各種問題。

而在太平洋另一端,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52萬名師生,也能免費使用ChatGPT Edu這款OpenAI專為大學量身定制的聊天機器人,堪稱該公司迄今最大規模的教育部署。

北京清華大學的新生遇到的第一批輔導員並非真人,而是一位AI助理。取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北京清華大學的新生遇到的第一批輔導員並非真人,而是一位AI助理。取自北京清華大學官網

麻省理工實驗:用AI寫作,會讓人腦各區「弱連結」

另一項全球調查則顯示,到 2024 年,86%的大學生會在學習中經常使用人工智慧。教育AI化,令師長們坐立難安之處在於,AI可能會從教學助手的角色,轉變為「非人教授」,甚至取代掉學校原本的功能。

其次,該報導認為,過度倚賴 AI 會降低大腦活動與批判性思惟。

像麻省理工學院(MIT)便曾做過一項實驗:利用腦電圖(EEG)盯著54位學生寫20分鐘小論文,監測他們的腦波變化。作文題目設計的超有哲學意味:「藝術作品是否具有改變人們生活的力量?」

學生被分成三組展開測試,第一組「AI隊」可以狂用大語言模型(LLM),第二組「Google隊」只能靠搜尋引擎寫作,第三組「純人隊」,完全不能使用AI和網路,只靠人腦自身知識單打獨鬥。

最後結果超震撼。「純人隊」的大腦各區域之間的「交流程度」最高,表現出腦內最強、最廣泛的連接模式,並且通常能夠回憶起自己寫的內容。

反觀「AI隊」,則表現出最弱的連接模式,腦內幾乎靜音,大腦之間的交流「弱到爆」,有時甚至幾乎記不起自己寫了什麼。

這項實驗的樣本數固然太少,卻也暗示了一個難以忽視的現象:讓AI代勞,人類的大腦可能就直接躺平了。

$2,680訂閱遠見一年,再送Arowana 20吋前開式輕掀箱,登機、輕旅都好方便>>

科技巨頭的AI「入侵」校園?教授反彈

教育AI化的另一個危機是,AI 可能削弱長期記憶與理解能力。

北京清華大學線上教育中心一項研究顯示,使用AI輔導的學生,在課後立即進行的測驗中,得分往往高於未使用該工具的學生。但等到2~3週之後,那些使用AI的學生,得分卻低於同齡人,意味著學生們對於從AI那裡學到的內容產生了錯誤認知,或者僅是「表面理解」。

再一個擔心則是,科技巨頭如此積極推銷教育版AI,恐引發倫理擔憂。

報導指出,OpenAI和Google等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向學生和大學推銷產品。 「我們被想要與我們合作的公司淹沒了,」俄亥俄州立大學執行副校長兼教務長貝拉姆孔達(Ravi Bellamkonda)在受訪時表示。

另有一些教育工作者也批評科技巨頭,它們所開發的AI工具或許助長了偏見和錯誤訊息,要命的是還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作為訓練數據,而且運算數據的資料中心用電量龐大,導致環境成本高昂等。

這或許是為何今年(2025)6月,一些學者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反對大學不加批判地採用AI技術,便迅速獲得了來自世界各地1000多名學者的簽名之故。信中寫道:「我們的資金,絕不能被浪費在那些幾乎不提供任何回報、反而會削弱我們學生技能的營利性公司身上。」

OpenAI和Google等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向學生和大學推銷產品。圖為Google園區。張智傑攝

OpenAI和Google等大型科技公司一直在向學生和大學推銷產品。圖為Google園區。張智傑攝

哈佛:AI學習這樣做有效,大學生親測

做個小結:演算法一旦成為老師,某種程度還是會「溫柔地」奪走大學的教育主權。

正當全球高教界惶惶於AI恐將大學生養廢之際,幸好,有些人士已經想出一些應對的辦法。北京清華大學線上教育中心對《自然》期刊說明,該校不倚賴於任何單一的AI模型,而是整合了大約30個來自DeepSeek、阿里雲、OpenAI和Google等公司的大模型,以糾正大模型有時會輸出的不準確內容,亦即「AI幻覺」。

哈佛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也是科學教育副主任的凱斯汀(Greg Kestin),則是把 AI 訓練成「會反問學生的物理家教」。

比如學生問AI導師:「液體從粗管子流進細管子,壓力會怎樣?」AI導師不會秒出答案,而是會先反問學生:「我們先退一步——你覺得有哪些概念和公式會影響液體流動?」以此刺激學生自己先動腦解題、討論互動。

依此所設計的AI導師機制,並對近200名大學生進行「對決實驗」,一組由真人教師授課,另一組則在家中接受AI輔導。結果發現,所有學生的課前平均分數只有2.75分(滿分5分),上完真人主動教學課的同學,分數提升到3.5分,而在家跟AI對話學習、但AI導師不直接提供答案的那一組,竟衝上 4.5 分。

圓滿的解決方案似乎就此出爐:「AI可以為你做作業,讓你無法思考——或者它也可以幫助你更好地思考。所以真正的問題是,你在教育中使用AI的方式是否能夠鼓勵批判性思惟,促進學習?」凱斯汀說,關鍵從來都不在工具本身,而在於師生怎麼運用它,是取代思考,還是點燃思考?授之魚,還是授之以漁?

你可能也喜歡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