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蝦皮店到店突破2500間、包裹物流戰白熱化之際,統一超(2912)啟動新一代「X-STORE 9」,結合AI影像辨識與自動化倉儲,打造全台首間「拿了就走+微型倉」雙系統門市。
實際走進位在中央大學的「X─STORE 9」門市,首先要開啟OPENPOINT APP以通行QR Code,或持悠遊卡、一卡通、icash2.0卡等方式進店,拿取商品後,可選擇自助櫃檯結帳,或使用手機扣款支付;自動取包裹的「微型倉」則在螢幕上輸入手機後,包裹就會自動送到位於螢幕旁的取物口,平均2到4分鐘就能完成取件流程。
X─STORE 9是統一超旗下第三間實現「拿了就走」購物體驗的未來超商,才25坪大小的店面,一口氣設置140支攝影機和光學雷達(LiDAR),即時掌握顧客移動軌跡和商品取放深度動作,搭配手機自助結帳,讓消費者離店時即自動完成結帳。
另一項革新則是設置全台首座「微型倉」,運用工研院開發「微型倉智慧調度系統」,倉內儲格採彈性設計,控制系統會依據包裹高度自動調整存放空間,類似機械式停車位,主打「小坪數、大容積」包裹寄存管理,兩坪大小的直立空間,可容納200─230件包裹。
經統一超內部測試結果顯示,「微型倉」較傳統包裹取貨流程縮短逾五成,門市包裹入店整理作業時間可節省超過三成,包裹退貨處理效率亦提升超過一半,相較其他無人取貨店,「微型倉」打破傳統取件高度限制,納入天花板空間規劃儲物,效益高出3到4倍。

工研院多元宇宙影像分析創新技術部技術副理楊耀欽指出,過去X─STORE店型採用特規貨架,配置了「重量感測器」,從貨架通道感測商品重量,進而感測消費者拿取商品;現在感測功能拉到天花板的攝影機和雷達,貨架跟一般店一樣,成本、施工都比較快;以前冷藏商品數量有限,現在可做到與一般商店相同的標準陳列。據悉,25坪的門市共有6000項商品。
自2018年起開始,每年開設一家未來超商X─STORE,至今已開到第九家門市,統一超從中發現,去年位移至高雄科大的「X─STORE 3」,較其他街邊店型的X─STORE來客數多三倍、業績翻倍,顯示未來超商較受年輕世代歡迎,除已有5家,未來也將陸續開進校園商圈。
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朱訓麒指出,從戰略角度來看,7─ELEVEN的微型倉背後有三個主要目的,一是對抗蝦皮、找回取件人流。蝦皮在台灣店到店已正式突破2500店,取件帶來的消費性流量已被蝦皮站點吸走;且蝦皮自營當天到貨,數萬種環保無包裝的日用品,已經進一步直接打擊超商、超市,因此,若能提升取件效率,有助於顧客回流門市。

再者是預備對接統一集團電商包裹,朱訓麒指出,統一集團擁有自有電商與品牌體系,未來門市可成為集團物流前置節點;最後則是降低現場人力倚賴,AI倉可自動分揀、動態儲位,減少人力需求,因應勞動力短缺問題。超商導入AI與自動化倉儲,代表零售業開始正面回應「人力短缺」與「包裹暴增」這兩大結構性問題。
朱訓麒表示,若放在全球視野來看,這並非全新概念。亞馬遜(Amazon)十年前就推出「Amazon Locker」,現在遍布日本、歐洲、美國的便利商店、社區與車站;而中國順豐旗下的豐巢更已成熟獲利。自動化倉儲真正的關鍵在於整合程度,舉例來說,Amazon Locker、豐巢、Shopee櫃都能獨立運作、不倚賴店員;若7─ELEVEN的智慧倉仍需店員介入,就難以真正達到節省人力的目標;若能讓智慧櫃在門市內半獨立運作、兼顧安全與效率,就能形成新形態的「門市型物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