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價創每盎司逼近4400美元的歷史新高後,10月下旬突然跳水,一度逼近3900美元。之前外銀持續拉高黃金目標價,現仍維持看多立場不變,繼續將黃金視為應對全球風險與不確定性的良好投資組合分散工具。具體建議是,短期內「如回調至4000美元以下,就是長線配置良機」,擔心金價持續上漲的投資人,可考慮進場撿便宜。
彙整外銀對黃金的最新觀點,渣打銀12個月目標價喊至4500美元;滙豐銀行預期從現在至2026年底,金價將在3950~5050美元之間。星展集團預計,金價明年上半年將升至4450美元。
(延伸閱讀:如何投資黃金?金價衝高後回落還值得買?黃金價格走勢如何?完整黃金投資入門指南)
滙豐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北亞首席投資總監何偉華表示,美國總統川普就大陸關稅發表溫和言論,引發一波獲利了結,使黃金價格出現短暫修正。預期金價在未來幾月仍保持支撐,包括美元走弱、債券收益率下降、ETF買盤續強、各國央行增持黃金、購金群體增加等正面因素,加上經濟不確定性、地緣政治風險和公共債務上升擔憂,帶來的避險需求,有助金價走揚。

該行預期,至明年底金價交易範圍,將在每盎司3950~5050美元之間。由於目前對金價的估值偏高,部分正面因素可能逐步消退,價格可能出現短期調整。
渣打銀認為,近期金價的表現屬「遲來而健康的調整」,短期內繼續回調,邁向每盎司3945~4060美元。整體而言,黃金的結構性推動因素穩固,若金價短期內進一步回調至4000美元以下,將為長線投資者提供建立配置的良機。已將將黃金的3個月及12個月目標價,分別上調至每盎司4300美元及4500美元。
不過,金價也有五項負面驅動因素。首先是央行的需求放緩;二是若美經濟成長重新加速,導致聯準會政策轉鷹,將使實際利率上升、美元走強;三是印度黃金需求旺季結束,且期間因價格敏感導致交易量疲弱;四是投資者部位擁擠;五是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有望下降,削弱避險需求。
本文轉載自2025.11.02「工商時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