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接掌摩根投信董事長以來,唐德瑜一路見證台灣資產管理市場的高速演化,包括ETF由被動到主動、法規從管制到鬆綁、資金從境外回流台灣等。對於亞資中心的看法,他的判斷很簡單也很直接:「愈開放,才愈能打造金融防禦力。」
自2019年接掌摩根投信董事長以來,唐德瑜便一路見證台灣資產管理市場的關鍵演化:從被動到主動的ETF浪潮、法規由嚴格管制走向合理鬆綁,以及資金從境外回流、進一步在地深化的趨勢。他的核心判斷,既簡單又一針見血:「愈開放,才愈能打造金融防禦力。」
在唐德瑜的視野中,當台灣正努力將AI供應鏈的優勢與金融商品「一同輸出國際」時,法規若能與國際規範快速接軌,將是讓整體產業起飛的「跑道」,而非絆腳的「鎖鏈」。
亞資特區:從「一對一」到「一對多」的業務形態突破
談及高雄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示範區(亞資特區),市場最有感的並非政策口號,而是業務形態實質上從「一對一」的受限服務,走向「一對多」的全國性開放。
唐德瑜直言,過去另類資產(Alternative Assets)常受限於特定客戶數量、金流路徑模糊,甚至存在「灰色地帶」。專區上路後,合規的在地據點得以服務全國客戶;資金透過高雄銀行端串接,再有效率地外溢到國際標的。這不僅對在地人才培育與地方經濟形成正向刺激,也將台灣資管的服務半徑大幅擴展。
「愈開放,防禦力愈強。你讓合法的跨境流通順暢、資訊與規則一致,市場自然會用更有效率的方式配置資金。」
他強調,投信在特區的角色更像「優質產品的引進者與組裝者」:將全球頂尖的策略帶入,使高資產客戶與機構法人能以合法、透明的方式參與,不必再為繁瑣的流程而卡關。
法規「一致性」優先:專法整合降成本、加速創新
目前台灣資管相關規範散見於《投信投顧法》、《銀行法》等多部法規,唐德瑜主張應盡速設立專法、進行一次性整合,「流程簡化、限制合理化」是關鍵所在。他預估,若能順利落地,業者的合規成本有望下降10%至15%。
他也點出,央行與金管會間的「雙軌監理」協調機制,有時會拉長金融創新的時程,「雙軌監理要更有共識,灰色地帶愈少,創新速度就愈快。」
在最受矚目的ETF政策上,他一貫支持「與國際接軌」的原則:無論是追蹤指標的選定、資訊揭露的廣度、交易機制的健全度,乃至盤中資訊的透明化,都應全面對齊成熟市場標準,方能確保台灣ETF生態系的健康成長,既能吸引外資,也得以充分保護投資人。
將台灣放進全球資產管理的拼圖中,唐德瑜的路線圖清晰明確:法規對齊國際、產品與「管線工程」並進、人才用制度與市場拉進來。

面對市場對主動式ETF的高度關注,唐德瑜第一時間便澄清:「主動與被動絕非零和遊戲。」「沒有一個投資人不喜歡超額報酬,但沒有人能『保證』超額報酬。主動與被動服務的是不同需求,健康的是『多樣性』,而不是『淘汰賽』。」他透露,摩根在全球主動策略擁有深厚底蘊。在台灣發行的主動式ETF,投研將承接國際母團隊的方法與紀律,但同時須嚴守在地法規與交易時段,績效表現勢必與海外版本存在差異。
主動式ETF的挑戰在於「管線工程」
唐德瑜更點出一個常被市場忽略的現實:主動式ETF的難度,不在於選股能力,而在於「管線工程」——從投研分析系統到ETF的交易、做市、清算與後台對帳,「整個水管要接好」,才能將策略穩定、透明地落地到盤中交易。
「先把管線打通,再談產品速度。第一檔最辛苦,後面才能進入規模化與複製曲線。」
在台灣,摩根推出首檔主動式ETF:摩根大美國領先科技ETF(00989A),結合摩根資產管理在美國科技投資與主動式管理的經驗,目的在於為投資人分散集中風險、擴大全球布局視野。
在他看來,這不僅是產品創新,更是讓台灣ETF市場從「規模戰」走向「內容戰」的關鍵一步——從追指數,到追策略;從市場深度,走向投資寬度。唐德瑜補充指出,儘管台灣ETF市場競爭激烈,但現有產品結構,多數標的仍集中於台股與美債,且多為被動式追蹤指數設計,「市場熱,但集中度太高。」
他強調,主動式ETF是將「研究能力」轉化成「盤中可交易的透明商品」的起點;亞資特區則不再是空泛口號,而是讓資金合規、有效率地跨境流動的關鍵節點。當台灣用開放換來韌性,資產管理產業的下一個擴張,也許將不只侷限於北部或海外,而是從高雄出海,向亞洲定錨。
值得注意的是,高資產族群近年輕睞另類資產(Alternative Investment),也成為金融業者競相進軍資產管理中心高雄特區的重點項目,但這類型產品並非人人可參與,也不是可無限複製的商品。唐德瑜點名其兩大本質差異:1. 容量有限: 長照不動產、基礎設施等標的採「一案一案」募集,無法無限吸納資金。2. 作業複雜度高: 合約、估值、匯率、資訊揭露的流程遠比公募股票債券複雜許多。
因此,另類資產多鎖定機構法人或高資產客戶,以便短時間內完成大額認購、降低繁瑣作業成本。他建議,在台灣的先行者必須務實地將國際規格的「作業SOP」搬進來,從第一步開始,統一估值頻率、投後報告、投資人教育與法遵語言,比起「一口氣與國際對標」更為重要。

人才與文化:允許說「不」,更要求「擔當」
而在亞資中心留財引資的目標下,人才也是關鍵。談及摩根資產管理的組織與人才養成,唐德瑜直指核心,他表示摩根的組織文化有三大重點:
- 1. 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 合法未必等於合宜;面對市場過熱趨勢,要有說「不」的勇氣。
 - 2. 人人要有Ownership(擔當): 決策權下放,誰負責、誰拍板;領導者負責方向,執行端負責把事情做對。
 - 3. 行動以事實為準: Everything about data & facts,少說故事,以實際行動方案為準。
 
「市場好時,最容易讓人以為自己很厲害;這時候更要搞清楚,你的報酬從哪裡來。」他也強調,台灣金融人才「專業、勤奮、具世界觀」,但需要更大的國際舞台與語境;同時應開放國際人才流動,建立英語工作環境,雙向流動才能積累產業厚度與國際話語權。
面對全球股債齊高、波動時起時落的市場,唐德瑜給投資人一個最務實的提醒:「請時刻檢視,你拿到的報酬是否『合理且可持續』。是研究與紀律帶來,還是只是站在浪尖上?」唐德瑜不唱多也不唱空;他認為,真正的風險多發生在行情大好、信心爆棚的時候。「在上漲期自我審視,在震盪期維持紀律」,是他給所有投資人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