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代理商「華豫寧」(6474)從微控制器出發,花20年打造電子鎖品牌「維夫拉克」,從德國發跡、行銷全球,再賣回台灣。如今,不僅穩坐台灣B2B家用電子鎖市占龍頭行銷全球,更瞄準豪宅、智慧建築與AI機櫃鎖市場!
一家深耕微控制器(MCU)代理超過30年的零組件通路商,如何搖身一變,成為台灣B2B電子鎖市場的隱形冠軍?
即將於11月中旬掛牌上櫃的華豫寧科技(6474),首度揭開其「零組件代理」與「自有品牌」並行的雙引擎成長策略,以及如何從歐洲市場逆向布局,成功搶進AI資料中心與智慧家居等新興商機。
Microchip前五大代理商!以「加值型」突圍低價競爭
零組件事業部是華豫寧穩定營運的第一個引擎,提供MCU、MPU、周邊IC韌體應用的客製化,代理產品線橫跨Microchip、Bourns、Power Integrations、尼克森微電子、EPSON等國際大廠,。
早在1995年,華豫寧便開始代理全球微控制器大廠Microchip的產品,至今已合作約30年,客戶數達5000家,奠定華豫寧在大中華區前五大的權限代理商地位。從營收結構來看,2024年總營收達40.9億,零組件事業部貢獻了集團總營收約75%,其中,Microchip的MCU約占進貨總額的六成。
尤其,Microchip作為全球MCU領導品牌之一,十多年前更展開併購大計,陸續整併20多家MCU領域的企業,華豫寧等代理商也跟著雨露均霑。
面對近年中國低價MCU的競爭攻勢,華豫寧將以「加值型代理」定位應對。「我們的優勢在於技術加值,」華豫寧總經理黃炳順強調,「我們專注的領域,如汽車電子與工業控制,客戶對產品的穩定性與可靠性要求極高。」
以車用領域來說,華豫寧產製的MCU被主要用於Level 2自動駕駛系統、剎車與油門踏板感測等關鍵零件,這些應用一旦失效,衍生的召回成本與安全風險極高,因此,客戶寧願選擇品質更穩定的高階產品。
財會協理蔡武安補充,相較於市場上部分MCU應用的毛利率約3~5%,華豫寧代理的Microchip的通路毛利率「約15個百分點」,背後原因在於客製化與系統整合,「從客戶開發設計,我們就要開始投入。」
搭上AI浪潮!電子鎖搶分資料中心商機
在穩固零組件業務的同時,華豫寧也積極尋找技術應用的新出口。近年隨著AI基礎建設需求大增,華豫寧的全資子公司、專攻智慧電子鎖的自有品牌「維夫拉克」也成功搭上AI熱潮,搶進資料中心機櫃鎖的新市場。
隨著雲端運算與大數據的蓬勃發展,資料中心的安全需求提升。華豫寧利用其專利技術與核心模組,開發出專為電腦機房設計的機櫃電子鎖,功能包括遠端授權開啟特定機櫃、開門紀錄與人員身分查詢,以及環境監測,系統可偵測機櫃周遭的環境溫度並即時回報,協助操作者掌握機房的運作狀態,預防過熱風險。
「機櫃鎖產品今年已出貨第一批約1000台。」華豫寧董事長連智民指出,2025上半年正式申請到專利,正陸續出貨,可見這項創新應用已獲肯定,為華豫寧在商用市場再下一城。相較於電子零組件約5~10%的年營收成長,包括電子鎖在內的雲端事業部門,2026年營收可望成長15%。

對標國際!註冊英文品牌名,比中文名稱早了四年
事實上,維夫拉克能成為當前家用電子鎖市場的龍頭,並非一蹴可幾,而是超過20年「前無古人」的大膽布局。而這場豪賭,從一開始,就沒有把眼光局限在台灣。
「我們以前沒有中文名字,」連智民回憶,當初投入電子鎖技術研發,從最一開始就對標國際市場,「2003年,我們就在全世界註冊英文品牌名(WAFERLOCK)!」這個決定,比公司在台灣正式推出中文品牌,早了整整四年。
接下來,華豫寧持續投入電子鎖領域,2004年首次於國外參展,隔年出樣品給德國客戶,到了2006年,便接獲了第一筆1000台的訂單,那時仍是只有十人的小部門。
直到2007年,隨著台灣悠遊卡的普及,大眾對感應式卡片的安全性與便利性接受度大幅提高,華豫寧才以Waferlock的音譯正式註冊中文品牌「維夫拉克」,逐步將在國外市場淬鍊成熟的產品帶回台灣。

黃炳順補充,最初投入電子鎖領域的契機,是因當時Microchip有意發展「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術,又稱為電子標籤,期待能以RFID取代零售市場的條碼,可惜市場的採用速度卻不如預期。
真正的轉捩點,發生在一次國外參展的經驗。團隊發現,已有人將RFID技術用來打造「鎖」,這讓他們茅塞頓開,找到技術的新出路。
「鑰匙是一個排列組合。傳統的鑰匙上,有不同位置的凹凸刻痕,」黃炳順解釋,這串刻痕形成一組獨特的「號碼」,電子鎖的原理其實一樣,只是將這組實體刻痕變成了電子訊號,「RFID晶片本身就是Key(鑰匙),而裡面的ID碼就是開門密碼。」
這意味著,華豫寧可以將熟悉的電子技術,直接套用到傳統的門鎖產業上,又因為是電子業出身,讓華豫寧發展電子鎖技術更沒有包袱。
「我們很早就採取了專利先行的策略,」在電子鎖市場方興未艾之際,華豫寧便與德國客戶共同研發並布局專利,不僅用這些專利開拓了歐洲市場,更在早期就建立了難以跨越的技術壁壘。黃炳順笑說,後進者只能想方設法繞過他們的排列模式,但電子鎖的空間有限,大幅提高了技術護城河。
未來野望!整合電子鎖與機器人,瞄準智慧建築市場
回到台灣市場,維夫拉克也透過優異的售後服務,長年維持B2B家用電子鎖市占率五成以上的龍頭地位。
隨著公司持續成長,電子鎖部門也持續擴編至超過300人,2019年時機成熟時,便從華豫寧獨立成為全資子公司。近來,更將目標瞄準附加價值更高的智慧建築整合市場,尤其是在高端住宅領域。憑藉優異的品質與穩定的系統,成為各大建商長期合作的首選伙伴。
然而,維夫拉克的野心不止於此。他們意識到,單賣一個電子鎖,每戶的營收貢獻約在1萬元左右,成長潛力有限。但若能將電子鎖作為入口,整合門禁、機電系統,乃至服務機器人,打造一套完整的智慧建築系統平台,每戶的營收便能一舉躍升至10萬到15萬元之譜。
目前,維夫拉克的服務機器人不只在自家廠辦中協助送文件、送外送餐點,也已在台中勤美洲際酒店進行試營運。蔡武安指出,五星級酒店常見的困擾是住客的包裹、外送餐點堆放在櫃檯,不僅影響觀瞻,也增加管理負擔,而能自行呼叫電梯系統、直接配送至客房樓層的機器人,便可解決此痛點。

這套由輪式機器人呼叫電梯的系統,便是由華豫寧自行研發。蔡武安強調,「穩定度」特別重要,由於呼叫電梯的系統牽涉到通訊協定,過往通常是由弱電廠商負責,「弱電廠商普遍規模較小,現在建設公司有些產品與我們配合,乾脆整套由我們負責。」
展望未來,華豫寧更計畫將ChatGPT等聊天機器人導入服務機器人,讓機器人從單純的配送員,升級為能與住客互動的智慧管家。
從一顆小小的MCU晶片,到一把智慧的鎖,再到一座能自主運作的智慧建築。從歐洲市場逆勢崛起的雲端事業品牌,不僅搭上AI浪潮,也看準智慧家居應用的起飛。華豫寧用30年的時間,走出一條從代理到品牌、從硬體到系統的價值升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