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以「場館經濟」布局運動產業鏈。全市擁有18座國民運動中心、1200處銀髮俱樂部、236座特色運動公園,帶動周邊就業、培訓與活動經濟。 新北市場館經濟策略中,蘆洲國民運動中心是重要示範據點。市府以公辦民營模式整合資源,支持中心軟硬體升級,為城市運動產值挹注能量。
去年9月接手蘆洲國民運動中心、主導今年2月重新開幕的執行長楊堯鈞表示,為了服務蘆洲地區20萬人口,蘆洲國民運動中心共有7個樓層、設施相當齊全,從游泳池、籃球場、攀岩場、體適能中心、SPA水療設施,應有盡有,也使中心成為提升新北市場館經濟產能的重要據點。
楊堯鈞分享,中心規劃了豐富、多元的課程,滿足不同族群需求。攤開課表,有新潮的極限跑酷運動、少男少女最喜愛的韓風MV舞蹈課,還有兒童專屬的幼兒律動、芭蕾課程,甚至除了讓銀髮族在公益時段,能免費使用健身房、游泳池之外,再額外提供羽球、桌球等場地,供長者免費運用。也代表著場館將收益回饋到市民身上的正向循環。
重視使用者需求,數據化精準課程與服務
楊堯鈞強調,所有課程並非憑空開設,都是在整合市場調查、原課程師生訪談和試營運資料後,進行數據分析,依據在地習性、年齡層偏好,逐一設計。例如他們觀察到,蘆洲地區有不少女性上班族,會將倫巴有氧韻律、空中瑜珈等課程,視為下班後的「紓壓」方法,「正式營運後,倫巴、空瑜都是我們非常熱門的課程,同時段可以開到三班,且班班全滿。」
試營運期間,中心主管還會前往課堂上「臥底」,實際體驗課程,以便即時發現、改進問題,「這也讓我們從營運至今,仍維持高滿意度的好表現。」楊堯鈞分享。

全齡服務,「營運深化」聚焦社區和學校
其次,中心還廣泛舉辦小鐵人三項、專業羽球比賽、有氧舞蹈成果發表會等活動。目的除了提供民眾展現成果的舞台,增強學員對中心、課程的黏著度,更重要的是,孫子參加了小鐵人競賽,還能將爸媽、爺奶一同拉進中心,達到「一人帶一群人」的效果,「在社區裡,口碑行銷遠比廣告更精準有效!」
另外,蘆洲國民運動中心與鷺江國中合作,在泳池規劃專屬水道,以及提供籃球館,供學校的游泳教學、體育課使用,是新北市首座結合學校課程訓練和全民運動的場地。楊堯鈞表示,相較許多學校都還沒有「風雨操場」,鷺江國中的學生只需花上30秒,穿過學校和中心間的專屬通道,便能直達體育場,「我們以前上體育課都沒有這種福利,非常幸福啊!」
智慧、節能與在地連結,邁向永續營運
在市府鼓勵下,中心是以「共融」、「永續」為目標營運,因此善用各種工具,積極打造「智慧場館」。像是中心已全面採用QR Code,做為進場和課程報到系統;針對兒童與潛在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溺水風險,團隊還在泳池安裝「AI防溺預警系統」,系統能透過影像辨識、身形變形量偵測,在一分鐘內發出警報,精準扮演救生員的「第二隻眼睛」。
團隊推動節能減碳也不遺餘力。在整修時,便結合游泳池加熱系統與空調系統,將熱泵產生的冰點,回收至冰水主機,形成真正的循環,讓中心空調溫度適中,系統經過優化後,每月電費較改造前下降逾20%。

如今,中心不僅活絡了社區關係、成功讓民眾「動起來」,還為在地創造工作機會。課程開設、活動辦理、設施營運與專業教練培訓,創造了穩定的在地就業機會。同時,隨著課程量能與會員結構擴大,帶動周邊餐飲與健康消費循環,形成具規模的「場館經濟」與運動消費市場。
新北以運動經濟做為產業發展策略之一,透過公辦民營模式推動「場館經濟」,逐步把運動設施、場館轉換變現,讓運動成為可規模化的產業。隨著運動中心使用率普及,蓋場館不再只是為了鼓勵市民動起來,而是實實在在促進地方產值。新北以「場館經濟」打造出全台示範級的運動經濟模式。如今,新北市的18座國民運動中心,不只是運動場域,更帶動新北運動產業的正向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