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活動報名 免費活動報名 郝旭烈/郝哥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美中若開戰:為何中國會比俄羅斯更害怕「經濟制裁」?

美國能夠動用全球經濟指揮權封鎖中國嗎?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5-10-13

瀏覽數 250+

《商業爭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商業爭霸》/僅為情境圖,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俄烏戰爭顯示經濟制裁效果有限,但中國結構不同,高度依賴中間財進口,一旦遭到美國與盟友切斷供應鏈,衝擊恐比俄羅斯更致命。許多論者認為,美國及其盟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實施制裁所獲得的混合成效,正可作為對中國實施經濟封鎖可能效果的參考指標。(本文節錄自《商業爭霸》一書,作者:班.瓦格爾, 史蒂芬.布魯克斯,今周刊出版,以下為摘文。)

確實,美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實施的制裁並未使莫斯科陷入絕境。

制裁初期,許多預測認為嚴厲制裁將導致災難性經濟後果。例如高盛(Goldman Sachs)曾估計,俄羅斯2022年國內生產毛額可能萎縮達10%。然而實際數據顯示,俄羅斯經濟在制裁後一年的萎縮幅度遠低於預期:2022年經濟僅衰退1.2%。至2023年,俄羅斯經濟更以3.6%的增速相對快速擴張。

俄羅斯能避開經濟災難,部分原因在於利用其廣袤的陸地邊境,透過土耳其、白俄羅斯與哈薩克等國進行大規模走私,緩解商品短缺問題。

此外,俄羅斯大幅增加軍事支出,隨之而來的政府資金注入支撐了經濟運作。自2022年入侵烏克蘭以來,俄羅斯軍費開支成長逾3倍,目前幾乎占政府總支出3分之1。

然而,必須理解的是,制裁對俄羅斯經濟造成的損害,遠比其經濟統計數字所顯示的更為嚴重。

首先,俄羅斯實際的經濟成長幅度很可能明顯低於官方統計數據所呈現的數字。威權政府往往會誇大經濟成長統計數據。當表現下滑可能影響政權存續時,這種情況尤其可能發生,這促使當局傾向描繪美好前景以降低反對聲浪。

此外,其他經濟指標—最顯著的是通貨膨脹—顯示俄羅斯經濟在制裁下承受了巨大壓力:2022年通膨率約為14%,而截至2024年中仍維持在9%左右。更甚者,俄羅斯的通膨統計未能反映許多產品已無法取得,或僅能取得品質下降的版本這一事實。

同樣重要的是必須認知到,制裁對俄羅斯最具破壞性的影響尚未完全顯現。俄羅斯近期的國內生產毛額表現,主要反映軍事支出激增,而非俄羅斯企業營運狀況的任何實質穩定層面。

取得西方零件、投資與專業知識的管道縮減,將對俄羅斯經濟產生漸進式的破壞性影響,特別是當俄羅斯的權宜策略面臨愈來愈多挑戰時。這對於依賴快速變動技術,或俄羅斯無法自行生產也無法從其他來源取得關鍵零組件的產業而言,情況尤其嚴峻。

航空業正是此類產業的典型案例。俄羅斯旗艦航空公司「俄羅斯航空」(Aeroflot) 使用西方製造的飛機,停飛了其機隊中很大一部分飛機,而且停飛比例還在不斷增加,並拆解這些停飛飛機的零件來維持剩餘機隊的飛行。

但即使在較不依賴西方零件、投資與專業技術的產業,制裁仍可能產生強烈的長期影響。作為俄羅斯經濟命脈的石油產量,在制裁持續期間預計將以每年9%至17%的速度衰退。

(延伸閱讀│美中貿易戰再起!台股開盤大跌走勢收斂,彭金隆:最終會回歸基本面

訂遠見就送西堤餐券!只要2,880立即訂閱>>

美國與西方盟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的經驗,是否有助於理解中國經濟在假設性封鎖中可能受到的影響?答案顯然是「否」。

關鍵在於俄羅斯並非中國:這兩國經濟結構存在根本性差異,這使中國在面對經濟封鎖時,脆弱程度遠高於俄羅斯。

以自然資源出口為例,俄羅斯經濟依賴占其國內生產毛額25%的石油等自然資源出口。但這些出口最初並非制裁的主要目標,因為制裁政策「刻意讓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繼續自由流通」以壓低價格。

當西方開始制裁俄羅斯自然資源出口時,也因石油具有高度替代性而效果有限—作為同質化商品,石油可輕易轉運至任何市場:即使西方減少進口俄羅斯石油,印度、中國與土耳其等國仍能吸納這些供給。

中國經濟結構卻截然不同。自然資源出口僅占中國國內生產毛額2.5%,比重僅俄羅斯的10分之1。俄羅斯出口的是容易進入任何外國市場的同質化自然資源,中國卻大量出口「中間財」(用於生產其他商品的商品),這些商品因在供應鏈中具有專業化功能而難以替代。若西方企業停止採購,中國將更難為這些商品找到替代買家。

更關鍵的是,俄中兩國經濟對進口的依賴程度存在根本差異。支撐俄羅斯經濟的資源開採業幾乎不需依賴進口,而中國經濟卻高度依賴龐大的進口貿易流量—若這些進口中斷,中國經濟將陷入嚴重困境。

這在中國每年進口價值2,200億美元的電腦與電子設備(均屬用於生產其他商品的中間財)上尤其明顯。俄羅斯同類電子中間財進口額僅45億美元,不及中國的2%(參見下圖)。

俄羅斯和中國的中間財進口(資料來源:OECD TiVA資料庫,2018)《商業爭霸》/今周刊出版

俄羅斯和中國的中間財進口(資料來源:OECD TiVA資料庫,2018)《商業爭霸》/今周刊出版

俄羅斯在幾乎所有重要產業的中間財依賴度都低於全球中位數。這種與全球生產鏈的薄弱連結,既反映俄羅斯經濟的弱勢,也體現普丁(Putin)總統任內刻意降低與全球經濟整合的戰略抉擇。

正因俄羅斯經濟本就孤立於全球供應鏈之外,其在入侵烏克蘭後因制裁遭受的損失相對有限。中國則深度嵌入供應鏈體系,遭排除時將蒙受遠遠更慘重的損失。

(延伸閱讀│2027前兩岸將開打?如何判斷:「5大信號」台海戰爭可能一觸即發

《商業爭霸:美國能夠動用全球經濟指揮權封鎖中國?》,作者:班.瓦格爾, 史蒂芬.布魯克斯(Ben A. Vagle , Stephen G. Brooks),今周刊出版

《商業爭霸:美國能夠動用全球經濟指揮權封鎖中國?》,作者:班.瓦格爾, 史蒂芬.布魯克斯(Ben A. Vagle , Stephen G. Brooks),今周刊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