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已超過一週,約 75 萬名聯邦員工被迫放無薪假,多個關鍵機構服務全面停擺。而在台灣,美國在台協會(AIT)也因撥款未決宣布社群帳號暫停定期更新,其小編被網友戲稱為「放無薪假」,成為這波關門危機延伸至海外的象徵之一。這波動作在台灣社群掀起討論,更讓人開始關注美國政府停擺的影響,已經不只是局限在美國本土。
美國聯邦政府關門已超過一週,目前約有75萬名聯邦員工被迫放無薪假,部分政府機構與公共服務陷入停擺。總統川普除了堅持削減預算,還多次暗示可能「永久裁撤」部分人員,引發法律挑戰與輿論譁然。
關門擴大影響,部分機構服務停擺
《時代雜誌》報導,在關門期間,各聯邦機構必須自行劃分「必要」與「非必要」人員。必要人員如軍人、執法人員與公共安全人員,必須繼續上班,但在撥款恢復前無法領薪;非必要人員則被迫休假。
國民警衛隊目前仍在華府、孟菲斯與芝加哥執勤,但新任務暫停。退伍軍人事務部(VA)因提前獲得預算,大部分服務仍可維持,但部分地區辦公室及公墓服務暫時關閉。
社會安全給付與醫療保險屬強制性支出,照常發放;但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預估若關門持續,將有3.25萬名員工被迫停工。國家衛生研究院雖持續進行臨床研究,但已暫停新合約、研究補助與學生訓練。
航空交通服務雖仍在運作,但交通部長達菲(Sean Duffy)指出,部分地區空管人員請病假比例上升,導致航班延誤。偏遠地區的航線補助資金,最快將於週日用罄。受影響的單位還包括國家公園管理局、NASA與環保署等,多數員工被迫無薪休假,而川普政府甚至考慮部分職位不再恢復。
川普:有些人不值得被照顧
根據憲法,總統與國會議員在關門期間仍能領薪,但其他公務員即使繼續上班,也暫時無薪。2019年,川普簽署的《政府員工公平待遇法》(Government Employee Fair Treatment Act, GEFTA)規定,停工結束後,應自動補發薪資。
然而,白宮管理與預算局(OMB)總法律顧問帕奧萊塔(Mark Paoletta)近期在給局長沃特(Russel Vought)的備忘錄中表示,《政府員工公平待遇法》並未「無條件保證」員工回溯領薪,國會仍須明文撥款。這項主張與現行人事管理辦公室(OPM)的政策相矛盾,引發公務員不滿與兩黨議員抨擊。
川普在接受記者訪問時說:「要看是哪些人,大致上,我們會照顧我們的人,但有些人不值得被照顧,我們會用不同方式處理。」部分單位如美國郵政(USPS) 因為財政獨立,仍可照常發薪,不受影響。
政府威脅裁員,工會提告阻止
除聯邦員工外,超過百萬名依賴政府合約與補助案的民間承包商,也受到牽連。
根據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估算,多達700萬名美國人的工作與聯邦資金有關。若合約資金仍充足,企業可持續運作;但若資金不足,政府可選擇中止合約,承包商不保證獲得補償。
更具爭議的是,川普政府近日建議在關門期間,直接裁撤部分被停工的職位。根據行政管理和預算局9月的內部指令,各機構應檢視「與總統優先事項不符」的項目,考慮永久裁員。白宮發言人李威特(Karoline Leavitt)表示,川普提及「已解雇數十萬人」僅是指被迫停工的員工,但若關門持續,「不幸的是,仍會有人被真正解雇。」
多個聯邦員工工會已向法院提告,指控川普政府違法、濫權,要求禁止以政治手段威脅公務體系。
小編也放無薪假?AIT社群帳號暫停更新
此外,伴隨美國政府關門,許多海外與領事機構也陸續感受到影響。
美國在台協會(AIT)於10月1日在臉書公告:「因撥款問題未決,在辦公全面恢復前,其社群帳號將不再定期更新,只會發布緊急安全資訊。」AIT表示,即便社群帳號更新暫停,其台北辦事處與高雄分處等領事單位仍會盡可能提供已預約的護照與簽證服務。
隨著美國政府關門的對峙仍未落幕,其波及範圍也逐漸向外擴展,AIT的粉專停更雖有內部運作邏輯,但在社群中被解讀為「小編放無薪假」,這種諷刺背後,正反映出民眾對政治僵局、官僚體制與國際外交運作的敏感觀察。
未來,不管政府什麼時候重啟運作,這場制度壓力和輿論較量,可能會成為觀察政治走向和媒體影響力的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