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關稅解放日」至今,歐盟承諾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南韓政府起初點頭投資3,500億美元,最新消息,恐被加碼到與日本一樣的5,500億美元,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美國總統川普咬定,日韓投資額是「預付」。投資國只能挨打嗎?被投資國如何確保這些錢到位?處處充滿疑問!
川普對等關稅深度綁定投資
9月5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與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簽署協議,一如川普總統先前所要求的,日本政府「白紙黑字」同意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盧特尼克在場興奮表示:「總統要我們用這支白宮的筆一起簽署。」日方確定取得15%的非疊加關稅,對等關稅與對美投資的抵換關係(trade-off relationship),再無含糊空間。
美國總統川普在社群媒體宣稱,90%的利潤歸屬美方;日本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隔空反駁,政府出資比例頂多1%–2%,政府關係銀行提供貸款或擔保。此外,赤澤亮正堅稱,日本雖沒有爭取到投資獲利的50%,頂多只有損失數百億日圓,卻爭取到15%的非疊加關稅,相當於避免了10兆日圓(約677億美元)的關稅。赤澤亮正的回應確實豪氣干雲,不過未來仍有許多課題。
《華爾街日報》披露,5,500億美元要用於半導體、製藥、能源、關鍵礦產、造船及量子運算。美方指定項目,還要雨露均霑。日本立憲民主黨眾議員高木真理點名批判,這項投資協議是不折不扣的「令和不平等條約」。2024年全球各國對美投資約5.7兆美元,日本就貢獻了8,192億美元,近半投資集中在製造業,其中以化學、機械相關領域所占投資額度最大,投資額全球第一。
日本眾議員力主重新向美國爭取新一輪談判
日本眾議員福島伸享語出驚人表示:「日本產業界似乎也沒有感到太過失望。」福島伸享說,本來川普總統所設定的談判框架就極其令人不快且不合理,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政府仍被認為獲得了相當不錯的協議,因而得到一定程度的正面評價。
到底要如何創造5,500億美元的基金?誰來負責籌措?如果是編列預算支應,又怎麼確保公平性?福島伸享直言:「沒有必要完全遵從美國的說法。」這次的談判結果,仍然不是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國際協定。對於美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應該每一次都由政府與產業界共同合作進行交涉。此外,從中長期來看,為了避免美國政策變動的風險,日本應該增加與美國企業以外的亞洲與歐洲企業的合作關係。
日本產業界對5500億美元投資並不悲觀
日本產業界主流的意見是什麼?
福島伸享樂觀表示,這次對美國的投資額度,反而可以視為一個機會。過去日本資金多數用於購買低收益的美國國債,如今應該轉向投入能源、醫療、資訊科技等日本處於相對劣勢的領域,以爭取更高的收益,並將其轉化為日本自身的機會。
回顧歷史,日本企業對美國企業,不完全是「鞠躬哈腰」的局面。單單2023年,武田藥品工業以60億美元收購了位於麻薩諸塞州的美國生物製藥公司「Nimbus Lakshmi」;同年,日本安斯泰來製藥以53億1,600萬美元收購了位於新澤西州的「Iveric Bio」公司;日本味之素以5億5,400萬美元收購了位於俄亥俄州、專門從事基因治療藥物開發與製造委託服務(CDMO)的「Forge Biologics」公司。福島伸享議員所言不假。
相對於日本眾議員福島伸享的樂觀,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所碩士班教授蔡錫勲研判:「如果5,500億美元成為國民負擔,就會成為政治問題。」
「2025年3月31日,眾議院和參議院通過修正後的2025年度預算;一般會計歲入和歲出金額為115兆1,978億日圓。80兆相當於一年國家預算的三分之二。日本的政府金融機構『國際協力銀行』(JBIC,Japan Bank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2024年度融資額約1兆5,000億日圓。對美投資80兆日圓,這金額太大了。」蔡錫勲坦言。
淡大教授蔡錫勲:單獨對抗易遭美國擊垮
蔡錫勲警告,文字遊戲出現在美方的言語,因此金額之外,文字遊戲與各自表述的見解不同,是日美談判出現的陷阱。「美方要得不是日本政府 Finance(貸款、資金調度),而是 Pay(支付)。」
即便石破茂政權即將走入歷史,新內閣也必須承接這份協議。美日貿易談判過程,特別是針對5,500億美元的投資額方面,仍有我國政府可借鏡之處。
蔡錫勲強調,日本國會開會期間一再表示,希望調整步伐,與其他國家步伐一致,而不是各自和美國一對一被打擊。很可惜!包括台灣在內,都在單獨對抗美國,陷入美國想要擊垮的模式。
近期媒體披露,台灣除負擔祭出32%疊加關稅之外,還承諾「4年赴美總投資額2,500億美元」,由日本國會傳出的聲音看來,沒那麼悲觀,把外在壓力化為助力、主動創造有利條件,是最好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