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啟動「捷運自主時代」!從綠線委託到藍線自建,臺中交通動脈如何擘劃下一個黃金十年?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user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2025-10-01

瀏覽數 1,250+

蘇瑞文堅持「三如」原則,以安全與創新為核心,讓捷運工程建設不只是一條路,更是市民共享的永續生活基礎。
蘇瑞文堅持「三如」原則,以安全與創新為核心,讓捷運工程建設不只是一條路,更是市民共享的永續生活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25年,是臺中市在城市發展史留下深刻印記的一年。 

在今年元旦,臺中捷運工程局(後簡稱捷工局)正式揭牌,不僅宣告臺中捷運建設邁入「自主時代」,更象徵著這座臺灣第二大城,決心以「七線齊發」的氣魄,親手編織屬於自己的軌道運輸網絡。

從過去綠線委託臺北捷運工程局興建,到如今藍線由自己主導,這不僅是角色的轉變,更是一場關乎城市治理、工程技術與未來願景的全面升級。在無數市民的期盼下,臺中將紙上藍圖,逐漸轉化為看得見的城市躍升。

從北捷到中捷,跨越城市的經驗如何傳承? 

「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穩健前行。」捷工局局長蘇瑞文精準道出臺中發展捷運的核心策略。去年10月,臺中市與臺北市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不僅是形式上的加強合作,更是長達38年寶貴經驗的傳承。

蘇瑞文提到,今年捷工局正式成立後,決心將這套嚴謹的「北捷經驗」內化為自身的鐵律,以最嚴格安全的態度,進行接下來的捷運工程。

繼去年臺中、臺北雙城簽署捷運藍線合作備忘錄後,今年藍線簽約儀式也邀請臺北市長蔣萬安,及新加坡、法國、韓國三國駐臺代表共同見證。

繼去年臺中、臺北雙城簽署捷運藍線合作備忘錄後,今年藍線簽約儀式也邀請臺北市長蔣萬安,及新加坡、法國、韓國三國駐臺代表共同見證。

北捷經驗的傳承,也體現在城市的改變之上。臺中交通局局長葉昭甫回憶,從2021年綠線通車以來,捷運對市民生活的影響遠超預期,而且最強力的宣傳者,不是政府,而是沿線的餐廳業者、房仲,甚至是學校,例如文華高中從捷運站設立後,交通便利性成為吸引學生的重要誘因,也減輕家長接送的負擔。

葉昭甫觀察到,在疫情結束之後,全臺大眾運輸都面臨挑戰,公車、客運等運具的運量普遍下滑,但軌道運輸的運量卻迅速回升,這也證明捷運的乾淨、準點與舒適,已成功改變民眾的移動習慣。而中捷綠線的成功,不僅為臺中培養出捷運通勤族,更為後續路網的擴展,打下了堅實的民意基礎。

不只蓋捷運,捷工局肩負城市改造新使命 

捷運藍線的自主興建,催生了專責機構「捷工局」的誕生。這個前身為「臺中市公共運輸及捷運工程處」的組織累積經驗,以捷工局的新角色展開更全面的使命,未來將擴展至百人以上的專業團隊,肩負的不只是興建一條捷運線,而是一項改變城市的使命。

蘇瑞文解釋,捷工局與負責營運的臺中捷運公司分工明確:前者主導建設期的所有事務,從土地開發、機電整合到土木建築;後者則專注於通車後的營運服務。「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捷工局就是負責把捷運從無到有蓋出來的專業團隊。」

然而,一個新成立的機關要處理「七線齊發」的龐大工程,挑戰性自然不言可喻。擁有豐富專案管理經驗的亞新工程顧問公司,便扮演關鍵的輔佐角色。亞新副總經理蘇鼎鈞指出,我們的責任是協助捷工局建立完整的工程管理制度與作業程序。

現階段最重要的便是在最短時間內,協助捷工局整合出一套最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確保這支年輕的團隊能迅速步上軌道。

蘇鼎鈞以專業協助捷工局建立制度,守護工程品質,也為下一代奠基安全可靠的永續城市交通網絡。

蘇鼎鈞以專業協助捷工局建立制度,守護工程品質,也為下一代奠基安全可靠的永續城市交通網絡。

技術難度高!捷工局如何貫徹「三如」鐵律? 

2025年,是藍線從規劃走向實現的關鍵年。但是,工程技術難度也是在全臺捷運工程中屬一屬二高的。

蘇鼎鈞分析,藍線沿線的「軟硬複合地層」,其卵礫石不僅又大又硬,規模更是國內罕見,這意味著不能單純複製臺北或桃園的潛盾施工經驗,必須提出更創新的工法來應對。

除了地質的挑戰外,位於龍井的山坡地機廠,更是全臺首座「階梯式」設計的捷運機廠。蘇瑞文說明,此設計不僅是為了適應山坡地形,更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巧妙整合駐車、維修、行控中心,甚至超高壓變電站等多重功能,這也展現臺中在工程規劃上的自主創新能力。

除了自主創新能力外,捷運工程工期動輒十年以上,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此臺中市長盧秀燕也強調,面對捷運工程,市府將以「進度如期、品質如式、造價如度」的「三如」原則作為最高指導方針。

這不僅是對市民的承諾,也是對龐大公共預算的責任。透過開放國際標,引進世界級的機電系統聯盟,臺中試圖以更宏觀的視野,整合全球資源,突破在地困境。

「七線齊發」不只是口號!將成就以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的永續城市 

藍線的動工,僅僅是臺中捷運宏大藍圖的序章。在市長盧秀燕「七線齊發」的政策下,綠線延伸、機場捷運、屯區捷運環狀線等計畫正同步推進。

葉昭甫分享捷運串聯大臺中的交通任意門,隨著大眾運輸轉型,民眾生活習慣的改變,減碳同時也讓臺中更宜居、人人都能享有友善的交通。

葉昭甫分享捷運串聯大臺中的交通任意門,隨著大眾運輸轉型,民眾生活習慣的改變,減碳同時也讓臺中更宜居、人人都能享有友善的交通。

「我們希望為市民打造一扇交通任意門。」葉昭甫擘劃的未來,是一個以捷運為骨幹,無縫串連高鐵、臺鐵、公車與公共自行車的整合性運輸系統。這不僅能解決臺中長期以來的交通痛點,更是城市邁向「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的永續轉型關鍵。

從學習、內化到創新,臺中正走在一條屬於自己的捷運自主之路上。這條路,不僅是用鋼筋水泥鋪就的軌道,更承載著一座城市轉型的渴望,以及百萬市民對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當捷運列車在未來穿梭於臺中的大街小巷,它所串連的,將不只是地點,更是這座城市的活力、繁榮與無限可能。

(臺中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廣告)

延伸閱讀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數位專題

關燈一小時 點亮永續未來

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於2007年在雪梨發起, 「Earth Hour 地球一小時」活動,已成為全球自發性公益減碳行動, 提倡在每年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於當地時間晚上八點半一起關上「不必要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