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倒數 最後倒數 訂遠見最佳時機,「兩年送一年」優惠只到9/30

從海上漂到天上飛!風電迸出新玩法,浮式、巨型風箏現蹤台灣有譜?

郭逸
user

郭逸

2025-09-22

瀏覽數 3,950+

從海上漂到天上飛!風電還有新玩法?示意圖。wirestock by freepik
從海上漂到天上飛!風電還有新玩法?示意圖。wirestock by freepik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台灣離岸風電邁入第三階段開發,固定式場域逐漸飽和,於是,浮式風電與高空風能成為能源轉型的新焦點。國際市場雖遭遇政策與成本逆風,但資金仍湧向歐洲與新興市場,顯示風電仍具長期吸引力;台灣截至2025年併網量已達3GW,目標直指5.6GW,並規劃2035年達18.4GW。面對深海挑戰與技術突破,台灣能否抓住機會,決定未來綠能版圖的高度與深度。

台灣離岸風電邁入第三階段開發,政策、資金與產業三股力量再度交織,市場期待與觀望並存。除了既有的固定式風場,業界好奇,下一波綠能浪潮,能否靠創新技術,再次掀起風電旋風,為台灣能源版圖注入新動能?

台灣全球風電市場,高峰與逆風交織 

其實,離岸風電的逆風最近吹得很兇。美國總統川普回鍋白宮後,不僅痛批風電是「世紀騙局」,還直接喊停羅德島已完成八成的風場計畫,甚至拔掉馬里蘭外海價值60億美元的專案許可。就有開發商警告,這樣的「政策殺盤」恐讓電力供應不穩,電價只會更高。

另一頭的亞洲,日本三菱商事也扛不住成本壓力,宣布退出千葉、秋田三座風場開發案。公司認列522億日圓損失,連合作夥伴中部電力也跟著吞下170億日圓,「施工成本比投標時高一倍以上!」社長中西勝這番話,重擊日本能源轉型的信心。

然而,資金並未全面逃離。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數據指出,2025年上半年全球再生能源投資達3860億美元,創下新高,其中離岸風電吸引 390 億美元,比2024全年還多;資金從美國撤退,流向歐洲與新興市場,尤其是北海場址。換句話說,風電並未倒下。

台灣的風場也沒有因為國際動盪而停擺,截至2025年5月,離岸風電併網量達3GW,今年目標直指 5.6GW。經濟部最新的「減碳旗艦計畫」也規劃到2035年要衝上18.4GW,2050年更喊出40~55GW。

但,問題來了,淺海的固定式風場能開發的區域逐漸見底,若要把風電這艘船開往更廣闊的能源藍海,勢必要挑戰深水海域,這正是風電新玩法的舞台。

浮式風電:從喊卡到死灰復燃

其中一個是浮式風電。浮式風電與固定式不同,不需要穩固打樁,而是透過浮台漂在深海,能捕捉更穩定的強風。問題是「很貴」,前經濟部長郭智輝今年初便以「每度電恐達7元」為由,對浮式風電示範計畫喊停,讓業者欲哭無淚。

轉機來自新任部長龔明鑫,他9月上任後,在首次媒體交流會表態:「對浮動風機態度是積極的。」他認為,台灣的離岸風場經過颱風、地震都安然無恙,證明技術經得起考驗,而且淺水區已近飽和,就該往深水區走。

浮式風電看似重新點燃火種!目前至少9座浮動風場已通過環評,就等政府政策拍板,能源署草案規劃2+1示範案場,每案場設置6~12座浮台,裝置容量約90~180MW,預計 2030 年完工。業界認為,若能跨部會協調、降低融資壓力,浮式風電不只是「高貴的夢想」。

高空風能:風箏放上天,電力拉回地

除了海上漂浮,還有人盯上天空的風。德國SkySails與台灣緯創旗下智帆風能(AiSails)攜手推進「高空風能」。簡單來說,就是用巨型風箏在高空捕捉更強勁的風,藉由纜繩帶動發電機。

【免費報名】與郝哥來場高空導讀會,帶你打開兩本改變人生思維的關鍵之書

這套技術號稱可節省90%的材料用量,每年發電滿載時數可達5000小時,比傳統風機還要高效。SkySails創辦人Stephan Wrage在19日的「高空風能研討會」中說:「高空風能是突破傳統再生能源極限的關鍵。」

攜手緯創成立智帆風能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強調,台灣應該從能源輸入國,轉型成能源技術輸出國,把能源與算力打包外銷,「AI 中心需要大量電力,未來在資料中心旁邊直接部署高空風能,這就是新世代綠電的玩法。」

事實上,愛爾蘭早已在西海岸放飛巨型風箏,測試這種空中發電方式。狂風吹拂下,風箏划出弧線,纜繩一拉一收,就能轉化為電力,場景看似遊戲,卻可能是能源轉型的未來縮影。

攜手緯創成立智帆風能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強調,台灣應該從能源輸入國,轉型成能源技術輸出國,把能源與算力打包外銷。郭逸攝。

攜手緯創成立智帆風能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強調,台灣應該從能源輸入國,轉型成能源技術輸出國,把能源與算力打包外銷。郭逸攝。

風電新世代,台灣要不要押注?

離岸風電對台灣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能源安全與減碳目標的必修學分。既有的固定式風場已經開出成績單,浮式風電與高空風能,則是更大膽的選擇,若能突破成本、政策、技術瓶頸,台灣不僅能滿足半導體與AI產業對綠電的龐大需求,更可能從能源「消費國」搖身一變成能源「技術輸出國」。

在這場全球綠能角力賽中,風從不會停下,關鍵在於,台灣願不願意跟著風,往更高、更遠的方向起飛。

延伸閱讀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數位專題

海線崛起-臺中產業起飛新廊帶

近年「海線五雄」沙鹿、龍井、梧棲、清水和大肚迅速崛起,能源、高科技、金融業紛紛進駐,龐大投資額正湧向海線城市,市府的「富市臺中」計畫,大力招商,讓海線搖身一變成為炙手可熱的產業新廊帶。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