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泡沫是必然?從數據到模擬,《經濟預測革命》揭開房價漲跌祕辛

天下文化
user

天下文化

2025-09-30

瀏覽數 13,550+

台灣面臨高房價、通膨與地緣政治等風險,如何應對經濟不確定性至關重要。取自unsplash
台灣面臨高房價、通膨與地緣政治等風險,如何應對經濟不確定性至關重要。取自unsplash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編按:氣候變遷惡化、金融市場動盪、社會不平等加劇……,全球持續面臨諸多挑戰!身為複雜科學與混沌理論先驅的多伊恩.法默,運用大數據、強大運算能力,結合物理、生物與社會科學等跨領域方法,打造能模擬複雜經濟行為的動態系統。《經濟預測革命》不僅重現華盛頓特區房市泡沫與2008年金融危機,更回顧其團隊在新冠疫情初期所做的預測,如何遠比主流模型貼近現實。在高房價、通膨與地緣政治風險交織的今日,書中的決策新科學,為政府、企業與關心未來的人,提供應對經濟不確定性的重要行動方針。

《經濟預測革命》透過代理人基模型,重現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房市動態,並揭示買房、貸款與預期心理如何共同推升房價。當貸款政策過於寬鬆、槓桿效應過度放大時,房價上漲的循環最終會反噬,導致泡沫破裂與金融動盪。

由下而上產生的房市泡沫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不久,我們就為華盛頓特區的房屋市場建立代理人基模型。房地產市場是代理人基模型的理想環境,原因有幾個。首先,正如我們在金融危機中學到的慘痛經驗,房地產市場對整體經濟而言極為重要。其次,房屋買賣的方式使得房地產市場很難使用標準理論來建立模型(稍後會詳細說明)。相較之下,我們的代理人基模型只需模擬現實世界中買賣房屋的制度結構,並納入人們實際上用來做決策的經驗法則。儘管這個模型必須運用到大量的電腦程式和資料,但對任何買過房子的人來說,模型的運作方式一點都不陌生。 

我們的模型,利用房地產交易和抵押貸款的詳細資料,以及美國國稅局和人口普查局的資訊,重現買賣房子的所有步驟。我們模擬家戶租房或買房的決策,以及他們在貸款和買賣房屋時,與銀行和房地產經紀人的互動。儘管這聽起來像是很明顯的作法,卻與任何既有的主流經濟模型截然不同。這項研究成果提供有用的見解,讓我們了解房市泡沫在2006年達到高峰的驅動因素,得知避免發生下一次泡沫的方法。 

房市泡沫在隨後的金融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在1997至2006年期間,按照實際價格計算,美國的房地產價格上漲將近三倍,然後,在接下來的四年內下跌三成。這對經濟造成重大的影響,原因有幾個。 

首先,在美國和其他許多國家,房地產是家戶儲蓄的最大來源。當房價下跌時,每個擁有房子的人都會變得更窮,因此人們會減少消費,代表公司將降低生產,失業率因而上升。這代表買房的人愈來愈少,房價將持續下跌,讓人們變得更窮,形成惡性循環。任何房市泡沫破裂時,都會發生這種情況。 

本次泡沫的特別之處,以及泡沫破裂時特別痛苦的原因,在於銀行大量投資近年興起的金融創新商品,稱為房貸抵押證券,也就是將抵押貸款打包成金融商品。當房市泡沫破裂時,房貸抵押證券的價值大幅下跌。由於房貸抵押證券被視為安全的投資標的,世界各地的大型金融機構,都持有大量的房貸抵押證券。一旦房貸抵押證券的價值下跌,就造成全球性的信貸危機,金融體系突然從信貸寬鬆,轉變為信貸完許多企業無法借到營運所需的資金,引發失業率上升、消費減少,以及全球經濟產出低落。正如前言所說,紐約聯邦準備銀行在200年針對房價下跌可能造成的影響尋求諮詢建議,而令人遺憾的是,聯邦準備銀行的模型,大大低估房價下跌對經濟的影響。 

《經濟預測革命》一書,重現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房市動態,揭示買房、貸款與預期心理如何推升房價。取自維基百科

《經濟預測革命》一書,重現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房市動態,揭示買房、貸款與預期心理如何推升房價。取自維基百科

什麼因素導致房市泡沫?

但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房市泡沫?可能的原因包含借貸情形、高利率,以及人口結構的變化。但這些因素各自發揮多大的作用? 

我和研究伙伴在2010年獲得新經濟思惟研究院的資助後,得以著手解決這些問題。(此處指的,是由索羅斯巨額捐款成立的全球新經濟思惟研究院,而不是兩年後在牛津大學成立的機構。)當時我還在聖塔菲研究院,外聘同事羅伯.艾克斯特爾來院從事訪問研究。艾克斯特爾在喬治梅森大學負責計算社會科學學程(Computational Social Science Program),他是建立代理人基模型的先驅之一,比我更早開始這方面的研究。為了招募專業人士組成專案團隊,我們也邀請先前提到的吉納考普勞斯,他是房貸抵押證券和房地產市場的專家。最後,我們招募到當時在布朗大學任教的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教授,他或許是唯一從事代理人基模型研究的著名主流經濟學家。 

高教永續舞台 第七屆遠見USR獎說明會開放報名>>掌握最新評選辦法

房地產市場是一種地方現象,因此我們決定以典型美國城市的規模來建立模型。美國各地的房市泡沫並沒有一致的步調,例如拉斯維加斯的房市出現巨大的泡沫,但達拉斯的房市卻幾乎維持平穩。由於華盛頓特區處於中間地帶,看起來是不錯的選擇。 

資料蒐集是一大挑戰:我們蒐集1997至2010年間,有關房屋價格、借貸情形、收入、財富,以及人口統計的大量資料庫,包括數個華盛頓的特定資料庫。(因為艾克斯特爾在華盛頓工作,他的人脈協助我們取得難以到手的資料。)我們的目標,是以最接近真實的方式,模擬房屋的買賣過程。這代表我們必須模擬一些細節,像是人們如何從銀行獲得貸款,以及房地產經紀人如何幫助客戶找到合適的房子。我們模型中的主體是家戶,他們可能持有房屋或在外租屋。我們在小規模運算中模擬一萬個家戶的行為,在大規模運算中則模擬多達十萬個家戶的行為;雖然這些數目比華盛頓的實際家戶數還要少,卻足以提供良好的樣本。我們創造的虛擬家戶具有不同的收入和財富水準,能大致反映出華盛頓特區的實際家戶比例。 

虛擬家戶面臨的核心問題是:「我應該租房還是買房?」買房可能會導致每月的支出上升,但與租房相比,部分支出會用於償還本金( 借貸金額)。租房或買房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是否預期房價會上漲。如果鄰居擁有房子而你沒有,當房屋價格上漲時,你可能會後悔當初沒有買房。但如果你預期房價會下跌,那麼買房可能就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建立潛在買家的決策模型。每個家戶都根據最近的趨勢估計未來的房價;如果目前的房價正在上漲,家戶就會假設房價將持續上漲一段時間。有充分的數據證明,人們會以這種方式做出購買房屋的決策,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回顧式預期」(backward-looking expectation)。 

高資金槓桿使投資人陷困境

與此同時,虛擬家戶會思考未來的價格將如何影響他們。至於虛擬的潛在買家模型,則基於資料和常識支持的研究,同時運用前瞻式預期與回顧式預期。 

事實上,大多數人在購買房屋時都會申請房貸,這提高了風險。這種槓桿效應會放大收益或損失。如果你支付20%的頭期款,而房價上漲20%,投資就獲得 100%的回報,讓你很滿意這項投資。但如果房價下跌20%,你就損失全部的投資金額。

2007年的房價崩盤之所以讓許多人措手不及,就是因為高資金槓桿使他們陷入困境。 

貸款政策會影響有機會取得信貸的是哪些人,我們假設這對房價有很大的影響。為了測試這個假設,我們模擬申請房屋貸款的過程。當虛擬家戶決定購買房屋時,除非有足夠的財力直接購買,否則就會去虛擬銀行申請貸款。銀行會考慮每份貸款申請,評估家戶的收入和財富水準,據此接受或拒絕申請。虛擬銀行提供多種形式的貸款,從簡單又傳統的30年固定利率貸款,到繁複的新型浮動利率和氣球型貸款,應有盡有。在實際的危機爆發前,貸款政策變得更為寬鬆,即貸款變得更加容易,條件也更優惠,往往有更高的資金槓桿和更高比例的繁複貸款。 

(轉載自天下文化官網

《經濟預測革命》,作者: 多伊恩.法默,天下文化書版

《經濟預測革命》,作者: 多伊恩.法默,天下文化書版

你可能也喜歡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