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台積電生物多樣性獎揭曉,臺大與東海並列第一
▋新一代固態電池可拆解回收,輝能、Rimac聯手推電動車減碳方案
▋COP30前夕全球氣候談判陷瓶頸,歐盟內部草案洩密:誰是絆腳石?
首屆台積電生物多樣性獎揭曉,臺大與東海並列第一
根據統計,臺大共奪下新秀獎1件、菁英獎特優與佳作各1件,另有3件入選,以及1件提案獎,總計7件作品入榜,數量居各校之冠。東海大學則以生物多樣性國際研究生學程與生命科學系的研究成果脫穎而出,獲得1項菁英獎優等與3項入選,共計4件作品,與臺大並列菁英獎件數最多。中興大學則囊括新秀獎2件、入選3件及1件提案獎,展現強勁研究能量;台師大獲得菁英獎優等與佳作各1件;中山大學與海洋大學各有1件入選;屏科大則以食蛇龜疾病研究拿下提案獎。
本屆獲獎研究題材多元,涵蓋陸域、濕地與海洋物種。臺大團隊以遊蕩犬對原生食肉動物的影響奪下菁英獎特優,凸顯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壓力。東海大學博士生崔佛(Trevor Padgett)則以寄生植物「粗穗蛇菰」研究,深入探討其繁殖與生命史獲優等,為台灣首次深入探討此易危物種的生態與繁殖策略。台師大則以鳥類適應高鹽環境的研究獲優等,展現演化生理學的獨特價值。
此外,入選作品同樣展現高度學術貢獻,例如東海團隊對招潮蟹遺傳結構與竹節蟲親緣關係的研究,中興大學對崩塌棲地植生復育及溫泉藍綠菌的探索,臺大對鰻苗多樣性與鳥類資料庫的建立,均回應了當前生態保育與基礎科學的重要課題。
新一代固態電池可拆解回收,輝能、Rimac聯手推電動車減碳方案
固態電池廠商輝能科技(ProLogium)與汽車產業一級供應商Rimac Technology於9日在德國慕尼黑國際車展(IAA Mobility 2025)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共同開發新一代電池平台。雙方將結合輝能「超流體化全無機固態鋰陶瓷電池」與 Rimac 在高性能電池包設計的專業,打造可滿足電動車產業需求的解決方案。
合作內容聚焦四大目標:其一,採取「無模組化架構」,直接整合軟包電池,減少重量並提升能效;其二,提高封裝效率,讓電池在更小體積下儲存更多能量,延長續航里程;其三,導入先進熱管理系統,確保高速運行下的安全與穩定;最後,在設計階段即考量量產與成本,讓固態電池更快普及。這些設計不僅提升效能,也能降低能源消耗與碳排放,讓電動車更具永續價值。
新一代電池平台的一大亮點,是模組可拆解至單一電芯,便於維修與回收,提升材料循環使用率。輝能也在展會中展示與法國CEA-Liten (法國原子能暨替代性能源署工業技術研究部)合作的「可拆解式電池模組」,兼顧回收再利用與高能量密度,減少廢棄物,進一步降低碳足跡。輝能執行長楊思枏表示,憑藉專有的固態電解質與安全機制,公司希望打造更輕、更安全、續航更長的電池,推動真正的永續移動。
輝能近年積極擴張產能,2024年在桃園啟用首座千兆瓦時級工廠,已出貨超過 50 萬顆電池;同年在巴黎設立海外研發中心,並計畫於法國敦克爾克建置首座海外工廠,預計 2028年量產第四代電池。Rimac Technology則強調,與輝能合作能在能量密度與安全性上實現突破,並加速固態電池的量產化。
COP30前夕全球氣候談判陷瓶頸,歐盟內部草案洩密:誰是絆腳石?
根據《巴黎協定》,所有國家都必須提交「國家自主貢獻」(NDCs)的國家排放計畫,但到目前為止,只有約30國完成。聯合國呼籲所有國家在9月24日聯合國大會前提交,以便在今年11月第30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前有時間評估,但此刻歐盟內部卻陷入嚴重分歧。
根據《衛報》取得的一份外流草案文件,歐盟執委會與主要成員國在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上僵持不下。法國總統馬克宏曾提出延遲、淡化歐盟承諾可能性,而德國總理梅爾茨、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匈牙利總理奧爾班也可能會削弱目標。
歐盟目前的目標是到2030年時,溫室氣體排放量比1990年水準減少55%,但下一個「國家自主貢獻」,各國目前態度莫衷一是。在各國提交「國家自主貢獻」意興闌珊的現在,智庫新氣候研究所(New Climate Institute)共同創辦人赫恩(Niklas Hohne)認為,只有歐盟提交才能帶動氣勢,並促使其他國家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