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口支付啟示錄!平台經濟與AI治理再掀警訊

張敏敏
user

張敏敏

2025-08-27

瀏覽數 400+

「街口支付」爆發股東糾紛,從而引發連鎖效應,除了資金疑雲之外,更深層的是,數位平台在治理哲學上的盲點。遠見資料
「街口支付」爆發股東糾紛,從而引發連鎖效應,除了資金疑雲之外,更深層的是,數位平台在治理哲學上的盲點。遠見資料
00:00
00:00

近日街口支付鬧出股東糾紛,進而讓消費者與商家的雙邊信心大跌。從這個個案,我們可以思考,數位平台如何鞏固經營上十分重要的信賴問題,以及在AI科技的導入下,會有哪些商業挑戰。

2025年7月,「街口支付」(JKOPay)爆發股東糾紛,從而引發連鎖效應。包括全國電子、momo購物、PChome、蝦皮、家樂福等大型平台紛紛宣布停止合作。這家於2017年創立,曾以680萬用戶、每日交易量超過新台幣40億元的支付平台,如今被一卡通iPASS取代其龍頭地位。原因不僅是資金疑雲,更深層的是,數位平台在治理哲學上的盲點:對於「信任」的輕視,與對「制度規範」的漠視。

這讓人不禁反思:數位平台的永續經營,關鍵究竟在哪裡?

平台熱潮顛覆傳統經濟學

你能想像有一種生意,不需要自己生產產品,不需要自己去找顧客?幾乎不可思議地買空賣空?例如,我們熟知的平台,Uber本身不擁有車輛、Airbnb自己不需要蓋飯店、蝦皮電商本身無須囤貨。感謝網路的普遍與興起,平台經濟在過去十年成為顛覆商業運作,甚至成為新商業模式的主流力量,它突破傳統經濟學對企業經營的想像,改寫企業的獲利公式。平台創造的,是一種「去資產化」的網絡價值。透過媒合兩端使用者來創造交易,靠的是網絡規模與數據掌握,而非傳統的產能與資本設備,進而展現以下三個特點 :

1.打破邊際成本遞減思惟:平台的經營,每增加一個使用者,幾乎無需負擔額外成本。

2.透過自我增強循環:平台經營追求「網路效應」,愈多使用者就會創造愈多價值,進而吸引更多人加入,而成為正向飛輪帶動。

3.重點在多邊價值共創:平台不是單向供應產品,重點在於促進多邊互動與網絡外部性。

平台運作的邏輯:雙邊動態與網路效應

平台的成功仰賴雙邊市場(Rochet & Tirole, 2003)。一方用戶增加,會提升平台對另一方的吸引力,這種「交互強化」,即為所謂的「正向網路外部性」。然而,當平台失去某一方的信任(如商家對帳務不滿、消費者無處申訴),另一方也會開始撤退。這種斷裂導致平台價值快速遞減,形成反向飛輪。而制度信任,就是這個機制的「潤滑劑」,若缺乏明確規則、協作機制與回饋架構,網路效應很快會轉為瓦解效應。

評分制度與信任經濟

因此,平台經濟真正的底層邏輯不是技術,而是信任。這也是為什麼Uber有乘客評分、Airbnb有房東評價、蝦皮有買家回饋。評分制度是數位時代的「信任代理人」,用來解決陌生人之間交易的不確定性。評分制度的「治理中立、公平與透明」,就成為吸引商家與消費者加入的關鍵,街口支付便在這方面嚴重失守,從而失去商家與用戶的耐心。

平台的治理是永續的關鍵

事實上,制度理論學者Suchman(1995)也指出,一家公司能否長久生存,取決於其能否取得「制度正當性」,亦即是否被社會、政策制定者、產業同行、消費者認可。這種信任不只是效率或價格問題,而是平台能否回應社會規範、文化期待與責任義務。

【遠見 x 未來兒童雙刊共讀】週年限時優惠,不只加送一期,還送《未來兒童》知識庫權限!

街口支付初期以異軍突起的姿態挑戰銀行體系,但曾發生的背信事件、違法解雇員工疑慮,甚至有政治介入的操作問題,讓這個平台在央行介入監理、市場成熟與補貼退場後,逐一顯現其管理缺口。與泰山股權的疑慮,難以再度獲得商家支持,事件如果延宕下去,恐將淪為「制度孤島」(institutional island)。

當平台驕傲於規模而忘記謙遜

平台經營的另一個陷阱是「規模幻覺」:自認為用戶多、數據強,就能制定規則、擁有解釋權與主導權。街口支付的治理模式,長期以來,強調自主、不透明、不整合,反而暴露出治理傲慢。當規模成為平台傲慢的遮羞布,制度破口終將引爆信任崩解。

這提醒所有平台經營者:平台不是資源控制者,而是信任管理人。

平台+AI:未來的願景與風險

展望未來,平台經濟與人工智慧(AI)的結合已成趨勢:AI可協助精準媒合、預測用戶行為、優化定價與客服效率。從亞馬遜(Amazon)的個人化推薦,到LINE Pay的風險控管,AI勢必重塑平台運營方式。

但這也帶來全新挑戰:

1.演算法歧視風險:決策透明性低,若未揭露邏輯,將失去社會信任。

2.資料治理問題:平台如何取得、保管、運用大量個資,關係到信任邊界。

3.制度落差擴大:技術變化快於政策更新,將使「治理真空」成為新風險源。

制度信任,才是平台真正的基礎建設

街口支付的案例告訴我們,平台的成敗,不僅是技術或補貼戰的輸贏,而是制度信任的較量。唯有學會謙遜治理、回應社會期待、建構制度正當性,平台才能成為永續經濟的基礎設施。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JW智緯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中華OGSM目標管理協會」理事長;本文轉載自《哈佛商業評論》繁體中文版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