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屬 會員專屬 《造山者》導演分享護國神山背後「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信念

只做事不做官─葉萬安與他的書生報國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25-08-29

瀏覽數 300+

只做事不做官─葉萬安與他的書生報國
 
00:00
00:00

本文出自 2025 / 9月號雜誌 一團麵粉揉出2000億烘焙商機

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細讀與深思的書。它不僅是一部有成就與貢獻的書生報國個人回憶錄,更是記錄了台灣經濟發展歷程的第一手紀錄及現場的真實見證,也是一位公共知識份子知行合一的實踐。

作者葉萬安,人稱「萬老」,受過現代經濟的嚴格訓練,不張揚、不誇飾,以務實的學理基礎及樸實流暢的文字與堅定的信念,書寫出台灣在70年代的變局及調整的軌跡,也記錄了他個人長期參與公共政策的歷程與省思。

《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 葉萬安百齡回顧》,葉萬安著 ,天下文化2025.8.29出版

《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 葉萬安百齡回顧》,葉萬安著 ,天下文化2025.8.29出版

(一)一段歷時30餘年的約定

我與萬老的緣分,可追溯至1961年。那時我仍在美國讀書,利用修畢碩士,等待秋季入學讀博士的空檔,試寫了人生的第一本書《經濟發展導論》。書稿十餘萬字完成後,我猶豫是否值得出版,寫信把完成十餘萬字的書稿,向當時的美援會副主任尹仲容先生請益。

一個多月後收到回信,告知已通過審查,將由美援會出版。這對一個25歲剛開始第一年修博士的我是莫大的鼓勵。

若干年後才得知,是葉萬安先生率先閱讀書稿,推薦給經濟中心主任王作榮先生,再由尹副主委定案。對當時仍是留學生的我而言,這是莫大的鼓舞與肯定,稿酬一萬元,相當於我十個月寄回的家用;而對照往後這些前輩一生提攜後進的用心,我深知這絕非偶然。

正因如此,我對葉萬安的專業素養始終深具信心。在長期觀察與合作中,我愈發確信,像他這樣既熟稔制度運作,又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經驗的人,理應留下更多書寫。因此,我誠摯邀請他在天下文化出版著作,讓台灣讀者,特別是年輕世代,有機會理解一位政策幕後推手的思惟與堅持。

他在天下文化陸續出版了四本專書:《從管制到開放》(2011)、《為什麼台灣經濟由盛到衰?》(2019)、《台灣經濟再奮發之路》(2020),以及《台灣經濟奇蹟的奠基者 尹仲容》(2023),並於《百年仰望》一書中撰寫〈台灣經濟奇蹟的推手——李國鼎〉一文,展現他對台灣經濟發展史的洞察與深思。每一本書都是他多年經驗與思索的結晶,皆留下了台灣制度轉型的具體足跡。

然而,即使已合作出版多部專著,我心中仍有一個更深的期待——希望葉萬安能親自撰寫一部回憶錄,記錄他在經濟起飛年代的參與與觀察。作為制度建構過程中的重要推手,他的個人經歷,本身就是歷史的一部分,我深信,這樣的生命軌跡與重要見證,應當留下來。

多年前,我正式向他提出這項邀請。他一如既往地謙遜,認為自己只是幕僚;但仍允諾嘗試記下若干政策形成過程中的觀察與中間的波折。只不過,後來因身體微恙、奔喪探親與持續的工作邀約,使這個承諾一再延宕。直到百歲之齡,這本自傳終於問世,完成我們之間這份歷時30餘年的約定,也為台灣經濟歷史補上了一頁珍貴的註腳。

葉萬安多次出席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報告經濟情勢、提供建言。葉萬安提供

葉萬安多次出席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報告經濟情勢、提供建言。葉萬安提供

遠見39週年|訂兩年送一年、訂一年送半年 再送超級好書《黃仁勳傳》、《為什麼要睡覺》、《看得見的高效思考》

(二)低調的參與者,堅定的制度實踐者

李國鼎(1910)、葉萬安(1926)與我(1936)都出生於南京,葉萬安畢業於上海商學院,並曾赴國際貨幣基金與世界銀行進修。他從基層公務員做起,歷任台糖、美援會、經合會與經建會等機關要職,一路憑藉專業與誠信立足政壇。他從未有決策高位的職稱,卻在政策制定會議中與幕後常常扮演關鍵角色;他很少站在鎂光燈下宣布政策,卻是政策穩定推進的無形支柱。

他參與的經建會議、撰寫的備忘錄、推動的改革措施,不僅是行政技術層次的操作,更深刻影響台灣經濟治理的架構與方向。這樣的貢獻,無需浮誇詞藻;「不做官求名,只做事為理」,即是對他一生的最佳註解。

除了長年深耕政策實務,葉萬安亦是少數能橫跨官學媒三界的罕見人才。他曾於台大、東吳、東海等校兼課近20年,亦長期擔任《經濟日報》社論主筆,40年內撰寫社論近2000篇。他從不憑情緒說服,而是訴諸事實與判斷,這是何等漫長的歲月。他的文字語氣穩重,卻字字實在,蘊含深厚價值。

他被譽為「台灣經濟的活字典」,他也是「台灣經濟政策的規劃者與推動者」。

2008年4月10日,葉萬安(中)與時任總統馬英九(左)、副總統蕭萬長(右)合影。葉萬安提供

2008年4月10日,葉萬安(中)與時任總統馬英九(左)、副總統蕭萬長(右)合影。葉萬安提供

(三)為制度留下註腳,為歷史寫下真實

這本《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葉萬安百齡回顧》是實事求是地從各項經建計畫出發,記錄政策如何在現實條件下逐步醞釀、形成與落實。他從不自矜其職位,不讓理性退縮於情勢壓力,更不使數據屈服於政治需要。他始終冷靜觀察、據理分析、忠誠建言,是制度運作中不可或缺的理性力量。

在這個語多誇大、講究公關的年代,葉萬安的耿直與堅持,愈發可貴。他用一生踐行一種沉靜而堅定的公共精神。他相信,制度的進步不靠口號,而須憑藉機制與原則的落實;政策的有效,不靠情緒動員,而來自知識與價值的平衡。

這本書,不僅是葉萬安獻給台灣社會的紀錄,也是我們這一代應當珍視與傳承的制度遺產(legacy)。

謝謝萬老,以他百年人生,留下這本沉穩厚實的《為台灣經濟奮鬥一生:葉萬安百齡回顧》,然後美夢成真。他為台灣70年來的經濟制度留下一部可資借鑑的紀錄;不為個人發聲,而是為歷史寫下一份經得起檢驗的真實。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