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血汗經驗台商教戰 布局印度,避開8個痛

林孟儀
user

林孟儀

2008-04-01

瀏覽數 26,650+

血汗經驗台商教戰 布局印度,避開8個痛
 

本文出自 2008 / 4月號雜誌 勇敢投資印度

將印度納入台商全球佈局的戰略版圖,已經勢在必行,但這一個複雜而難以理解的國度,到底該如何經營呢?

1.孤軍奮戰之痛/團結才有籌碼拚搏

首先,必須挑對模式。

今年初,經濟部已經宣布要籌組開發公司,向安德拉州(Andhra Pradesh)州政府申請一塊1600公頃土地,打算成立「台灣工業區」,協助台商集體布局印度。

居中穿針引線的,正是去年在該州已設廠的萬邦鞋業董事長陳清煙。陳清煙現在儼然是「印度專家」,每次只要一回到台灣,手機就接不停,因為台商詢問印度台灣工業區計畫的電話沒停過。

「台商在大陸單打獨鬥慣了,但是到印度想成功,一定要團結,」陳清煙直言,印度的市場與法規太複雜了,台商又多中小企業,必須共用資源,分攤風險,集體去談判,才有勝算。

2.獨擔風險之痛/找對伙伴更能快樂投資

除了打團體戰,不少目前在印度經營有成的台商,都是先「借東風」,與印度當地廠商合資,才不會瞎子摸象,大吃悶虧。

「到印度一定要找伙伴,千萬不要自己玩!」瞭解印度市場的《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諄諄告誡。

例如陽明海運1986年便在印度設據點,委由當地海運公司經營,2005年收回經營權後,仍與原海運公司合資經營。

「這是卓越的決定,讓陽明在印度成立的初期沒有受到任何摧殘,每年都有盈餘!」陽明海運印度總經理林靜國得意地表示。

進入印度15年的友訊科技(D-Link),也是選擇當個快樂的投資人,由印度合資伙伴負責設廠生產、營運。

聯強國際也採取相同策略。聯強在2004年以2400萬美元入股印度第二大3C通路商雷廷頓(Redington Group),當初占有36.4%股權,至今一切經營管理都是委由合夥公司負責,聯強只是負責在後端引進商品與分享通路策略等工作。

「印度這種地方,文化跟我們熟悉的差太多了,在這種環境下要去布建綿密的通路,一定要找當地人合作,」聯強總裁杜書伍笑著說,「我們當個快樂的投資人就好了!」

雷廷頓每年平均成長30%,去年甚至股票上市,股價一度衝到458盧比,聯強找對伙伴,讓許多台商羨慕不已。

3.地價租金之痛/選對落腳點才能邁向成功

決定進入模式,如何選對落腳地點,也是台商最常問的問題。

印度有28個州,六大都市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清奈、海德拉巴(Hyderabad)及班加洛爾(Bangalore),分散東南西北,區域差異極大。

貿協駐孟買辦事處主任張原林分析,孟買是金融中心、新德里是行政中心,銷售辦事處多,房租地價也高得嚇人;清奈所屬的塔米爾.那度州(Tamil Nadu)政府近幾年積極招商,吸引不少科技及汽車製造商,如諾基亞(NOKIA)、現代(Hyundai)汽車等,使清奈崛起為印度的製造重鎮。

看準印度的基礎建設商機,專營路面工程設備橡膠履帶的永輪實業,2006年前進印度。

永輪駐印度負責人魏正豪指出,由於七成客戶總公司都在孟買,因此決定到孟買,但孟買市區租金貴得嚇人,而且進口產品到孟買還要付約5%的入市稅,所以永輪最後決定落腳在孟買近郊約兩小時車程的「新孟買(Navi Mumbai)」區。

魏正豪提到幾次奔波印度南北部參展的經驗,發現印度因為幅員遼闊,南北部的競爭廠商對彼此並不熟悉。

因此他認為,印度很難用一套行銷策略打通關,必須非常因地制宜、各個擊破;而且另一方面,只要努力利用南北部資訊落差,同樣商品在南北部的販售價格可以不同價,反而有更大的利潤空間。

4.台幹思鄉之痛/比等退伍還苦

生活環境落後,台商想前進印度,連派台幹都成問題。

目前派駐印度的台幹,不乏著眼新興市場崛起,自告奮勇想來打前鋒、燒冷灶的壯士,願慷慨就任。不過絕大多數的人,卻是抱著當兵抽中「金馬獎」、發配邊疆的心情來到印度。

困在孟買總是打結的車陣中,一位已經派駐印度六年之久的台幹不禁提起,他的行李經常是打包好的,只要上頭一聲令下,他可是隨時準備回台灣!

另一名駐印的台商高層,甚至還向公司開出每個月都得回台灣一星期的條件,不然他就不幹了!

【會員限定活動】護國神山怎麼造?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背後的賭注!

「印度全世界的細菌都有,」有台商笑說,印度水質和衛生環境極差,霍亂、傷寒、瘧疾這些彷彿是上上個世紀才流行的疾病,都還很常見。有一位台幹到印度後就改吃素,因為印度的病菌太多,環境太毒,「只好指望靠吃素來排毒!」

協助大陸工程興建德里捷運的升業營造為了派駐在新德里的25名台幹,特別送了一位台灣廚師過去,另外教導兩名印度籍廚師做中式料理,讓員工嚐得到家鄉味。

除了飲食各方面外,印度適合台灣人的休閒娛樂也很匱乏,卡拉OK、現代賣場、餐廳都很少。一位曾經派駐孟買六年多、去年才返鄉的台幹笑說,被派到印度只能做兩件事情,一「修行」、二「存錢」,因為實在沒什麼東西可以逛、可以買。

5.人才聘雇之痛/素質不齊、效率不彰

媒體總說印度有許多的軟體人才、英語流利,其實印度識字率只有65%,受教育的印度人中,多數是受印度文教育,英文僅止於日常聽寫,會說英文的人口約有35%。

參差不齊的人力素質,與不彰的工作效率,是台商招募與管理時最大的困擾。

「隨時都有人拿履歷給你看,宣稱他的證照一堆,其實可能連電腦上機都不會!」大陸工程駐新德里的協理曾鵬舉無奈地提醒,印度人力成本雖低,但薪資這兩年已經高漲許多,而且管理不易,流動率高。

「印度員工每三個月,就敢來跟我要求加薪!」華碩亞太區總經理特助崔國斌不可思議地說。「員工請假變多,就知道他去面試了!」魏正豪也提到,印度員工很喜歡到處比價、面試,永遠在尋找下一個工作。

員工總是騎驢找馬,工作效率也不高。魏正豪每次回台灣總公司述職,交辦印度員工做的事,往往都沒進行,「我看他們不怕被開除,因為很容易找到別的工作。」

升業營造駐印幹部施國楓,不禁搖頭提到,在德里捷運工地,再好的工程設備也無用武之地。「我說吊鋼筋用吊車比較快,他們說不用,用人慢慢搬也一樣。鋼筋用機器剪,一秒鐘就斷了,他們也說不用,拿鐵塊用剁的,十分鐘才剁斷一根!」施國楓觀察印度人不講求效率的工作心態,「因為政府就只有要求這樣啊!花100元可以做好就好,何必花500元做到那麼好的品質?」

6.種姓隔閡之痛/階級制度成管理黑洞

而仍根存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更是台商在管理時必須理解與面對的文化。

在印度,有些餐館的服務生分成兩種,低種姓或賤民出身的服務生,只能把菜從廚房端出來,再由高種姓的服務生端到客人桌上。

魏正豪有次開車去南部的海德拉巴找客戶,途中客戶打電話來,他正在開車,便請業務接聽,沒想到客戶把電話掛了。魏正豪於是路邊停車打給客戶,客戶卻質問:「剛為什麼叫業務聽?以後不要找下面的人跟我講話!」讓魏正豪嚇了一跳。

他指出,在孟買這種大都市,種姓制度較淡化,業務可以直接打給客戶,但出了大都市,印度人還是很在乎種姓與對等關係。辦公室裡,種姓低的員工不敢叫種姓高的員工做事,因此選任主管,不免還需考量其種姓位階。

大陸工程協理曾鵬舉提到,有一次印度下包廠商到大陸工程洽談生意時,挑釁地問大陸工程在座一位印度經理的父姓,曾鵬舉當時立刻反嗆包商:「你想知道我的父姓嗎?」

7.法規稅務之痛/好的地頭蛇再貴也值得

印度法律與稅務規定相當繁雜,一不小心就會「踩地雷」。一名台商便笑說,印度往往制訂了新法,舊法也不知道廢除了沒有;稅務則是中央稅、地方稅一堆,請教三個律師,可能得到三種答案,白紙黑字的合約,都還會出問題。「稅務是所有外商的痛!隨便一個合約筆誤的話,稅可能就是30%跟40%的差別,」升業營造施國楓強調。

萬邦鞋業找了印度當地的顧問公司處理合約稅務等問題。「我常跟台商說,什麼錢都可以省,但請顧問的這些錢絕對不能省!否則會吃大虧!」董事長陳清煙嚴肅地指出。

永輪實業是在印度台北協會舉辦的招商說明會上,認識目前的印度顧問。魏正豪派來印度後,就是這位顧問建議將辦公室落腳在新孟買以省進口稅,並協助辦公司登記,還陪魏正豪到處找辦公室和倉庫,徵人時,也陪著面試員工。後來顧問共收費20萬盧比,約新台幣16萬元,魏正豪認為很合理;畢竟找對了地頭蛇,就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

8.定價邏輯之痛/單價便宜不算便宜?

想和印度人做生意,你的邏輯也必須全盤改變。

和印度廠商貿易多年的台中正多實業老闆張耀誠表示,起初和印度人做生意,實在像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例如,1元的乾電池可以用100分鐘,可是印度客戶說好貴喔,他們寧願買5毛錢、只能用10分鐘的電池!」

印度人是發明零與一數學觀念的民族,數學頭腦一等一。但是做起生意來,怎麼只有總價觀念,而沒有單位成本觀念?

中國信託印度分行經理范添喜觀察,在人均所得只有965美元的印度,現階段的印度,品質絕對不是消費時的主要考量;「印度消費者現在唯一能承受的是總價觀念,而不是單位成本的概念。」

因此進入印度必須採取「化整為零」的做法,獲取高單位利潤。例如印度聯合利華推出1盧比一次使用的洗髮精就大受歡迎。

除了「愈便宜愈好」,印度人很會比價殺價,也是出了名的。

「印度人和你簽約了,還會跟你殺價;就算已經到了海關那裡,還要再砍一刀!」貿協駐孟買辦事處經理杜富漢這麼形容印度人精於殺價的功力。因此廠商可以把利潤抓高再讓印度人砍價,仍然有利可圖。

步步為營,處處留心,絕對是台商前進印度的不二法門。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