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遠見39週年 遠見39週年 全年最優惠25折起,現在就是訂閱最好時機!

教人減重自己卻更胖?挺過90公斤的人生低谷,陳君琳親授「終極減肥祕訣」

周彥妤
user

周彥妤

2025-08-04

瀏覽數 400+

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陳君琳。陳之俊攝
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陳君琳。陳之俊攝
00:00
00:00

41歲減重醫師陳君琳,住院醫師時期體重曾飆至90公斤,還得硬著頭皮站上台教人瘦身,內心盡是尷尬。當時因高壓輪班和混亂作息,體重不斷攀升,甚至不敢再量體重。10多年前,她靠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成功瘦下30多公斤,且多年未復胖。昔日模樣隨舊照「出土」,判若兩人。她認為,「減重不是對抗身體,而是讓它放心。」她,是怎麼辦到的?

90公斤的人生低谷,宣導減重但自己更胖

越功能醫學診所院長陳君琳從小就胖,大學時期因運動受傷、活動量驟減,體重迅速上升。進入醫院擔任住院醫師後,高壓輪班、作息混亂,加上三餐不規律,讓她靠鹽酥雞、滷味和含糖飲料填飽肚子,體重再從70公斤一路飆至90公斤,甚至不敢再踏上體重計。

「我站在台上衛教民眾怎麼減重,心裡卻充滿自卑,因為我比他們還胖。」陳君琳坦言,明知肥胖的健康風險,也試過報名健身房課程,當時始終提不起勁,無法持之以恆,「知道卻做不到」,成了她最大挫敗。

「那段時間,我真的很鬱悶。」她回憶,當時身邊的老師專攻肥胖相關研究,致力推廣正確減重觀念,而她自己卻陷入體重失控的困境。每當輪到自己要上講台談減重,她都感受到來自台下的質疑,只能苦笑說:「大家一起努力吧!」

陳君琳(右)在住院醫師時期,體重暴增至90公斤,最後連體重計也不敢再踏上。陳君琳提供

陳君琳(右)在住院醫師時期,體重暴增至90公斤,最後連體重計也不敢再踏上。陳君琳提供

回顧那段人生低谷,陳君琳體悟到,「肥胖不是懶,也不是缺乏自制力,而是一種能量使用的障礙。」她形容,吃進來的熱量像背著金山、銀山,卻動不了,只能囤積在體內。許多人以為胖是因為懶惰,實際上身體處於長期疲憊狀態,根本動不起來。

減重不是對抗,是讓身體放心

離開醫院,擺脫日夜顛倒的住院醫師生活,回歸正常作息後,陳君琳才真正理解自己的身體。她開始學習營養知識、嘗試低醣飲食,深入理解身體對壓力與食物的反應。她發現,肥胖常來自長期壓力導致的錯誤訊號,身體誤以為正處飢荒,因而不斷儲存能量、渴望高熱量食物,同時抑制活動力。

期間,陳君琳也曾嘗試過吃代餐、吃中藥、中醫埋線等各式減重方法;但真正帶來改變的,不是某種特效手段,而是開始「順應」身體,照顧身心。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讓身體感到放心。」陳君琳強調,吃對食物、睡好覺與學會紓壓,才是瘦身的不二法門;唯有理解身體的運作邏輯,調整生活節奏,才能打破情緒性飲食的惡性循環。

陳君琳在體重巔峰時期,成天昏昏欲睡,做事總提不起勁。陳君琳提供

陳君琳在體重巔峰時期,成天昏昏欲睡,做事總提不起勁。陳君琳提供

歷經一年半,她成功減去30多公斤,身體發炎指數下降,精神狀態顯著改善,不再動輒疲倦、整日昏沉,也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情。更難得的是,她至今未曾復胖。

歡慶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1.5年瘦30多公斤,笑稱像賺回人生

「瘦下來真的有一種賺回人生的感覺!」她笑說,過去胖的時候,坐飛機覺得擁擠難受,稍微動一下就筋疲力盡,考試時昏昏欲睡,假日也提不起勁,只想躺平休息。瘦下來後精力充沛,性格也更開朗,有餘裕投入更多生活樂趣。

減重過程中,她也曾遭遇停滯期。為了調整心情,她開始嘗試羽球、重訓、拳擊等運動,「我不是為了瘦而運動,而是為了讓自己快樂。」

她強調,減重不能只靠意志力苦撐,而是從理解身體開始。關鍵在於調整飲食、搭配運動,同步管理壓力與生活節奏。光靠運動,若飲食失控,仍難見成效。

肥胖並非意志力薄弱,減重有時像戒癮

陳君琳指出,許多人減重失敗,不是方法錯,而是忽略進食背後的動機;吃除了「吃飽」,還有「吃爽」,前者是維持生存所需,後者則多半來自壓力、情緒或誘惑,這種「嘴饞」如同上癮,也是現代人的難題,才會讓人愈減愈挫折。

臨床上常見「努力減重過卻總是失敗」的族群,包括輪班者、雙薪家庭、壓力爆表的上班族,常因作息紊亂、睡不好、壓力大、沒時間運動,長期暴露在高壓狀態下,壓力荷爾蒙失衡,導致減脂困難、食慾亢進、睡不好又更疲倦,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陳君琳結束住院醫師生活後,逐步重整生活節奏,建立健康飲食習慣。陳君琳提供

陳君琳結束住院醫師生活後,逐步重整生活節奏,建立健康飲食習慣。陳君琳提供

她強調,肥胖是一種慢性病,並非意志力薄弱,而是受基因、荷爾蒙、壓力與睡眠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視為長期管理的健康議題,才能真正穩定瘦下來。

減重是身心平衡的旅程,自主管理掌握人生

減重帶來的不只是外型改變,更是健康全方位改善。根據臨床數據,體重減少5%以內,有助控制高血壓與血糖;減去5至10%,可進一步緩解壓力性尿失禁、預防第二型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血脂異常、氣喘及代謝性脂肪肝等疾病。

減重10至15%,對代謝性脂肪肝炎、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胃食道逆流及膝關節炎等症狀,會帶來明顯改善;減重超過15%,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緩解第二型糖尿病,甚至減少心血管死亡率。

陳君琳成功瘦身後體認到,減重不是意志力薄弱問題,而須視為長期管理的慢性病。陳君琳提供

陳君琳成功瘦身後體認到,減重不是意志力薄弱問題,而須視為長期管理的慢性病。陳君琳提供

陳君琳強調,減重是一場身心平衡的旅程,不只是讓人變瘦、外表更出色,更能改善健康,提升生活品質。最重要的是,這段過程能培養自主管理的能力,進而重新掌握人生,找回真正的自己。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