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間8月1日,美國宣布對台灣暫時性關稅為20%,比日韓的15%來得高,引發一片譁然,台灣廠商無不憂心忡忡。在市場波動劇烈的經貿環境下,台灣企業如何站穩腳步,證交所在關稅揭牌前夕提解方。
為推動台灣資本市場價值、協助企業因應全球經貿變局,證交所於 7 月 31 日舉辦「壯大臺灣資本市場高峰會」。匯聚近 200 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創辦人、總經理及高階主管,透過產官學專家的深入剖析與多元觀點交流,期盼協助企業強化國際視野與決策能力,全面提升應變力與競爭力。
本次高峰會的另一矚目焦點為「前瞻論壇」,以「掌握全球競合新變局,台灣企業新契機」為主題。論壇邀請總統府資政沈榮津、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董事長黃志芳,以及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連賢明,分別從美中角力新常態下的台商布局、美國關稅新制後的新南向政策、新台幣與美元政策變動對台灣資金與投資的影響,以及台灣優勢產業與傳統外銷產業的海外市場規劃等角度,深入探討台灣企業應如何強化風險管理並提升國際競爭力。
總統府資政沈榮津分析了川普 2.0 時代的「對等關稅政策」,他建議企業採取靈活營運模式,透過分散供應鏈、第三地生產等機制,降低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實現市場多元化以分散風險。同時,他強調在地化策略的重要性,以快速回應客戶需求並降低關稅成本。
沈榮津:分散市場、導入AI、提升附加價值
面對不穩定的市場局勢,沈榮津資政強調,廠商首要任務是分散市場,以降低風險。由於川普政府的政策不再僅限於單一國家制裁,而是對各國施壓,並有明顯的「去中化」趨勢,因此,不論是擴大在美布局或尋求區域多元發展,都是台商分散風險的策略。
他以台灣資通訊產業的「電子五哥」(鴻海、廣達、華碩、仁寶、明基)為例,說明他們正加速在美國德州的投資布局。例如,緯創在奧斯汀設立伺服器系統整合基地,廣達也擴大在美國的伺服器產能。
至於傳統產業,因應策略則是加速導入智慧製造與AI技術,強化產品的附加價值與技術門檻。沈榮津指出,AI技術的高速運算能力能為廠商找出最佳加工路徑參數,從而提升競爭力。此外,傳產也透過多元市場布局,提升供應鏈韌性,例如紡織龍頭儒鴻、聚陽在越南、印尼、孟加拉等地設廠,以供應快時尚品牌需求。
自行車品牌巨大、美利達則在台灣負責設計研發,並將中低階車款的生產布局到越南、柬埔寨,以降低關稅與成本;同時在波蘭設立組裝基地,以供應歐洲市場並享有零關稅。「這個布局最重要就是強調分散市場的風險,還有強化品牌的國際化,來符合歐洲對碳足跡管理跟運輸效率的要求。」他總結道。
沈榮津也強調,產業必須升級轉型,生產少量多樣、具技術門檻及半導體客製化的產品,「這樣日子才會好過。」他以工具機產業為例,如果繼續生產量大、標準化、技術門檻不高的產品,將難以與已然崛起的中國企業競爭,因此台商必須升級。
黃志芳:確保技術領先、重視資產負債表
「川普就像羅馬競技場的皇帝,東亞這些貿易國家則像場內的格鬥士,打成一團啊!」貿協董事長黃志芳則用生動比喻點出了川普上任後,全球貿易市場的劇烈動盪。
黃志芳提出了台商的四大主要因應之道。首先,他強調台灣廠商必須提升核心競爭力,否則在中國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將無法占據優勢。國內廠商必須確保自身擁有技術上的領先與獨特優勢,才能在與中國、韓國、日本等國的競爭中生存。
其次,廠商也要更重視公司的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他認為,資產負債表是企業能否戰勝對手、存活並持續競爭的基礎。針對坊間關於台灣是否會步上日本「失落30年」後塵的說法,黃志芳認為,日本當年正是因為資產負債表的蕭條,導致賺來的錢都用於還債,無力投入新的研發才陷入困境。他強調,在總體經濟大幅變動之際,「我建議大家真的要很注重資產負債表的策略。」
黃志芳也點明了政府的角色,建議透過設立「主權基金」協助中小企業掌握上游資源,穩定訂單來源以因應市場波動。他指出,傳產業者及中小企業常面臨規模小、通路被國外買家掌控的困境。主權基金可藉由購買國外通路,掌控上游訂單來源,再分配給下游廠商,「這能根本解決中小企業訂單掌握在上游客戶手裡,不斷被殺價的命運。」
此外,黃志芳也鼓勵廠商不要排斥到美國製造,因為若能進入美國就地生產,「你就等於對這些地緣政治、這些關稅免疫。」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擁有最先進的科技和研發能力。企業若能進軍美國,便能直接與美國尖端技術研發和廣大市場結合,這有別於過往單純擴大代工規模的做法。
為因應分散市場的需求,貿協扮演著協助中小企業拓展國際市場、進行國際媒合的角色。黃志芳舉例,貿協邀請國外廠商來台洽談合作,也帶領國內廠商到國外參展及參訪,以爭取國外訂單。此外,在政府鼓勵下,貿協也開發了「AI easy trade」方案,免費提供給中小企業,作為中小企業的「企業大腦」,協助決策。
連賢明:台灣面臨結構轉型選擇題
「我們不會變成日本的失落30年,但現在傳產真的苦不堪言。」中經院院長連賢明道出台灣當前的產業矛盾。隨著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關稅政策再度升高,中美供應鏈重組與去中化趨勢快速演進,台灣正走向一場結構轉骨的轉型大考。
面對新一波關稅衝擊與美國潛在降息,中經院分析,新台幣雖有升值壓力,但下半年震盪幅度可望收斂。央行在貨幣政策的三工具「匯率、利率、信用管制」中,預料將更倚重信用管制,協助苦撐的傳產企業,因為目前利率偏低,調整空間有限,匯率也難強干預。
至於美國降息的可能性,連賢明說得犀利:「你看川普在Truth Social罵最多的是誰?一開始是拜登,後來就是鮑爾(聯準會主席)。」他直言,川普強烈要求降息,原因不只是經濟,而是因為高利率已讓美國聯邦政府利息支出接近國防預算,財政壓力沉重。然而,「鮑爾已經被罵到掛不住面子,最快也得等到9月才可能考慮降息。」
一旦美國進入降息循環,新台幣恐再度升值,對出口構成進一步壓力。「匯率對AI產業影響大,但傳產更在意這個問題。」連賢明強調,未來央行可能轉向更具選擇性的政策,對AI與傳產實施差異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