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31日(美東時間)「壓線」簽署行政命令,公布69個國家地區的最新對等關稅,台灣是20%,由於此數據並非政府談判的目標,且高於日、韓5%,引起各界譁然。不過政府強調這只是「暫時性稅率」,台美並未完成總結會議,待後續達成協議,可望調降稅率。不管最終能否調降?台灣所承受的疊加效應並非表定的20%,恐回到4月2日第一次宣布的32%,為什麼?
過去,川普對主要貿易順差國的談判結果,幾乎都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宣布,例如日本、歐盟或韓國,唯獨台灣於截止前一刻,才被包裹宣布。這一波共計有69個國家地區,稅率介於10%〜41%,將於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零時生效。
該名單涵蓋美國主要貿易國與部分貿易伙伴,川普旨在解決長期的貿易不平衡與保護美國的經濟與國安。各國除既有的對等關稅外,所有被美國認定為「轉運逃稅」的貨品,不論出自哪個國家地區,一律加徵40%的關稅。
為何台灣僅公布稅率,卻毫無實質內容?總統賴清德在記者會上表示,大家都遵守國際經貿談判慣例,簽有保密協定。「換句話說,在沒有做總結會議,確定最後稅率前,雙方不得公布談判細節,台灣自然也沒有例外。」
他進一步表示,我們已完成階段性的成果,由32%調降到20%,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稅率。
新台幣劇烈升值,堪稱外銷業者不可承受之痛
其實,外銷產業在20%對等關稅出爐前,就已經叫苦連天,主要來自劇烈的匯率波動。就在川普宣布關稅的前一天4月1日,美元兌換新台幣的匯率為33.22元,從4月2日起,新台幣呈上升趨勢;6月27日,一度來到28.904元,創下近三年盤中新高紀錄,相比4月1日的匯率,升值幅度逼近13%。
綜觀整個7月份,美元兌換新台幣維持在29至29.9元間。7月4日甚至碰觸到28.931元,7月的匯率相較4月1日,漲幅為10〜12.7%。
多數人不免聯想是否與美國有關?雖然總統賴清德已透過影片澄清:台美貿易談判並未涉及匯率議題,呼籲民眾保持信心,並批評部分人士「炒作匯率議題」。
央行總裁楊金龍也召開記者會表示,新台幣升值源於市場預期心理及外資匯入。他更嚴正否認遭美方施壓,「海湖莊園協議屬市場臆測並非事實」,呼籲廠商不要聽信市場過度誇大或不實分析,產生非理性預期而拋匯。
巧合的是,如加計4月以來匯率的升值幅度,「對等關稅」談判對台灣產業的疊加衝擊效果,剛好是4月2日川普第一次公布的32%稅率。容或匯率會浮動,大致仍與32%相符:對等關稅20%+7月匯率升值10%〜12.7%=30〜32.7%。
不管這一波急升的實際原因為何?新台幣劇烈升值,成為亞洲最強勢貨幣是事實,堪稱外銷業者不可承受之痛。
6月26日,機械公會理事長莊大立對外表示,機械業因新台幣升值已經哀鴻遍野,有廠商暫時不接單,但不接單就可能造成無薪假,「也許政府認為進口與出口可互相抵銷,但對機械產業已造成很大的傷害。」
學者示警:毛利率20%的中小企業可能賺變賠
7月29日,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院士劉佩真發表的「2025年國內產業界所面臨變幻莫測的經營環境」文章中指出,有鑑於台灣經濟結構上有逾六成仰賴出口,新台幣升值將壓縮出口商如資通訊、晶圓代工、機械、汽車零組件、紡織以及部分鋼鐵業的利潤,造成壓力。
根據凱基投顧的分析指出,若新台幣升值10%,將影響上市公司本業毛利率約4〜5%,對各產業毛利率的衝擊為:半導體4〜7%、電子下游1〜1.5%、網通業5〜10%;傳產窗簾約4%,製鞋及成衣2〜2.5%。
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吳大任曾示警,若台幣升至27〜28元,毛利率僅20%的中小企業可能「賺變賠」,不敢接單或投資,甚至面臨倒閉風險。另,根據經濟部數據顯示,2024年中小企業倒閉率5%,台幣升值可能推升至7%。
匯率波動已對很多外銷產業,造成實質利潤壓縮與訂單流失,迫使部分廠商暫停接單或面臨無薪假風險。假設最終對等關稅仍維持在7月31日宣布的20%,企業恐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
雪上加霜的是,台灣兩大競爭對手「日本與韓國」的關稅僅15%,且貨幣不似新台幣強勢,日圓保持平穩甚至微跌;韓元最多升值5%,近日還一度貶值。
尤為棘手的是,台灣的出口占GDP55〜60%,堪稱經濟的命脈所在。現在,外銷廠商既要承受匯兌損失風險,又要負擔美國20%的關稅,形成雙重壓力,恐對整體經濟造成衝擊。
「大魔王」232條款對台灣出口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影響深遠
首當其衝的不只傳產外銷業者,也會波及台灣最強的高科技產業。8月1日早上8點8分,總統賴清德於臉書發文表示:台美還未完成總結會議,美方對台灣公布20%的「暫時性稅率」,只要後續達成協議,可望再調降稅率,「台美雙方後續也將就供應鏈合作及232條款相關議題一併磋商。」
顯見232條款是台美談判膠著的關鍵:美國《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的規定,簡稱232條款。
癥結點在台灣對美國大量貿易順差,所出口的半導體、資通訊、電子零組件等產品,正是美國用以判斷國安風險的重要項目。美國希望將232條款與對等關稅議題綁定談判,我方則努力爭取不對ICT(資通訊)業造成衝擊。
232條款的潛在衝擊巨大,談判複雜且涉及國安敏感,被稱為「大魔王」,對台灣出口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影響深遠。
總統賴清德進一步強調,台美談判兩大目標,一是爭取合理、對台灣有利的對等關稅;同時也爭取232條款的關稅,對台灣的ICT產業、電子零件業不至於造成衝擊;二是深化台美的經貿合作,促進在國安科技以及多元領域的合作,創造雙方長期的利益。
國人無不期盼,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所領軍的團隊,能在8月7日前,繼續與美國協商,爭取到對台灣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