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半導體產業風向球的台積電(2330)法說會登場,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再度交出亮眼成績單,受惠於AI需求強勁,Q2淨利達3982.7億元新台幣,堪稱史上最強。不過,隨著台積電擴大海外布局,相關擴廠進度與人力成本也成市場關注重點。
台積電(2330)2025年Q2法說會於7月17日登場,前一日,股價一度觸及1125元,回到2月7日的水位,創下半年來新高。17日早盤也一度站上1135元,不過盤中翻黑,以1125元持平作收。
隨著台積電站上全球巔峰,外加地緣政治變動時局下,這場法說會儼然成為半導體業風向球,從匯率、關稅到海外布局都引人關注。
AI需求帶旺!台積電開出史上最強Q2
財報顯示,第二季營收達新台幣9337.9億元,年增38.6%,與第一季相比上升逾11個百分點;稅後純益達新台幣3982.7億元,年增60.5%,堪稱史上最強第二季表現!毛利則年增52.8%,季增10.9%,符合市場預期。2025年第二季毛利率為58.6%,台積預期今年第三季將介於55.5至57.5%
至於投資人最關注的EPS,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也帶來好消息,第二季EPS高達台幣15.36元,「今年股利投資人會收到18元,明年股利至少20元。」他也指出,2奈米預計於2025年下半年量產,2026年上半年開始貢獻營收。
僅管匯率與關稅陰霾未散,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依舊笑語連連,更給出一劑強心針。他表示,目前未看見客戶需求改變的訊號,更宣布上調2025年全年展望,以美元計價營收成長預計上看30%。
魏哲家強調全球對於AI資料中心的需求持續穩定高漲,也就是說,市場對於2奈米的需求,是由高效能運算(HPC)和智慧型手機兩大領域同時導入,「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強勁的需求」。
他笑說,之前股東會形容產能「供不應求」,引人誤會,這次他要更謹慎措辭,強調台積電會「努力縮小供需差距」。
海外擴廠、人事成本高,短期恐稀釋獲利
3月初,魏哲家於白宮宣布將在美國擴大投資1650億美元,包括興建六座晶圓廠、兩座先進技術中心與一座研發中心。法說會中更新,亞利桑那州首座4奈米廠已成功投產,第二座廠房也已完工,預計採用3奈米製程,且為因應客戶需求,將加快生產進度。
目前,台積電正積極於美國建設2奈米廠,魏哲家也解釋全球廠區定位,相較於日本生產CMOS、歐洲廠生產車用等特殊晶片,美國廠預計負責先進製程,未來2奈米及以上先進製程產能,預計約有三成會位於美國。
只不過,海外擴廠的基礎建設與人力成本,預期未來五年內將稀釋獲利,初期稀釋占比約2-3個百分點。隨著規模擴大,後期可能將擴大至3-4個百分點。
對此,黃昭仁說明,隨著亞利桑那州廠規模擴大,台積電將持續改善營運與成本結構,並與當地客戶與供應商合作。儘管短期毛利率難免受到衝擊,但長期來看,將致力於保住53%以上的毛利率,「我們預計,台積電將成為每個廠區所在地,效率最高、最具成本效益的製造企業。」
被問及AI自動化浪潮對於台積電的助益,黃昭仁強調,目前產線與研發中心皆已導入AI,「以台積電的規模來說,只要提升1%的生產力,約相當於十億美元的價值。」
面對關稅與匯率多重挑戰下,台積電仍開出漂亮的Q2成績單,儘管海外市場短期恐稀釋獲利,但正如魏哲家於法說會中所說,53%及以上毛利率是可達成的目標,「希望大家關注『更高』這部分,」台積電始終眼望高處,目標再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