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以高調威脅、最後讓步的談判風格,再度成為媒體與市場關注焦點。《金融時報》記者甚至以「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形容他對關稅政策的反覆,暗指川普「總是在最後一刻退縮」。對此,川普不以為然,強調這是高明的談判技巧。從貿易政策到外交關係,TACO原則是否反映川普真正的領導風格,引發學者與投資人的廣泛討論。
川普想讓全世界知道,儘管他一再撤回高額關稅威脅,但可不是「膽小鬼」。
《美聯社》報導,川普經常先祭出極高的進口關稅,接著再撤回,這樣的行為模式,促成所謂的「TACO交易」(TACO trade),這是《金融時報》記者阿姆斯特朗(Robert Armstrong)所創的縮寫,意思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川普總是臨陣退縮)。結果,每當川普發出關稅威脅時,市場通常會大幅下跌;而當他退讓時,市場便會回升。
4日當被問到對TACO有什麼看法時,川普明顯感到不悅,並否認自己是「臨陣退縮」,稱記者的提問「很惡毒」。「你說這是退縮?」川普說:「這叫做談判!」
他補充說,他會先設定一個「荒謬的高數字,然後我會稍微降一點,只是降一點點,」直到達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
關稅調高再退讓,川普辯稱策略奏效
《美聯社》報導,川普為自己調高中國商品關稅至145%,再撤回至30%,並進行90天談判的作法辯護。上週,他也以同樣的方式,威脅要對歐盟商品自6月起徵收50%關稅,之後又將調漲時程延後至7月9日,以便在原有的10%基本關稅下展開談判。不只如此,類似的戲碼,也曾出現在汽車、電子產品,以及4月2日宣布的「對等關稅」上,該政策部分是根據與各國的雙邊貿易逆差而制定。
報導提到,川普都讓股市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劇烈震盪,投資人會在他發布關稅威脅時大舉拋售,因為那通常意味著經濟成長趨緩、物價上升,進而影響企業獲利;但當川普退讓時,股市又會反彈。例如現在,截至4日下午,標準普爾500指數就在今年略有上升;但之前,也曾在4月8日下跌多達15%,凸顯川普政策反覆帶來的市場波動。
川普聲稱,他的作法為美國帶來了14兆美元新投資,不過這個數字似乎偏高,尚未有經濟數據可以完全驗證。他更強調,若不是因為提出50%關稅,歐盟官員根本不會願意談判,並稱他通常面臨的問題是「太強硬」。
此外,TACO不僅是投資人的一個實用經驗法則,也成為分析川普外交政策的關鍵。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川普外交政策:威脅強硬,行動保守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研究主任夏皮羅(Jeremy Shapiro)在近期一篇論文中指出,川普喜歡發出聽起來血腥可怕的武力威脅,但他極少真正付諸行動。例如,在他的第一任期內,川普曾威脅要以「烈火」對付北韓,還曾提到可以在10天內把阿富汗「從地球上抹除」。結果後來,川普與北韓進行核計畫的談判,儘管這些談判最終失敗,他也沒有發動「烈火攻擊」,而是選擇了遺忘。
於是,過去五年,北韓的核武計畫反而加速發展,川普似乎已把這問題拋諸腦後。
至於阿富汗,川普最終決定讓美軍撤離,卻未換得塔利班任何實質讓步,也為拜登政府任內阿富汗的迅速陷落埋下伏筆。
夏皮羅說,川普第一任期內最引人注目的武力行動,是2020年1月下令以無人機擊殺伊朗聖城軍(Quds Force)指揮官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但川普能批准此行動,是因為他事先獲得保證,認為伊朗報復的風險很低。
回顧川普兩次執政期間,夏皮羅發現,他共提出22次動武威脅,但真正採取行動的只有兩次。儘管期間發動25次軍事行動,多為針對伊斯蘭國(ISIS)或蓋達組織(al-Qaeda)的有限打擊,但其中僅有兩次,是由總統事先威脅引發的。「川普使用威脅與武力的方式,就像遊樂場上的惡霸:表面上看起來強大,但實際上,是害怕任何接近公平對等的衝突,他只會對那些完全無法反擊的弱小對手動武,」夏皮羅說。
《金融時報》提到,將TACO原則應用到當前的外交危機上,確實值得借鏡。例如,川普曾威脅若與伊朗的核協議談判破裂,將對伊朗發動攻擊,但根據過往紀錄,無論談判成敗,他似乎都不太可能真的出手。
「嘲笑惡霸從來不是好主意」
在烏克蘭問題上,川普甚至可能比拜登政府更謹慎,避免一切可能與俄羅斯升高衝突的舉動。
在台海議題上,儘管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上週警告,中國可能即將攻打台灣,但無論北京做出什麼舉動,川普似乎也不太可能願意為台灣開戰。反而,真正該擔心的,是那些看起來毫無反擊能力、相對脆弱的地方。例如,格陵蘭島可能就是一個例子,這意味著丹麥與歐盟應該設法讓川普明白,若他對該島有動作,將會付出代價。
不過,TACO原則也有潛在風險。
《金融時報》提到,現在川普知道外界這樣看他,他也可能為了證明自己是真正的硬漢,而做出魯莽決策。例如,在被媒體問到TACO交易的隔天,川普就宣布,將對進口鋼材加徵50%的關稅。「嘲笑惡霸從來不是好主意,那些懷疑川普威脅不會兌現的國家,或許最好還是把這些想法藏在心裡,」《金融時報》總結。
從高關稅威脅到外交場上的強硬措辭,川普的TACO交易模式,無疑已成為他施政風格的代表特徵,也成為全球觀察美國政策走向的重要依據,雖然這種策略在短期內為他贏得談判空間,也避免某些衝突升級,但它同時也造成市場動盪與盟邦疑慮。
現在,TACO一詞廣為流傳,未來川普是否會為了擺脫這個標籤而採取更激進的行動,也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風險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