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生成式AI年會/上百間窗口來問進度,她用AI自動化解冗工

曾子軒
user

曾子軒

2025-06-02

瀏覽數 3,500+

一般人要如何與AI協作,藉此從中獲益?生成式AI年會策展人李慕約認為,人類可以扮演甲方驗收AI工作。曾子軒攝
一般人要如何與AI協作,藉此從中獲益?生成式AI年會策展人李慕約認為,人類可以扮演甲方驗收AI工作。曾子軒攝
00:00
00:00

AI從聊天走向行動,從回應者變成執行者,從依指令執行任務的小助理,變成自主完成任務的AI Agent,我們應該如何重新定位自己?上週末(24日)的生成式AI年會上,講者們透過自身經驗,分享與AI共處的實務心得。像是負責上百間學校的基金會人員羅佩琪,由於光是打表單就忙翻,最後決定求助ChatGPT+Cursor,成功用自動化逃離做不完的冗工!

生成式AI已不再只是有趣的新知,它正滲透各行各業的工作流程。從寫信、整理表格、查詢資料到生成文件,許多職場工作者已經在日常任務中,與AI展開實際協作。

然而,這股「人人都是開發者」的浪潮,也讓人發現另一個現實,AI再強大,也無法替你定義問題、釐清邏輯或驗收品質。所以,我們該如何與AI協作?

AI能加速流程,也會暴露你沒想清楚的問題 

關鍵評論網業務發展中心總監陳盈臻(Vivi)平常在外見完客戶、回到公司以後,需要處理大量文件,過程既耗時又令人疲憊。

舉例來說,她定期都要寄出大量電子信件給客戶。信件格式規則嚴謹,主旨要按照特別規範撰寫,內容則要調整專案與客戶名稱,儘管每次修改只需約5分鐘,但因為內容繁瑣、數量龐大,再加上會議、討論等耽擱,「我都會5個小時以後才寄出。」

接觸到AI寫程式的風潮以後,陳盈臻決定主動出擊,試著將部分工作利用自動化處理,雖然不會寫程式,也能向AI請益。

為了省下反覆修改信件格式與欄位資訊的時間,她向ChatGPT提問,「我有個Google sheet,你幫我生一些Apps Script程式碼來寄信,然後我就照抄發信,就這麼簡單。」利用AI生成的程式碼,拼湊出小型寄信系統,只要在表單裡選擇客戶、專案和信件目的,就能生成完整信件內容並且寄出,只要1分鐘就完成任務。

陳盈臻強調,只要遇上痛點,就要立刻行動,問題拖得太長就會懶得解決。曾子軒攝

陳盈臻強調,只要遇上痛點,就要立刻行動,問題拖得太長就會懶得解決。曾子軒攝

除了自動寫信工具以外,陳盈臻陸續與AI共事,開發出讀取雲端資料夾內數百個廣告素材格式與秒數、整理成表格的素材管理工具,以及利用OCR辨識飲料店菜單,接著自動製作成Google表單的點心團購工具,以及靠著ChatGPT寫出,考核同仁時產出評語並自動填進欄位的瀏覽器擴充功能。

不過,她與AI協作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陳盈臻認為,若工作者不清楚流程,也沒有定義好需求,AI只會放大不確定性。她曾經將好幾份複雜資料丟給AI,希望整理成一份報表,但多次對話以後,還是沒能如願。

「可能資料B有缺欄位,資料C有人沒交東西。在這個情況之下,本來人工就是不理想的狀態,你又想要幻想AI可以幫你完成,我覺得是不太可能的。」問題不在於整合,而是資料本身就有缺失,人們必須先梳理我們自己的問題的核心在哪裡,才能把問題丟給AI處理。

「我覺得AI不是去逃避混亂的捷徑,它是真正直面問題的核心。」

【遠見 x 未來親子】全家一起讀,孩子成長看得見:週年慶限定組再送這些>>

AI能執行任務,補足關鍵知識更好協作 

在基金會服務的羅佩琪(Peggy),同樣沒有技術背景,但靠著ChatGPT、Cursor等不同類型工具,打造出自動化小工具。

例如,工作上需要同時面對超過百位學校窗口,每個人都用LINE向她詢問補助進度,她要回頭打開表單確認情況後,再逐一回覆。「小規模的時候可以,但我現在要管理的學校數已經超過一百間,所以就不太work。」

在ChatGPT的協助之下,她開發出進度查詢網站,學校窗口輸入姓名和身分證末四碼,就能找到計畫下所有相關補助的進度。因為背後串接Google試算表,只要修改試算表內容,網站便會跟著更新。

除了簡化對外的工作流程以外,減少自己的負擔以外,在組織內部,她也活用AI協助,自動填寫表格、裁切人物照片、關閉活動報名表單、回覆客服信件等。

羅佩琪表示,手上有更多冗贅工作的時候,正是AI寫程式派上用場的時機。曾子軒攝

羅佩琪表示,手上有更多冗贅工作的時候,正是AI寫程式派上用場的時機。曾子軒攝

羅佩琪表示,在協作過程中,AI能夠處理大部分任務,但還是有兩成的問題,需要向工程師求助,但有時工程師沒有時間,她決定投注更多心力與AI溝通。「有沒有任何一種可能是,我不是被動地接受AI給我的開發步驟,而是要求AI跟我共同做出開發決策?」

因此,她開始與AI討論自己的任務內容,並試著理解AI如何設計解決方法。「我會花半小時到一小時的時間,逐一詢問裡面的專有名詞,」接著在空閒時間,再去補足知識,累積經驗以後,再遇上相似問題時,就能提升溝通效率。

AI能完成工作,但驗收與判斷仍是人的責任 

不管是羅佩琪還是陳盈臻,雖然都不是技術背景,但同樣在AI狂飆底下,設法用AI輔助自己增進工作效率。

生成式AI年會策展人李慕約觀察,AI已經能替人類解決許多問題,現在各家服務商都推出深度研究功能,模型的視覺能力也在加強,日後若AI Agent串起更多服務,終將比人類更擅長使用工具。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人類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負責招標和驗收的甲方,知道有哪些AI工具可用、擅長哪種任務,同時掌握AI能與不能的邊界,再加上原本自己就有的專業知識,理解如何稽核工作品質,如此一來,便能更好地讓AI為自己所用。

當AI自主替人類做事的時代來臨,會提問、會驗收、會主導流程的人,才是真正無法被取代的角色。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