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30世代的困境

王力行
user

王力行

2007-12-01

瀏覽數 33,650+

30世代的困境
 

本文出自 2007 / 12月號雜誌 在COACH,看見品牌新風潮

2007年,第一批嬰兒潮世代正式跨越花甲——60歲。不論在美國、香港,甚至日本,人們提到這個世代,總認為他們是屬於奮鬥打拚就可以功成名就的一代,他們都享受過「美好的往日」。

他們的子女,如今正是「30世代」。

和父母相比,30世代應是吃苦較少、教育程度較高、知識見聞更廣,更有才能和自信。然而這個理所當然的黃金世代卻自覺生不逢時。

《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近日刊出〈日本30世代找不到自己的位子!〉一文,提到如今日本人人處於焦慮中,尤以30世代感受最深。

年輕力壯、人生充滿希望的30世代為什麼那麼憂慮?日本專家分析,現在的日本30歲世代「成熟太快」,遠超過他們的年齡。數字也顯示30世代是「受挫的一代」,四年前,他們的犯罪率就已超過年輕他們10歲的20世代。

去年,日本因精神疾病申請工作補助的人中,三成屬30世代。在貧富差距拉大的「格差社會」(Kakusa Shakai),八成的30歲人感受最強烈,是最悲觀的一代。

根據日本暢銷書《為什麼年輕人工作三年就離職?》描述,問到現今法律系畢業生「什麼是你最理想的工作?」他們回答:「地方公職。」

這和他們父執輩處的那個「日本第一」的年代,一心嚮往迎戰全球的雄心壯志相比,大相逕庭。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為卡位職場,需更努力拚命

30世代的困境並不只限日本,香港最近的統計數字也顯示這個世代相當辛苦:

● 他們有一半未婚;離婚率比十年前升高四成二。

● 他們學歷高、薪資低。擁有大學學位的人數是十年前兩倍;過去五年,他們的薪資停滯;月入3萬元以上的30世代比十年前還少。

港大統計系的一位教師證實,過去上碩士班的多屬20出頭的人,現在以30歲學生居多。他說,30世代發現不提升自己,工作就無法開展,「問題是社會並沒有那麼多的機會!」他說。

在台灣,前有40歲主管的逼迫,後有20歲晚生的追趕,30世代被認為在這個年齡不卡位就沒有前途。許多的社會調查都指出「職場上的決戰黃金點在35歲」。

處在這個戰場中,台灣的30世代和香港、大陸相比,是信心指數最低的。他們當中,有2∕3的人一年內沒有加過薪;他們對工作現狀是各世代中最不滿意的一群;幾乎每三個人就有一位對工作倦怠。

一位30世代的上班族說:「我們和40歲的人比,要更努力拚命,才可能有成就。」他自稱是最操勞的一代。

誰說科技進步、社會發展就會帶給人類幸福?嬰兒潮世代還真慶幸自己過的那段奮鬥打拚的苦日子。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