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方期待下,美國FDA終於在5月16日核准了日本富士公司(Fujirebio Diagnostic)的冷光儀血液生物標記診斷阿茲海默失智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的使用。此一診斷試劑的診斷正確率在91%。從此失智症的診斷,可以如血糖在糖尿病診斷的應用一樣,方便地在各醫院及檢驗所抽1c.c.血測試,不必進行複雜昻貴大腦正子造影( PET)就可以診斷AD。
醫學界其實已等待此一時刻多年。因失智症的臨床診斷有多種病因,包括血管疾病、外傷,以及占70%的神經退化性阿茲海默症。過去30年來醫學界經過多個階段的研究演變,由純粹的臨床診斷到核磁共振,以迄20年前引進類澱粉蛋白(amyloid)正子造影及腦脊髓液(CSF)檢驗,終於可以以血液生物標記正確的診斷AD,也開啟AD新藥治療及臨床試驗的標準檢驗。
一般醫療院所可使用
對一些輕症失智者及公衛預防早期診斷而言,正子造影不方便、侵入性且昂貴,因此,在十年前即有多家生技公司投入AD血液檢測的開發。但因血液中AD的蛋白質包括類澱粉蛋白(amyloid)及濤(tau)由腦中釋放出來到血液的量很低,在疾病初期的量不足以一般的檢查測出,因此大多數的生技公司皆以較敏感的核磁共振儀檢測。但核磁共振儀器大型、占用空間且使用不便,因此,美國FDA此次通過日本富士公司的冷光儀檢測具有小型、方便,以及敏感度高,可以在一般醫療院所使用的優點。
此次通過的檢驗項目是p-Tau 217∕amyloid 1-41的比例值,其精準度與amyloid PET 的比例為91%,已達到一般血液檢驗的標準,可以提供目前等待衛釆及禮來anti-amyloid抗體藥物病患的治療使用,正是躬逢其時。對臨床試驗受試者的篩檢也可應用,但在定量方面能否做為治療藥物效果的評估,仍待正式的臨床試驗結果去澄清。
預防應用是重點
但血液檢驗AD最大的衝擊可能在於無症狀高危險群的預防應用。目前已知約15~20%的45~70歲成年人,是AD的高危險族群,尤其是糖尿病患者AD風險在2~3倍,在沒有AD口服藥物可以使用時,如血液檢驗報告陽性該如何處理,或是一般人想要去了解自己有沒有AD的風險時,醫學界、公衛界以及健保如何因應,才是接下來的關鍵課題。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疾病管制局前局長、南臺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