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老了,愛貓也老了,人寵共老的時代已經來臨。面對彼此老去的身體,逐漸模糊的視線與遲緩的步伐,這份愛將如何延續?當貓咪離世,又如何在即將到來的分離中,找到與貓咪相處的最後溫暖?這是一堂關於生死、關於愛與告別的課程,是每個與貓咪相伴的人都無法逃避的命題。
生命總是會衰老,老齡化的浪潮不僅席捲了人類,連毛小孩們也難逃「歲月的魔爪」,伴隨台灣於2025年正式步入超高齡社會,一個非常關鍵的變化是,寵物也在老齡化,呈現了「雙重老齡化」的新趨勢。
醫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不僅讓人類愈活愈有滋味,貓貓狗狗們也跟着沾光,活得一個比一個長壽。以前的寵物照護崇尚寵物至上,現在更時髦的思惟是「人寵共老」,充滿情感羈絆。
像在中國大陸,即將在本世紀榮登「世界第一老人國」,認可人寵共老的現象而發掘了許多稀奇的新商機:上門代為遛狗、上門餵養寵物、負責找貓的貓咪偵探等,把「老寵」伺候得無微不至,其中有些項目還入選了2024富比士「中國副業100」。
而日本是全世界最早進入老齡化的社會之一,在日本,寵物行業也相對成熟,假如主人老了,無力照顧寵物,已經衍生出專門的法律服務人員,替寵物尋找新監護人的服務。
第一隻寵物,是第一堂生死課
生命總是會衰老,生命也總有一天會走到盡頭。當寵物離世了,主人應該如何從悲傷中走出來呢?
台灣寵物腫瘤科權威、台大獸醫學院副教授李繼忠,門診盡是罹患癌症的貓狗,經歷過無數生死,他由衷地說:「你的第一隻寵物,很可能就是你的第一堂生死課。」
相較人類來說,寵物的一生是短暫的,從接牠回家的那一刻起,飼主就得做好心理準備──毛孩年紀雖小,但有極大的機率會比飼主「先下線」。
但是這無疑是很難畢業的一堂課,李繼忠見過太多飼主在愛貓愛犬離世很久之後,還是會在思念時泣不成聲,憂鬱情況嚴重的話,他會建議飼主尋求心理諮商師的專業協助,免得「操碎老心」。
李繼忠的親身經歷是心愛的拉布拉多「華哥」,因年紀大,得了慢性腎臟病,多次住院,眼見原本很貪嘴的牠,因為病痛而食慾全消,任何食物都不想吃,心理難過得不得了,卻也預見牠接下來的生活品質會愈來愈糟糕,於是決定送牠走(安樂死)。
關於愛與回憶的守護
不忍心親自動手,便情商學生協助「上針」,可竟然沒有一位學生能順利推藥,李繼忠必須親自出馬。沒想到「華哥」儘管病骨支離,一見到主人還是興奮地猛搖尾巴,開心得不得了。
「牠像是在邀請我一起做什麼事,然而我那一針卻是要送他睡覺,」李繼忠語氣陡然變得低沉:「針打完,上一秒牠還快樂地望著我,下一秒身體就軟掉了,我馬上離開,我沒辦法繼續待在那個地方。」
面對生離死別的時刻,李繼忠選擇在苦澀之中尋找生命的微光。他在為動物進行安寧治療時,將每一天當作牠們生命最後旅程的陪伴。哪怕生理數據稍顯穩定,進食時多嚥下一兩口食物,那份極其微弱的改善,都成為他咬緊牙關支撐下去的動力。
「人生是苦,苦樂相伴,」李繼忠輕聲說道:「但若能學會將苦痛化作前行的羽翼,苦便不再是苦。」他相信,當苦難被重新定義,便能轉化為生命內在的溫度。他深知,真正的勇氣不在於逃避死亡陰影,而在於選擇以怎樣的姿態去迎接無可避免的終結。
學會與悲痛共存,不留遺憾
張堇琪從童年起便收養流浪貓,婚後又將小狗帶入生命,如今身為法國皇家台灣香港總經理的她,在談及與毛孩永別的瞬間,語調仍微微顫抖:「十年前,這樣的問題會讓我淚如雨下。如今,我學會了與悲痛共存。」
她深知,失去所愛宛如一場無預警的心靈巨浪,席捲而來時讓人措手不及。去年,在她經營的流浪動物收容所裡,一隻名叫「亮亮」的貓咪被領養後不久便踏上最後的旅程。新飼主在網路上寫下的告別詞語,宛如一盞溫暖的燈塔,治癒了悲痛的心靈:「亮亮,你從爸爸的腳邊、媽媽的懷裡,換了個位置,繼續住在我們心間。」
這位身兼企業高管與流浪動物守護者的女性,眼眸深處閃過一絲濕潤:「我們終將面對與心愛寵物的永別,但更重要的,是在牠們還陪伴著我們的歲月裡,是否窮盡所能去愛,去守護。」她的聲音清脆而堅定:「當最後一刻來臨,我只想告訴自己:我給了你全部的溫暖與呵護,沒有遺憾。告別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形式的相遇。」
悲傷是永久的,對人如此,對貓狗也是如此,但很少人注意到,假如愛貓愛狗失去了時常在一起的寵物伙伴,牠們可能會罹患一種名為「寵物喪失症候群」(Pet Loss)的疾病,又稱「失寵症」,情緒波動過大而需要「心理救生圈」。
「失寵症」也令貓咪抑鬱,讓愛永存
美國貓咪行為學專家、貓咪行為諮詢師葛莉格(Emma Grigg)的一項研究表明,貓咪在失去同伴後,無論是狗還是貓,可能會表現出在房屋裡到處尋找同伴、喵喵叫、抑鬱的症狀等。
葛莉格認為,貓咪是有情感的動物,它們會對同伴的離去有所察覺,並因此受到影響。她建議主人在貓咪失去同伴後,要多給貓咪提供關愛和陪伴,讓它們感受到安全感和溫暖,幫助它們儘快適應。
當張堇琪在思念的深淵徘徊,同時將悲傷化作力量,公開鼓勵「預防照護」(preventative care)的飼主教育,連同公司伙伴,一齊成為動物保護的堅定支持者。
張堇琪豢養的16歲貴賓犬便曾因此受惠,兩年前帶去給獸醫師做健檢,當下便被醫生「摸」出淋巴節腫大的症狀,後經採樣確診為淋巴腫瘤,當下她受到非常大的驚嚇,因為她照顧狗狗非常細心,一有不對勁立刻會發現,但要是沒做健檢,很難知道初期是沒有任何症狀的淋巴腫瘤,否則只是狐疑為何狗狗常常甩頭而已。
事實上,法國皇家已經連續3年推動「健檢及早,相伴到老」的活動,2024年更是攜手全台獸醫師及近300間動物醫院,共同呼籲健檢重要性,還提供每位飼主500元健檢金,不遺餘力鼓吹動物健檢。
當飼主與毛孩子相處的時光畫上句點,在淚水中回憶牠們的點滴時,那些撒嬌的姿態、追逐的笑聲,都將成為心中最溫柔的刺痛。牠們用短暫的生命,給予人們無條件的愛與陪伴,教會了人們如何去愛、如何去寬恕。
記住,愛從未真正離開,它只是換了種方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