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關稅戰牽動經濟前景,對美中人工智慧競賽有何影響?

傅莞淇
user

傅莞淇

2025-05-15

瀏覽數 700+

中國自研模型DeepSeek-R1及先前的V3所展現的能力突破,在美國敲響警鐘。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中國自研模型DeepSeek-R1及先前的V3所展現的能力突破,在美國敲響警鐘。遠見資料照,蘇義傑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從中國DeepSeek模型能力突破、到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美國人工智慧產業正試著在消化各方衝擊時,持續搶進下一代AI前沿發展。為何私人投資流向將成關鍵風向球?美中AI競爭下一個關鍵戰場何在?正於史丹佛大學訪問的資深研究員朱宸佐分享第一手在地解析。

從業界到官方,保持人工智慧研發的領先地位是美國一致的目標。對於如何達到,則難有共識。

中國自研模型DeepSeek-R1及先前的V3所展現的能力突破,在美國敲響警鐘。即使這不表示拜登(Joe Biden)時期的出口管制政策失敗,也顯示既有作法不足以鞏固美國希望保持的差距。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已在生效前夕,正式撤銷前總統拜登提出的「人工智慧擴散規則」(AI diffusion rule)。而美國工業安全局(BIS)發布的新聞稿顯示,未來幾項重點將放在圍堵華為昇騰晶片、持續避免美國晶片用以訓練中國模型等。足見華為AI晶片效能的進展幅度。

何為理想的科技政策,成為辯論焦點。但美國的關注是否放對了地方?其戒備又是否有所理據?

出口管制沒生效?美中AI能力差距縮小

AI現況變化迅速,但想檢視美中AI競賽的全景,史丹佛大學人本人工智慧研究中心(HAI)4月發布的《2025 AI指數報告》(2025 AI Index Report)是一個理想來源。

現正於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院訪問的律師朱宸佐指出,報告顯示,在AI競賽中,美中互有領先之處。朱宸佐專精人工智慧法律、技術法規及數據治理,曾任夏普、鴻準等公司法務長,現為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秘書長。

美國拉出最大差距之處,在AI領域的私人投資金額。2024年,美國對AI砸下了1091億美元的私資金,是第二名的中國(93億美元)近12倍之多,也吃下全球企業AI投資2523億美元中的大塊份額。

前沿模型也是美國擅場。2024年間,美國機構發佈了40個前沿模型。相較之下,中國發表了15個,歐洲整體貢獻3個。

中國則在AI論文及專利數量取勝。即使在過往3年,受引用次數最高的前百篇AI論文中,美國論文佔比最高。另外,中國在工業機器人的領導地位也依然穩固。

朱宸佐指出,這其中讓美國特別感到緊張的,是美中模型能力正迅速拉近。至少在幾個主流基準測試中,雙方的落差已顯著縮小。以大規模多任務語言理解(MMLU)為例,2023年底時雙方有17.5個百分點的差距,到了2024年底只剩下0.3個百分點。

同時,開放權重模型的能力也在迅速逼近閉源模型。2024年初,頂尖閉源模型在Chatbot Arena Leaderboard上能與開源模型拉出8%差距。到了2025年初,差距僅剩下1.7%。

朱宸佐解釋,拜登時期的出口管制政策涵括製造設備、晶片以至於技術移轉,可說相當完整。但從結果看來,卻是未如人意。顯示了即使規定完善,執行未能到位,也難以發揮效果。再加上近期政府效率部(DOGE)縮減政府人力,這對未來執法的影響仍待觀察。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朱宸佐。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提供

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朱宸佐。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提供

中國AI人才素質提升,美國政策訊號混雜

除了中國取得晶片、培植國產算力的努力,中國本地人才的素質提升,也愈加受到美國關注。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先前,DeepSeek掀起的討論多聚焦在中國擁有及取得的算力與資料上。但HAI與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4月聯名發表的一篇論文,針對DeepSeek在2024~2025年發表的5篇基礎技術論文中223名列名作者進行分析,指出幾乎所有DeepSeek的研究員都是在本國接受教育及培訓,超過一半從未離開中國。只有24%有美國經驗,但多數都在一年後返國。

這顯示中國AI人才已不必然需要獲得美國的教育及培訓,也挑戰了美國在AI人才上保有領先地位的預設。論文作者指出,這凸顯了美國科技政策中的一個關鍵盲點:美國人力資本優勢的侵蝕。美國無法光靠出口管制與算力投資取得科技先機,還需要加強培育、吸引及留住全球人才。

然而,川普政權至今的AI人才舉措複雜而近乎矛盾。一方面,政府推動人工智慧進入K-12及高等教育,並鼓勵聯邦機構聘僱更多具有AI經驗的人才。另一方面也在政府內裁撤大量拜登時期招募的AI專家,並緊縮高技能人才簽證。這提升外國AI人才進入美國的難度,也為新畢業生留在美國的前景投下更大不確定性。

朱宸佐觀察,相關政策造成的影響雖仍不明朗,但多少導致人心惶惶,「在這樣的氛圍下,(畢業生們)要在美國留下來,其實是更難。」他指出,美國過往能「吸引全世界的人幫他打工」,打造一個蓬勃的研發、創新文化,「這些人如果被逼走,甚至很多中國工程師回去,這也是(美國的)一大隱憂。」

美國AI投資或將趨緩?後續牽動三大面向

川普關稅政策衝擊全球供應鏈,對矽谷科技圈的影響也逐漸浮現。朱宸佐認為,除了供應鏈重塑,一大影響將呈現在AI的投資走向上。

如《2025 AI指數報告》分析,美國私企如微軟、矽谷創投業者們,是關鍵AI投資者。面對更具不確定性的經濟前景,AI投資報酬的估算更加困難,牽動高風險投資意願降低。

例如,OpenAI高調宣佈的「星門」(Stargate)計畫,至今沒有顯著進展。除了新增的關稅料將提升資料中心的建置成本,可能發生的經濟停滯也恐削減需求。加上DeepSeek這類更便宜的模型出現,引發對閉源模型供應商長期獲利能力的質疑。

「各國或美國自身企業對美國市場前景的不信任,導致投資目前有點在觀望狀態。」朱宸佐表示,「接下來一到兩季的投資金額將如何變化,是一個關注焦點。」

倘若湧入美國AI領域的投資趨緩,可能帶來數項影響。

第一是在資源削減下的研發走向。過去資金、算力等資源都相當充沛的矽谷,缺乏以更低成本進行研發的動機。「不是他的技術沒辦法做(DeepSeek),而是沒有必要這樣做。」朱宸佐說,「如果投資減少,美國的前沿模型是不是能夠再繼續發展,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重點。」

第二是「漂AI」(AI washing)的浪潮水位下降。縱然前沿AI模型的能力不斷擴展、提升,其準確度與可靠性還不足以打造出顛覆性的明星產品。步履蹣跚的Apple Intelligence可視為例證之一。

「除了ChatGPT以外,好像還沒有出現真的改變我們生活的產品。」朱宸佐說。頂尖模型的演示(demo)與現實應用之間的落差,至今仍被鋪天蓋地的AI熱潮掩飾,背後是資本市場的驅動。而這股必須不斷推出AI功能的熱潮,是否可能因投資減緩而消退?也是值得觀察的動向。

第三是資金轉向國外市場。投資人可能趨向保守,但也可能減少對美投資、轉投中國、中東、印度與新加坡等市場。即使不直接投資中國公司,也可能流入海外中資企業。

朱宸佐指出,私人投資金額的差距,是目前美國與中國拉出最大落差的戰場。即便美國具有這項領先優勢,目前雙方模型能力的差距其實不大。「一旦這樣的差距有所下降,即使不是下降太多,」朱宸佐認為,「在AI的競爭上,就會有很大的影響。」

與此同時,中國官方對扶植本地人工智慧發展的投入有增無減。1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大基金)三期才宣告成立規模破600 億人民幣的「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晶片及高頻寬記憶體(HBM)預期將是重點投資方向。

中國自有AI生態圈的強化,已令輝達高度警戒。不只在於華為昇騰920的效能是否足以取代H20,更在於輝達的CUDA生態系是否將逐漸被排擠出中國。這將對輝達影響力造成更大規模的損失。

目前美國關稅談判持續進行,但這波動盪已對美國作為盟友、市場以及其文化形象造成衝擊。朱宸佐認為,在供應鏈重塑的過程中,擁有全球佈局能力的大企業的避險能力較高。台灣中小企業、自有品牌最好的自保方法,還是提升毛利率,他期待這會是台灣產業轉型的方向。人工智慧也可為轉型升級做出貢獻,即使數位轉型、AI轉型在經濟動盪中有其門檻,「還是應該要做。」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