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免費報名 免費報名 8/17(日)賴佩霞@基隆塔新書分享會

2025報稅攻略:如何申報扶養父母?爸媽有收入仍可能減稅?

岳士瑋
user

岳士瑋

2025-05-07

瀏覽數 20,300+

2025年綜所稅繳稅季節已開始。(僅為情境配圖)Photo by Jakub Żerdzicki on Unsplash
2025年綜所稅繳稅季節已開始。(僅為情境配圖)Photo by Jakub Żerdzicki on Unsplash
00:00
00:00

2025年綜所稅繳稅季節已開始!上班族若要申報扶養父母,怎麼做所得稅申報最有節稅效果?原來爸媽退休後有收入,仍可能申報?子女與兄弟姊妹等親屬也能申報扶養?怎麼做?依據財政部最新資訊,一文給你友善攻略。

什麼是扶養親屬?誰可以報扶養?

根據財政部資訊,在申報扶養親屬時,最常見的情況包括:扶養直系尊親屬(如父母、祖父母、岳父母等)、子女、旁系血親及其他親屬。

基本的判斷標準為年齡與是否具有謀生能力,並且分為以下細項說明:

● 直系尊親屬

─ 納稅義務人或配偶的直系尊親屬或姻親(如父母、岳父母)
─ 年滿 60 歲:可直接申報扶養,不需提出證明。
─ 未滿 60 歲:需證明其無謀生能力(如年度所得未達基本生活費標準、持有身心障礙證明或為特定精神病患者)。

● 子女

─ 未滿 18 歲的子女:可直接列為扶養對象。
─ 已成年的子女:仍在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並由納稅義務人扶養者,也可申報,但須附上學籍證明(如繳費收據、學生證影本、在學證明等)或身心障礙證明文件。

● 兄弟姊妹

─ 納稅義務人或其配偶的兄弟姊妹
─ 未成年者:可直接列為扶養對象。
─ 已成年者:因在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而接受扶養,也可申報。
─ 除未成年外,其餘情況需提供與子女相同的證明文件。

● 其他親屬

─ 如符合民法親屬關係規定,且未滿 18 歲者:可直接列為扶養對象。
─ 已成年者:因就學、身心障礙等無謀生能力,可列為扶養對象。
─ 若非同戶籍,須提供戶籍或身分證影本、相關證明文件及受扶養事實的切結書。

扶養父母的申報條件有哪些?

父母屬於直系尊親屬,因此申報扶養條件可分為:

  • ● 年滿 60 歲者:可直接列為扶養親屬申報,無須附上證明。
  • ● 未滿 60 歲者:其年度所得須低於基本生活費標準(21 萬元),且需具備無謀生能力的條件

其中有兩點需特別注意:

  • ● 根據財政部,若由兩位以上的兄弟姊妹共同扶養同一位直系親屬,應由其中一人負責申報,避免重複扣除。
  • ● 申報扶養父母是無需同戶籍或同住,只要實際有扶養事實即可列報。

父母有收入還能申報扶養嗎?

父母有收入是否能申報扶養,取決於年齡與是否具謀生能力:

  • ● 滿60歲:

無論是否有收入,皆可列報為扶養親屬。報稅時僅需填寫基本資料,不必附上證明文件。

  • ● 未滿60歲:

須符合「無謀生能力」條件,才能申報為扶養親屬。符合下列情形者即視為無謀生能力:

  • 1. 父母申報年度所得,未超過當年度公告之基本生活費標準(113年度為21萬元)。
  • 2. 持有有效的身心障礙證明,或屬於《精神衛生法》第3條第4款所指的病人。

※ 節稅小提醒:父母的所得會合併計入申報人的綜合所得總額。若其投資收益或退休金偏高,可能導致總稅負反而增加。因此建議僅在父母所得未超過「免稅額」與「適用扣除額」時列報,較有利。

● 免稅額:根據財政部,未滿70歲:97000元/人;滿70歲:145500元/人。

● 適用扣除額:分為標準扣除額、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

● 標準扣除額:單身者:131000元;與配偶合併申報者:262000元

● 列舉扣除額:類別可分為捐贈、人身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災害損失、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

● 特別扣除額:

1. 若父母有領有身心障礙證明,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公告之特定疾病(例如:罕見疾病)診斷證明。每人每年有21.8萬元扣除額。

2. 若父母符合長期照顧需要等級 2 級(含)以上。每人每年有12萬元扣除額。

實際計算的範例如下:

例如王小姐為未婚單身,與年滿58歲的母親同住並實際負擔其生活支出。其母親罹患重症領有身心障礙證明,全年收入僅為5萬元。首先因為王母未滿65歲,所以王小姐需要檢附資料證明無謀生能力才能申報扶養。

歡慶遠見39週年 訂閱享25折優惠>>>訂兩年送一年 再送超級好書三選二

另外,王母全年收入為5萬元,未超過財政部公告之每人基本生活所需之費用金額(113年度為新臺幣210000元),也未超過未滿70歲的免稅額97000元,申報扶養有節稅效益。王小姐為單身扶養,因此可享有單身扣除額131000元。

扶養親屬怎麼填寫?報稅流程

第一步:填寫扶養親屬資料

● 電腦報稅:進入「綜合所得稅申報系統」,在步驟一第2項的「扶養親屬資料」中點選新增,輸入父母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年、稱謂及相關扣除額資訊。

● 手機報稅:同樣點選新增扶養親屬,確認聯絡方式後繼續操作,系統會自動帶入對應的所得與扣除額。

第二步:驗證親屬身分

● 電腦報稅可用以下方法進行驗證:行動電話認證、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行動自然人憑證、已註冊的健保卡、自然人憑證、金融機構電子憑證

● 手機報稅則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驗證:行動電話+健保卡號、戶口名簿戶號+查詢碼、行動自然人憑證(可使用臉部或指紋辨識)

※ 「怎麼報最划算」家庭分工報稅技巧:

第一步:報稅資料合併,計稅方式可選擇最省方案 
假設婚後夫妻需合併申報,可以試算以下幾種方式,選出節稅最多者:
● 合併計稅:適合夫妻一方收入高、支出多。
● 薪資所得分開計稅:雙方收入接近時較有利。
● 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一方有額外所得如租金或投資時可考慮。

第二步:善用扣除額分配 
舉例來說,若夫妻育有幼兒,可將「學前特別扣除額」報在收入較高、稅率較高的一方,以發揮最大節稅效果。

第三步:列舉扣除項目集中報稅更有效 
若選擇分開計稅,像保險費、房貸利息、醫療費等列舉項目不要平均分配,應集中於較可能超過標準扣除額的一方,以免浪費扣除額。

※ 小提醒:  

● 報稅資料需合併,但計稅方式可分開試算。
● 扶養親屬與扣除額的分配,可依年度狀況彈性調整。
● 有列舉支出時應善用集中申報方式,提升節稅效益。
若想了解更完整的報稅細節,可參考這篇介紹

兄弟姊妹或子女都能報扶養父母?

多人申報同一親屬的爭議與處理原則

在報稅實務中,「多人列報同一位親屬為扶養對象」是常見的爭議來源。為避免重複申報及衍生爭議,財政部明確規範:每位親屬每年僅能由一名納稅義務人列為扶養對象,且申報者需實際負擔其生活費用。

若兄弟姊妹皆有經濟資助父母,可協議由其中一人報扶養,並準備匯款紀錄等佐證文件,以利稽徵機關審認。若父母由多位子女同時資助,原則上應由出資最多者優先申報。

財政部最新認定原則:四大判定順序

針對兄弟姊妹重複申報父母扶養爭議,財政部公布四大認定順位,國稅局將依下列順序進行判定,幫助納稅人依循、減少紛爭:

1. 尊親屬本人意願:如父母可提供書面同意,決定由哪位子女申報。該書面無須制式格式,也不需經公證。

2. 兄弟姊妹協議結果:無書面意願時,由申報人間自行協商誰來申報。

3. 監護人身分:若尊親屬經法院宣告監護,由法定監護人申報。

4. 實際扶養事實:若無法協議或父母無法表示意願,則由國稅局根據實際扶養情況做出判定。

「實際扶養」的認定依據:11項綜合指標

財政部提供以下11項參考項目,作為國稅局判定誰為實際扶養者的依據,包括但不限於:與被扶養者的親等關係、同住時間長短、是否實際照顧其生活起居與安全、是否支出主要扶養費用、是否為其健保眷屬、是否為其保險的要保人、是否支付醫療費用、是否雇用看護照顧其生活、是否負擔長照費用、是否支付住宿機構費用並定期探視,其他具體可證的扶養行為。

所得稅申報扶養其他親屬的常見問題

Q1:我可以報扶養同住的哥哥或姊姊嗎?

根據財政部,若因就學、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而須扶養者,皆可列為扶養親屬,申報時應檢附相關證明文件,例如:在學證明、身心障礙手冊影本或醫師診斷證明,作為審核依據。

關於「在校就學」的認定,需具備正式學籍,且可透過當年度的學費繳費收據、學生證影本、畢業證書影本或學校開立的在學證明書等文件佐證。

Q2:失業的成年子女可以列為扶養親屬嗎?

不可以。即使子女失業在家、也未就學,仍無法被列為扶養親屬。

符合可申報扶養子女的條件,需具備以下之一:

  • ─未滿20歲
  • ─年滿20歲但仍在就學中
  • ─有身心障礙或無謀生能力

Q3:還在就學的大學生子女,可以列報扶養嗎?

根據財政部規定,所謂「在校就讀」,須具備正式學籍才符合資格。作為證明文件,可提供當年度的學費繳費收據、學生證影本、畢業證書影本,或在學證明等資料作為佐證。

若子女在國外攻讀學位並已取得正規學籍,或就讀於軍事院校,以及符合規定的大陸地區學校,也可納入扶養親屬的申報範圍。

實例如下:林先生與配偶合併申報,其女兒目前就讀大學二年級,年滿20歲也具正式學籍。全年林先生家庭總所得為130萬元,因列報女兒為扶養親屬可享有免稅額97000元,加上學費25000元可納入「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中,總共享有12萬25000元扣除額,可有效節稅。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