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2025 COMPUTEX 首場論壇:科技業估AI長期商機

黃泓瑜
user

黃泓瑜

2025-05-07

瀏覽數 800+

緯穎科技董事長洪麗寗表示,台灣在全球伺服器與ODM產業中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陳品融攝
緯穎科技董事長洪麗寗表示,台灣在全球伺服器與ODM產業中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陳品融攝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00:00
00:00

2025 COMPUTEX首場論壇「AI NEXT FORUM」於6日開跑,雖有川普關稅、台幣升值戰疑雲,在場和碩、華碩等科技業者看好AI長期商機不變。他們如何強調「AI Next」?台灣業者有哪些應對策略?

本次論壇涵蓋AI基礎設施、資料中心節能與液冷散熱、邊緣運算及小型高效模型,同時也規劃AI服務、機器人與車用科技等主題展區,展示最新的軟硬體應用。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彭双浪指出:「今年近半數展品已內建AI元件,意味著全產業AI化正在加速成真。」

台幣升值童子賢這麼看

川普政府先前對中高科技產品課徵超過32%的關稅,其中包括半導體,直接衝擊台灣的出口供應鏈。緯穎董事長洪麗寗指出,他們位於墨西哥的工廠已通過美墨加(USMCA)貿易協定認證,暫時可免於部分關稅。

「若美方最終將關稅訂在15%至20%之間,公司將採取部分轉嫁、部分吸收的策略。」研華董事長劉克振說,由於台灣工業電腦在全球市場的替代性極低,客戶難以更換供應來源,因此研華會將因關稅調升而增加的成本,部分反映在售價,其餘自行吸收。他預估,美方稅率應不至於達32%,最終約落在15%至20%之間,雖然壓縮獲利,但不致對營運造成致命衝擊。

匯率方面,近期新台幣升破30元,引發市場對出口競爭力與進口成本的雙重關注。台北市電腦公會榮譽理事長暨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匯率波動不是台幣單獨現象,而是美元對主要貨幣普遍調整的一環。」他強調,台灣產業體質穩健,有能力抵抗外部衝擊。

童子賢進一步表示,對出口業者來說,台幣升值等於國際市場上產品「漲價」,短期可能侵蝕利潤;但對進口商與消費者而言,則是有望享有更便宜的進口商品與設備。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AI算力耗電翻倍,三年內電力需求堪比一個台灣

在AI熱潮驅動下,物流與資料中心同步升級。AWS香港暨台灣總經理王定愷表示,為處理每日1350萬件包裹,AWS已在物流中心部署逾75萬台機器人,結合生成式AI與語音代理,降低人員受傷率並提升庫存周轉效率。他指出,高價值機器人必須能解決實際問題、支援大規模維運,並具備OTA持續升級的彈性。

隨著AI算力提升,資料中心用電也急遽增加。台達電副總經理陳盈源指出,2024年全球AI機房耗電將達261TWh,三年內更將倍增至500TWh,相當於重建一個台灣年度用電量。

雙鴻董事長林育申指出,傳統氣冷方案的PUE約1.6,而液冷系統則能降至1.1。他直言:「電力就是算力,散熱就是國力。」液冷技術成為趨勢,也為散熱供應鏈帶來十年成長紅利。

在終端應用方面,Intel亞太暨日本區總經理莊秉翰提出「AI PC + 邊緣AI + 資料中心」三層架構:小型模型可在CPU/NPU端就地推論,工廠檢測、醫療影像等交由邊緣伺服器處理,千億參數大型模型則依賴雲端GPU/ASIC集群。為加快落地,Intel攜手50家伙伴組成OPEA聯盟,推出七大場景開源參考設計,將PoC時程從半年縮短至數週。

台灣伺服器與半導體實力是關鍵

「台灣在全球伺服器與ODM產業中地位舉足輕重。」洪麗寗指出,目前已有逾25家主要ODM/OPA廠商在台,負責全球95%伺服器組裝與70%ODM交付。台灣伺服器出貨占比從2010年的5.7%,成長至2024年的37%。

半導體方面,台灣先進製程產能占全球66%,IC產值更高達76.8%,鞏固其在資訊硬體生態系中的核心角色。隨著AI伺服器成為市場新亮點,2024年營收與市占率顯著跳升,儘管2025年成長幅度趨緩,整體規模仍持續擴張。

為因應AI算力持續成長,散熱技術同步從傳統散熱片、水冷進化至浸沒式冷卻,推動緊湊型散熱解決方案快速發展。

洪麗寗強調,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等雲端巨擘已在台設立研發或交付中心,加上「Neo Cloud」等新創業者與各國的「AI主權」策略,將為在地資料中心創造更多商機。她指出,業界需持續推進自動化與數位轉型,透過PCBA自動化、數位孿生、多節點測試等技術,不僅可減少35%線上人力,也能大幅提升製造品質與可靠性。

麥肯錫:AI投資難變現,落地需全鏈升級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李曉廬提醒,儘管近九成企業已投入AI,但僅有約兩成至三成受訪者認為AI有實質帶來營收或成本改善,顯示「願景與落地」之間仍有落差。

他建議企業應從「零基流程設計」著手,重構業務流程,並培養同時理解業務與AI的複合型人才。在基礎設施層面上,需同步考量算力、電力與散熱的平衡,才能讓AI投資從「試驗場」推向「生產線」,打通「技術—流程—組織—基礎設施」的完整鏈條,真正釋放AI潛力,轉化為持續競爭力。

台達電推出「HVDC+固態變壓器」解決方案,端到端效率達92%,可為資料中心省下超過20%電費;雙鴻與力致等廠商則全力投入浸沒式液冷與冷板接頭研發,力拚在散熱技術上搶下全球領先地位。

業界普遍認為,未來的投資重點將轉向電源、散熱、機櫃與備電系統的整合解決方案,將成為製造業的新藍海。

華碩與研華三層布局,對沖匯率與關稅風險

在電子業方面,華碩與研華同步布局「AI伺服器—邊緣閘道—軟體平台」三大策略。華碩專注於1MW高密度機櫃,並整合自家DeepSeek小模型與API,打造完整AI應用場景;研華則透過WISE-Edge平台,導入工廠、零售與醫療等行業資料進入大型語言模型,協助客戶於3至6個月內完成垂直整合。

整機櫃、邊緣盒與行業SaaS構成三層營收架構,不僅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也有助於對沖匯率與關稅風險。

對於AI產業的未來發展,專家們提出幾項關鍵抉擇:是持續擴張算力,還是加碼模型投資?是成為國際雲供應商的二級伙伴,還是深耕在地主權AI?是堅持硬體利潤,還是轉型訂閱制服務?

他們認為,在資本市場偏好「小而快」、高效能、私有化部署的趨勢下,台灣新創與中型系統整合商若能切入模型優化、資料治理與MLOps領域,將可建立比純硬體代工更穩固的長期競爭護城河。

延伸閱讀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數位專題

AI教父黃仁勳的創業領導成功之道

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勢不可擋!1993年創立輝達以來,公司市值近來創下歷史新高,黃仁勳身價更是破千億美元榮登全球前15大富豪。隨著Computex 2024登場,他帶來的A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