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去年狂賣蘋果股票,但波克夏應仍有不少持股。該出清了?蘋果(Apple)本週(美國時間5月1日)公布2025財年第二季財報,展現出穩健成長態勢,營收年增5%,達到953.6億美元,每股盈餘1.65美元也年增8%,雙雙超過分析師預期,但執行長庫克仍在電話會議中警示,關稅對蘋果下個季度的營運來說有著潛在隱憂,導致股價盤後下跌2.75%。到底面對川普關稅有多悲觀?蘋概股也將被牽連?
本週是美國科技股財務數字公布的重要一週,對供應鏈仰賴中國的蘋果來說,更是川普祭出關稅政策以後,投資人最關注的標的之一。
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財報電話會議上,一面向美國政府和投資人喊話,蘋果正在將生產帶回美國;一面也不忘喊話,關稅有可能對蘋果帶來負面影響。他說了什麼?
免費訂閱【科技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瞭解最新科技動態!
若條件不變,下季關稅增加9億美元成本
蘋果財報中,以服務部門表現最為亮眼,營收達26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年增率12%。iPhone營收為468億美元,年增2%;Mac營收79億美元,年增7%;iPad營收64億美元,年增15%;可穿戴裝置、家居和配件營收則為75億美元,年減5%。
雖然營運成果不俗,只是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關稅問題成為籠罩蘋果未來展望的一大陰影。
庫克在開場就重提往事,表示未來四年蘋果預計投入5千億美元在美國生產,「密西根、德州、加州、亞利桑那、內華達、愛荷華、奧瑞岡、北卡、華盛頓⋯⋯」宛若廚師報菜名,唸出一長串蘋果預計擴增團隊的地點。
他也補充,蘋果預先從美國十幾個州採購超過190億顆晶片。這可以說是蘋果促進供應鏈韌性的舉措,但也和配合美國政府對美國製造的執念有關。
庫克指出,因為公司努力最佳化供應鏈和庫存策略,本季度受關稅影響有限,但就下個季度來說,還無法準確估計影響,僅能給與大略數字,「假設當前的全球關稅稅率、政策和適用範圍在本季度剩餘時間內沒有變化,而且沒有增加新的關稅,我們估計其影響將使我們的成本增加9億美元。」
面對關稅墊高的成本,蘋果將以調整產地因應。
庫克指出,蘋果下個季度在美國銷售的iPhone將改由印度主要生產,而iPad、Mac、Apple Watch和AirPods則交給越南。至於中國,在調整銷往美國的產品以外,「繼續是美國以外絕大多數產品銷售的原產國。」
AI功能推出不如預期,庫克:需要更多時間
除了關稅以外,無論硬體裝置或者軟體,科技巨頭們都在努力的人工智慧,也是關注焦點。
以軟體來說,去年蘋果開發者大會(WWDC 2024)上推出Apple Intelligence以後,便非常受到期待。當本就掌握硬體和資料的蘋果,自己跳下來開發AI模型,若能推出有吸引力的AI功能,例如深度理解使用者、主動採取行動,就有望實現AI Agent(AI代理)願景,只是,後續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更新不預期。
接受提問時,庫克強調,蘋果已經端出AI Emoji、輔助寫作和照片搜尋諸多AI功能,且正在將AI功能開放到更多市場,包含簡體中文、日文、法文和德文等。「對於更個人化的Siri⋯⋯我們需要更多時間完成,才能滿足我們高品質的標準。」
庫克也表示,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是許多蘋果裝置功能的核心,背後有蘋果晶片(Apple Silicon)神經引擎的加持,因此「蘋果產品就是生成式AI的最佳裝置。」
不過,雖然許多晶片大廠高喊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但有許多AI功能仍在雲端運行。
若裝置能夠負擔算力、克服記憶體與能耗等挑戰,自然更能帶動蘋果起飛。針對這點,庫克表示,目前iPhone16就有內建語言模型,執行任務時有些在設備上執行,有些則會上雲,可以期待未來雲地分工的變化,「我們繼續對這裡的機會感到非常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