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整併歷史今日再寫新頁!2025年4月1日,金管會正式核准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合併案,歷時超過七個月的籌備與審議,這宗備受關注的「新新併」終於塵埃落定。
新新併已在昨日(3/31)獲得金管會同意,將以「台新新光金控」為名,在2025年7月底前完成合併,屆時會以1500億元的資本額、1800億元以上市值,成為台灣第四大金融控股公司,僅次於國泰、富邦與中信。
新新併正式啟動之後,2家金控今(4/1)日股價齊揚,顯見市場對這一歷史性合併反應熱烈。
慶祝行情上演!新光金爆量大漲、台新金同步走揚
4月1日開盤後,新光金(2888)股價強勢上攻,一度大漲逾4%,最高達12.7元,並在一小時內爆出超過10萬張成交量,登上台股當日成交量王。台新金(2887)亦同步上漲,盤中最高漲幅約達2%。
某券商分析師指出,市場熱烈買盤反映投資人對台新新光合併後協同效益的高度期待,尤其壽險與銀行通路的互補、品牌結合帶來的綜效與擴大市占,皆被視為中長線利多。
從協議到核准,「新新併」歷經重重關卡
台灣金融整併並非易事,這場合併案得以最終拍板,實屬不易。
回顧過程,台新金與新光金同時於2024年8月22日通過、9月11日修正部分條件。10月9日,雙方同步召開股東臨時會,表決通過合併決議。2025年3月31日,金管會正式宣布核准。
合併方式採「換股」模式,新光金控每股可換取台新金控普通股0.672股,以及辛種特別股0.175股。
合併意義深遠,開創全新競爭格局
新金控將結合雙方銀行、壽險、證券、資產管理等業務版圖,打造涵蓋零售、企業金融與財富管理的綜合金融平台。台新金控在數位金融、創新應用與客戶體驗方面具競爭力,新光金控則擁有全台密集壽險業務網絡與穩健資產配置,兩者互補效益顯著。
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於今日上午9時前即透過內部系統發出親筆簽名信函,對全體員工表達感謝與勉勵。他在信中指出:「未來的整併工作將充滿挑戰,但也是一次能讓大家站上更大舞台、實現更多可能的機會。」
吳東亮表示,合併後將正式更名為「台新新光金控」,不僅是品牌的結合,更象徵雙方企業文化的融合與資源共享。他指出:「新光金控的歷史與台灣社會緊密連結,是家庭與企業的重要金融支柱;台新金則以創新、效率為精神深植人心。兩者業務結構互補、文化契合,融合過程將比想像更順利。」
台灣金融整併案長年卡關,主因除了產業競合關係、人事與治理結構調整困難,更包含員工安置、通路整合、IT系統融合等諸多技術細節。
自2022年富邦金(2881)完成併購日盛金後,國內兩年未見大型合併案出現,「新新併」因此格外受到矚目。金融業觀察人士認為,這宗合併案的成功不僅是策略考量,也是兩家公司願意放下過去恩怨、回應時代需求的成果。
事實上,台新與新光早在2002年即有合作計畫,2013年也曾短暫談判結盟,皆因種種因素告吹,此番整併終能成真,象徵雙方對產業未來發展的共同承諾。
整併風再起!永豐金併京城銀緊接登場
「新新併」拍板,預告台灣金融整併浪潮將加速推進。另一宗大型合併案——永豐金併購京城銀行也在3月3日雙方股東會通過,預計最快於2026年第四季前完成。
該交易採股份轉換與現金混合方式進行,京城銀股東每股將獲得永豐金普通股1.15股與現金26.75元。永豐金將為此案增發12.78億股、支付297.2億元現金。未來整合後,永豐金將大幅擴張其南部通路版圖,也承諾維護京城銀原有員工與客戶權益。
這顯示金控藉由擴大區域優勢、整併資源與分散風險,已成為產業發展關鍵策略。主管機關在法規面逐步鬆綁,也持續釋出鼓勵金融業整合的訊號,金融產業地圖或將迎來新一輪重組。
台新新光金控3大挑戰:國際化、數位化、永續金融
儘管合併被視為雙贏,但真正的挑戰才剛開始。從組織調整、人事安置,到IT與法遵制度整合,每一項都將考驗新金控的治理能力與協調速度。
其次,台灣金融市場競爭激烈,國際化與數位轉型是金融控股公司不可迴避的課題。新金控若能善用整併帶來的資源與規模,強化科技投入、推動海外布局並深化ESG永續金融發展,將有望在未來十年內挑戰三大金控的龍頭地位。
整體來看,「新新併」不只是兩家金控的合併,更是台灣金融產業轉型與進化的象徵。其成功為後續金融機構併購提供了寶貴經驗,尤其在員工溝通、股東結構重組、合規審查與市場信心建立等層面,皆具高度參考價值。
新金控的成立,將有機會以創新與傳統兼具的優勢,為台灣金融服務注入新活力,也讓台灣在亞洲區域金融版圖上占有更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