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識字的人,看電視的人,聽廣播的人,應該沒有人不知道烏克蘭正在打仗的。
但是,烏克蘭與俄國從2022年2月14日開打以來,在戰場上一共傷亡多少人,可能一般讀者不清楚,這裡告訴一些數字:
2022年9月,俄羅斯國防部證實共有5937名俄羅斯士兵在戰爭中陣亡;截至2025年3月20日為止,烏克蘭軍隊的死亡人數超過13萬人,俄羅斯部隊傷亡人數則約90萬人。
以上這些數字是抽刀斷水,因為天天有變動,天天有增加;而且這數字只限於軍人,平民死傷尚不計在內,因為無法統計。
這情況很悲慘是不是?我們不願台灣變成烏克蘭是不是?那麼我們就必須有些認識,做些努力。譬如,賴清德總統在3月間,一句台灣與大陸是兩個國家的話,就招來大陸於3月17日開始對台的大規模軍事演習。我們有沒有必要和有沒有實力與大陸做軍事對抗呢?
誰家孩子第一波傷亡
2003年11月3日,當時的國防部副部長陳肇敏在立法院報告說,「台灣獨立,中共一定動武」,若開戰,「國防部戰耗動員為12萬8000人」。所謂「戰耗動員」,就是戰爭第一波傷亡人數。
當時的總統陳水扁正規劃2006年制定新憲,2008年建立新國家,那麼2006到2008年之間要不要打仗?我在《聯合報》「感時篇」專欄裡問:「誰家孩子列在攻台第一波12萬傷亡名單上?」
這一篇文字有不少讀者反應,足以證明有很多人不願兩岸以戰爭解決問題。一位讀者更把文章自費影印一千份,分贈各方,希望為阻止殺戮盡一點力量。
從2003年到現在,20多年過去了,但兵凶戰危,似倍於往昔。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文化,孔子和孟子是儒家宗師。《孟子》一書,最令人難忘的是這一段:
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這樣的話,孟子信誓旦旦,不僅說了一次,又如《孟子‧公孫丑上》「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這是何等襟懷。
台灣教育力行「去中國化」,中文典籍都不教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自毀長城」,這不是太愚蠢了嗎?
是不是愚蠢,將來,也許是不久的將來,就可以驗證。